学校的食堂和小卖部到底谁来管理最合适?

Love小平


教育部管起了小卖部,足见其关系重大;三部委联合发布新规,也足见其管理之犯难。不要看小卖部头上有个“小”字,实际代表的是食品经营场所,食品安全责任如山。谁来管理最合适?谁能管得最好就谁最合适。

谁可以管理?

食堂和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是学校提供的场所,也是经学校发包或许可经营的,学校当然可以对其约法三章。学校总务后勤部门可以对经营范围、营业时间、销售对象等提出管理规定,要求在食品种类、食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

食堂和小卖部经营食品加工、销售,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理所当然要接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监督。管理重点在于监督检查经营行为是否经过许可、人员资质健康是否合格、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是否具备、食品原材料和成品质量是否合格、加工销售过程是否合规等等。

还有经营场所的消防、环保等方面,也要接受消防、环保部门的管理。学生、家长、老师作为消费者,从维护消费权益角度来说也可以参与管理。

谁管理最合适?

我认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管理最合适。理由如下:

1.学校是场所提供方,就如店面出租人。店面出租人对承租方的经营行为不宜过多干涉。即便食堂是非盈利性质的,也要让承租方能获得一定利润以维持正常经营。


2.学校管理是以合同条款约束,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等部门管理是以法律法规要求。后者强制力优于前者。后者是代表国家管理市场经营、食品卫生工作的,是执法主体,其执法方式多、惩处力度大。

3.食品经营场所的管理涉及相关专业知识,让专业人去干专业事,才能管理得好。学校管理依托老师,而老师显然不完全具备这些专业知识,例如农残检测、真假判断、程序规范、法律要求等。

4.学校食堂、小卖部没有经营好,学生会转移到校外去消费。校外的食品经营场所的管理也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这是其法定职责。校内食品经营场所管理还有学校和学生、家长、老师等配合,更便于管好。管好校内的就减轻校外的管理压力。

综上所述,学校的食堂和小卖部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管理最合适。学校和老师、家长都是起辅助作用的。至于学校领导与食堂、小卖部存在利益输送、违规发包等违法违纪行为,这既是少数个案,且又属另一个法律范畴了。


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咬文嚼字的鱼


小卖铺的管理难度不大,已经有学校探索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学校是个封闭空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学校小卖铺天然具有垄断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利润”增长点。规模较大的学校,小卖铺的经营权一般通过竞标承包,所得可以补充学校经费不足。规模较小的学校,就直接照顾校领导家属了,只需象征性交点利润。

因为垄断的原因,学校小卖铺的商品价格偏贵,而且也不能有效阻止垃圾食品进校园。学校小卖铺为了追逐利润,甚至公然向学生出售“五毛”食品。

虽然学校开办了食堂,但众所周知,食堂的饭菜很难吃,当然也因学生挑食,部分学生中午不在食堂吃饭,跑到小卖铺买零食充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营养不良。所以,一般来说,校园内最好不要设置小卖铺。此次三部委联合发文,就要求原则上校内不得设置小卖铺。

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学生确实有消费需求,如果一刀切地禁止,显然是因噎废食,所以指导学校小卖铺规范管理,才是务实的做法。

最好的方式,是引入当地大型连锁超市进驻。学校与超市经营者达成协议,统一商品质量与价格,交纳保证金。经合理测算后,超市还应上缴学校一定的利润。学校不得将此项收入挪作公用经费,可以发放奖学金等形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至于学校食堂的管理,确实是个大难题。

从目前来看,各地学校食堂的管理模式大致有三种:学校自主经营、外包、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统一配送。

采取学校自主经营模式的最多,但发生问题也最多。此前不久,湖南通报了一个案例,某小学虚列食堂支出,套出资金用于发放教师加班费,被查处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分。其实这种做法很普遍,逮上谁谁倒霉罢了。但也折射出学校自主经营的漏洞很大,缺乏有效监管。家长们质疑学校克扣学生餐费,也并非没有道理。

食堂外包模式,主要在一些大中城市。区县以下,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很少。中小学校一般规模不够大,只能办一个食堂,无法形成充分竞争。而且招投标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行为。最近在西南某地发生的事件(太敏感了,不说),学校食堂就是外包给企业的。很显然这也不是理想的模式。

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配送,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优势,也不有足。优势是,集中采购,有较大议价权,食物安全和质量更有保证。不足是,同样需要招标,容易出问题;生鲜蔬菜价格随季节波动幅度大,目前还没有能力对价格实时监控,有可能被商家钻空子。另外,经营主体与管理主体权责不明,学校承担了全部的管理责任,却在经营上却没有话语权,积极性有所不足。

