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為什麼要留預備隊?不留的話會怎麼樣?

原野的風


在戰爭時期,不管是大軍團作戰,還是小規模是軍事行動,都不會把自己的全部軍隊都派到前線上去,肯定要留下一部分軍隊作為預備隊。預備隊的作用主要就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以便於能夠快速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預備隊不是軍隊的編制,大的預備隊可能是一個軍,或者是幾個軍,小的預備隊可能是一個班,或者是幾個人。預備隊的大小主要看戰爭的規模,以及敵人的戰場表現。把全部軍隊都壓上去固然可以增加戰鬥力,可是也會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性。戰爭沒有絕對性,都是瞬息萬變的,可能打著打著,對方忽然來了一支支援部隊,直奔你的後方而去,這時候主力部隊被黏在了戰場上,根本不能調動,就只能依靠預備隊。在古代的時候,就有預備隊的概念,出征的時候絕對不會帶著自己全部的軍隊,肯定要留下一下後備力量,以便於戰敗的時候接應,戰勝的時候補充。


像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趙雲就是屬於預備隊,在劉備戰敗的時候過來接應。

到了近代的時候,預備隊已經成為了軍隊裡面的標準化配備,在打仗的時候,預備隊一般會佔參戰人數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時候預備隊比主戰部隊可能還多。預備隊並不一定是要出現突發情況的時候才會動,可能隨著戰場局勢的白熱化,預備隊也直接派到了前線。有的時候雙方實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也會不留預備隊。不留預備隊的壞處是軍隊缺乏了緊急反應能力,不管是戰敗還是獲勝,都不能支援和補充。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只能抽調前線的部隊,這樣對於戰場的局勢是非常不利的。


在現代戰爭中,也會存在預備隊的現象。比如空軍空襲的時候,肯定會在機場上停上幾架戰鬥機,準備下一階段的進攻或者防禦。在黑鷹墜落的時候,美軍的三角洲部隊被困住之後,預備隊立刻就趕來接應,救出了被圍困的士兵


軍武小咖


1947年7月華東野戰軍作戰失利的“南麻戰役”中,解放軍既想吃掉據守魯中南麻地區的胡璉整編第11師,還要阻擊外線可能進行增援的邱清泉整5師和黃百韜整25師,粟裕苦於兵力不足(華野之前分兵),走了一招險棋,沒有留出戰役預備隊就發起了攻擊。



豈料胡璉是有備而守,半個月內督促部隊構建了幾百個“子母堡”,華野每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傷亡,攻擊頗為艱難;而鑑於兩個月前“孟良崮戰役”的教訓,蔣介石嚴令邱清泉和黃百韜不得逤巡不前,兩部在範漢傑的統一指揮下拼死增援,至7月21日,胡璉最為困難的時刻,黃百韜所部突破了華野阻擊線。

如果此時粟裕手中掌握一定的預備隊,填上去再堵住黃百韜一天,土木系發家部隊整編11師將在劫難逃。可惜粟裕沒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又天降大雨,華野攻堅所用的炸藥包都溼透了,聞知援兵即將到達的胡璉蒐集僅存彈藥,居然發起了反衝鋒,徹底打亂了華野的佈署,為避免腹背受敵的被動,粟裕下令撤出戰鬥。




範漢傑又調集李彌整編第8師等部隊,全力合圍華野西兵團,解放軍折損頗重,陶勇回憶突圍戰鬥“困難程度比長征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戰役佈署的軍事專業中,對編成內的兵力、兵器進行任務分配時,必須預留出一定的機動力量以備不時之需,這就是戰役“預備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作戰,在最危急的時刻預備隊都將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因此預備隊不僅要留,還不能輕易使用,非常考驗指揮員的時機掌握能力。



粟裕是一位善於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的名將,一個月後華野再戰沙土集,不僅打援兵力超過主攻部隊數量,還足足留出了一個縱隊的戰役預備隊。經四天激戰,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57師,俘敵師長以下8000餘人,而外圍的邱清泉雖欲出手相救,卻根本無可奈何,因為搞不好自己都得搭進去,華東野戰軍打了一個翻身仗。

在這一點上,東北野戰軍的林彪非常在意,大型戰役一定要掌握足夠的預備隊,否則心裡不踏實。

在1948年10月的攻克錦州戰役中,林彪使用五個縱隊攻城,以第4、第11兩個縱隊外加兩個獨立師在塔山阻擊侯鏡如的“東進兵團”援錦,黃埔一期的侯鏡如手中只有11個師不足10萬人馬,而東野兩個打援縱隊和臨時指揮的獨立師也有90000多人,兵力上半斤八兩,按理林彪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但是林彪仍不放心,將東北野戰軍最強大的第1縱隊作為“總預備隊”,佈署在阻擊部隊身後,既可以在攻城出現困難時施以援手,也可以在塔山危急時及時頂上,林彪用兵之謹慎可見一斑。儘管攻城和打援都順利完成任務,第1縱隊始終沒有投入戰鬥,但預備隊的作用還是非常關鍵的,它會使攻城和塔山部隊都有信心和底氣。有預備隊保持機動,則一旦複雜的戰場上出現異常情況,指揮員不致無兵可調。

兵法上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許多人誤以為這個奇字是出奇(qi)兵制勝的意思,其實謬也,此字讀(ji),就是預備隊的意思,是統帥手中的底牌和絕殺力量。一個優秀的統帥,不僅會合理留出預備隊,還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方向投入預備隊,從而取得戰場主動權直至勝利。


度度狼gg


戰爭中留預備隊是常規化操作,也是兵法使然。事實上在一場戰爭中實際上是不可能一下子將所有部隊全部鋪開在一線進行戰鬥的,預備隊的存在還可以應對不時之需,畢竟戰場上的情況變化莫測。

在戰場上,預備隊時常成為勝負的關鍵,特別是在雙方鏖戰戰場焦灼的時候。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精銳都已經突入莫斯科城邊了,但還是被蘇聯紅軍擊退,這其中預備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德蘇雙方激戰正酣的時候,斯大林將西伯利亞原本用於對抗日軍的大軍西調,作為莫斯科保衛戰的預備隊並在後期立即投入戰鬥,保證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中國抗日戰場上,大家耳熟能詳的長沙會戰、百團大戰等預備隊都起到重要作用,比如百團大戰中第129師的預備隊第772團。

預備隊不僅可以給一線有力的補充,而且還可以鼓舞軍隊士氣,振奮人心。

作為裝備和有生力量的必要補充,大到一場戰爭,中到一場戰役,小到一場戰鬥,大多都有預備隊。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有不留預備隊而取得戰功的,但這種情況大多適用於奇襲,比如拿破崙翻閱阿爾卑斯山脈。

謝謝關注,歡迎一起探討文史知識。


文史工作坊


預備隊從字面上來理解是預留部隊即沒有明確作戰任務的部隊,其也是現代戰爭中最基本的戰術之一!

在戰場上,戰鬥雙方往往會根據戰場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戰略部署,追求以最小的損失最快的擊潰對方。但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那時不可能直接從戰場上抽調部隊去執行任務。這時,擁有一支可快速調動執行各類戰場突發情況的部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要留預備部隊的原因。


那預備隊一般都執行什麼任務?

一、戰場的“消防兵”。在戰爭中總有一方會失利,這時失利的一方需要大量的生力軍來扭轉頹勢,適時的將預備隊派上去不僅可以阻止敵人的前進,甚至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反敗為勝。同時,預備隊還可以穩定後勤,保護指揮集團,鼓舞士氣!

二、指揮官的“手術刀”。指揮官除了操控戰場局勢外,有時也會派出一支突擊部隊進行敵後滲透,對敵人重點軍事目標進行襲擊,比如彈藥庫,油料庫,探測設備等。甚至會發動斬首行動,從而改變現場局勢。


三、戰場“整理員”。戰爭結束後,大量的傷病需要救治,可以說是與死神賽跑。預備隊可以彌補醫療兵人手不足的缺點,對傷員進行救治。並且戰後有大量的遺體需要收容或現場處理,這都需要人手。打掃現場,收集武器就不說了,是常規操作。


所以,預備隊是很重要的,畢竟誰都不知道他們何時改變一場戰爭的結果!


迷斯特里斯基


不留預備隊會怎樣,二戰納粹德國的阿登反擊戰足以說明問題!


阿登反擊戰是二戰末期納粹德國對西線盟軍發起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其中盟軍參戰人數為70萬,德軍參戰人數為62萬,戰役從1944年12月16日發起到1945年1月25日停止,持續時間為40天,這次戰役被稱為二戰美軍所遭受的最血腥的戰役。

(紅色箭頭為德軍攻擊路線,藍色箭頭為盟軍行軍路線)

為了取得阿登反擊戰的勝利,希特勒動用一切手段籌集兵力,他命令後勤人員編入戰鬥部隊,甚至將大量海軍和空軍調入陸軍參戰。可以說,阿登反擊戰是希特勒妄圖阻擋盟軍推進的一次軍事冒險,是他在戰爭末期的一次孤注一擲。

雖然這次反擊戰幾乎遭到了所有高級將領的反對,但希特勒仍然固執的在1944年12月16日凌晨命令德軍發起了攻擊。

戰爭開始之初德軍分三路在寬達100公里的戰線上對美軍發起突襲,美軍猝不及防很多軍隊還沒組織反抗既被俘虜,其中損失最大的是美軍106師,戰役開始的第二天這個師就有兩個團被德軍殲滅,創下了二戰以來最大的損失。

(美軍俘虜)

到12月20日,德軍已經在100公里寬的戰線上向前推進30-50公里。在德軍的炮火前,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毫無招架之力,一切似乎在向希特勒預想的方向進展。而在前線的德軍也有類似的想法,因為戰鬥順利的超乎想象,以至於有的士兵認為他們將再一次創造1940年橫掃英法聯軍那樣的奇蹟。

(一名德軍機槍手,長得有點像黃曉明)

但是隨後德軍遇到了挫折,在聖維特美軍106步兵師的剩餘部隊和第7裝甲師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阻擊戰,打亂了德軍的計劃。與此同時,德軍的物資儲備出現短缺,第二裝甲師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油料耽誤了一天時間。