我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模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进来。学生是直接消费者,对口味和食物品类最有发言权;家长是最大利益相关人,理所当然享有监督权;教师是服务和管理者,能发现具体问题,也应该参考其意见。

然后,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在学校的组织下,自主选举产生家长委员,而不是由学校指定。办公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但应该具有高度独立性。

委员会建立微信群用于工作沟通。如果需要经费,可由家长自愿捐助。委员会内设食堂监督、学生安全、纠纷协调、政策沟通等小组。各小组成员为家长志愿者。从食品采购、配送、存储、加工到进餐,都要有家长参与,实施全程监督,并做好记录。每餐轮流安排家长委员或家长志愿者陪餐,将食物拍照上传微信群。

其实,学校食堂该如何管理,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比如日本的中小学,就做得很好,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但那需要很大的国家投入,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公民平均道德水准,暂时还难以做到。但我相信,随着国家的进步,公民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毫米


学校的食堂和小卖部(超市)经营者问题。

学校食堂和小卖部无论大小都与卫生安全、金钱利益相关。

个人认为:

1.高等院校、规模大的中小学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给予有资质和有卫生许可等的不同类型的餐饮类营业部门或个人承包经营。

2.规模小的学校应当由学校安排领导、后勤人员、聘请工人等共同进行经营和管理。

不管由谁经营,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协同有关安全卫生部门等加大力度对安全、卫生问题进行监管;要强调法人负责制、问责制等系列制度化管理;加强廉政监管和接受监督,不以赢利为目的,严格把关进货渠道、销售价格等,要公开化、常态化……


阿志206764248


学校食堂及小卖部由谁管理更合式?

对于这样的问题,个人观点,为了对学校食堂及小卖部卫生,食品安全考虑,尤其重要。

至于让谁管理?这里可能要制定一系列规障制度,是否可以让地方教育部门,专门拟定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采购,由学校食堂专职入员负责拿货,包括小卖的食品同时取货,当然最好学校的小卖部即是要取效为好,主要供应食堂的食品及肉类食品,这样便于统一管理,减少中间环接,从而节约费用成本降底,把利润降底,从而减少学生的开支。

当然那,学校食堂即是一个平价食堂,他遇外面大饭店不一样,既要让学生吃得健康,吃的廉价,吃的安全,所以对学校食堂及小卖部即要专职机构管理才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顾云孙


食堂不应由学校管理,以防监守自盗,应由专门成立的机构管理,他们有管理资质,如在食品检查、营养配置及人员管理上有优势。

小卖部交由教育局设立的专门机构管理,不能搞承包制,避免为了趋利,做出败德无底线的事。

无论是食堂还是小卖部,不应以逐利为目的。


江天云鹤365


我儿子常在学校的小卖部买零食,都是些辣辣条、泡椒鸡爪、油辣豆腐干等高盐高油或高糖的零食,学校的小卖部还是永辉超市的便利店,这样的商家也居然做伤害孩子发财的生意。我认为食药监局要管好学校的小卖部和食堂,不能让无良商家坑害孩子。


末尾条


学校的食堂与小卖部应该又中国独立的餐饮公司来运作。。。建立来为学校,工厂,机关来供应。。。价位,食材供应透明化!由广大人民群众来监督。。。一切腐败迎刃而解。。。而且中国将出现世界级餐饮连锁公司。。。世界一哥无人可及。。。


流浪的云999


应该立即废除,永远不要住校,学生过分压抑,读个书住什么校,天天回家,还可以帮家里面做家务,家长天天能够见到。避免很多校园欺凌事故。,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追逐利益,小学都要住校,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四,个星期放一次,很多无知的家长认为这样太好了。学校成了带孩子的地方。谁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整天比坐牢还辛苦。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WMWWW


食堂,以我的了解就是家长联合管理最方便,我给大家讲讲我了解的。食堂归学校所有,但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在校吃饭的学生家长中选择的,一旦该学生不在学校吃饭家长立马离开食堂。我了解的那一所学校学生是一顿饭收取十块钱。效果出奇的好。


本人字敦敏


学校的事情,就应该学校自己管理,自己做好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学生食堂不应该对外以承包的方式,包给私人或者承包给什么所谓有资质的人或餐饮行业,这主要是对学生餐饮负责人,很多学生食堂发生过食物重毒事件,希望有关部门及学校主要领导引起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事情,没小事。一定要将学生的事情当做一件大事去抓,且不可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