到聖誕節前夕,德軍彈藥和油料已經出現普遍不足情況,12月24日晚,哈索·馮·曼特菲爾將軍向希特勒建議希望同意停止攻擊並後撤,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絕,德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德軍指揮官在討論進軍計劃)

而與此同時,盟軍得以組織反擊,在強大的空軍支援下,盟軍對德軍後方的補給線、機場、後勤基地等進行了持續打擊。

於是,缺衣少吃的德軍士兵開始在盟軍的攻擊下拋棄不能開走的重武器落荒而逃。到1945年1月25日,阿登反擊戰以盟軍的勝利結束,這次戰役雙方損失巨大,德軍傷亡達12萬人,美軍傷亡10.5萬人。

但是,戰役對美軍來講是得大於失的,由於希特勒的冒險攻擊,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和寶貴的軍用物資,致使通往柏林的路上盟軍的阻力減輕了!


阿登反擊戰希特勒集中全力孤注一擲,結果由於持續攻擊能力不足,導致先勝後敗,並耗盡了阻止盟軍的最後能力。他本打算將盟軍趕下海,沒想到卻加快了盟軍進軍柏林的速度。

所以,戰爭中留有預備隊是至關重要的,假如希特勒能夠保有一部分軍隊作為預備隊,雖然最後避免不了失敗,但取得的戰果肯定更大,甚至有可能將戰線推進到法國境內,雖然這並不會改變戰爭的結果,但一定會遲緩失敗的時間!


歷史風暴


“決定會戰勝利的是最後一個營”,對於一場戰役而言,預備隊就是最高指揮者唯一能依靠的作戰彈性,有則可以應對各種情況,沒有則只能玩完。

1、戰役層面需要預備隊

就拿李雲龍攻擊平安縣城而言,他的攻城部隊是八比一,四面攻城。但為了阻擊敵人援兵與防止敵人突圍,在分配完畢後,肯定要一定的預備隊作為機動部隊臨時補重要戰場。

(總攻平安縣)

當時段鵬估計就率一小支突擊隊在某個地方待命,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如果沒有預備隊的話,戰場任何突發情況都會造成攻城的崩盤。

(意大利炮)

2、會戰層面需要預備隊

松錦決戰,洪承疇為了儘快打破錦州的包圍圈,明軍主力逐步放置在第一線,對多爾袞部發動多次猛烈攻擊。雖然這樣壓上去能儘快取得戰果,後果就是洪承疇手裡的預備隊逐步沒有了。

(松錦決戰)

在皇太極到達錦州前線後,讓清軍迂迴作戰,因為戰場僵持在一塊,洪承疇很難抽調得力部隊反擊清軍的側翼部隊,導致戰局失敗。


3、戰略層面也需要預備隊

1644年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部,之後葉臣幾個月就攻下山西大部,山東傳檄而定。多爾袞很樂觀,決定兩個戰略方向同時出擊,一路南下滅南明,一路西進滅大順。當時一支大順部隊反擊懷慶,多爾袞才發現形勢不利,後方缺乏預備隊,趕緊讓多鐸調整戰略方向。

(清軍南下)

1947年,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陝北解放區,在山東方向集中了六十個旅,在陝北方向集中了20多個旅,造成中央空虛,缺乏機動部隊,劉鄧大軍直下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舉打破了其重點進攻。

(重點進攻)

預備隊對於一場戰鬥、一場戰役、一個戰略都是極其重要的,生力軍在戰場上的投入基本可以決定戰爭勝負。朱棣在浦口都準備撤了,朱高煦帶著騎兵趕來投入戰場,戰局迅速逆轉,其重要性就在這裡。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由於市場風險因素的不可控,孤注一擲、一旦嚴重失誤,必然會導致“蛋碎一地”,應分散風險,多給自己留條後路。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至理名言放到戰爭中也是一樣道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由於戰場上信息的變幻莫測,沒有十足的把握全軍都押傷上前線,一旦作戰出現不利的情況,沒有預備隊作為補充,很快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特別是雙方進入拉鋸戰的時候,保留有預備隊,就有可能取得的戰爭的最終勝利。1933年徐向前元帥指揮的經典戰役——川陝反“六路圍攻”在最後一戰也是使用了預備隊,以絕對劣勢的兵力最終讓國民黨劉湘軍閥六路大軍的圍攻計劃破產。

1933年蔣介石任命劉湘為四川剿總司令,集結了25餘萬兵力共分六路大軍在空軍的配合下,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企圖將紅四方面軍8萬餘人殲滅於川陝邊境。面對國民黨大軍的大軍壓境,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決定採取“收緊陣地”戰法,誘敵深入進行節節防禦,最後在四川以東萬源城與劉湘大軍大決戰。

總指揮徐向前命令許世友的紅九軍和王宏坤的紅四軍挺住一線陣地,再將作為後備預備隊副總指揮王樹聲的紅三十一軍等部投入戰場,快速穿插迂迴包抄,一舉擊潰劉湘主力部隊,歷時十個月的反“六路圍攻”最終取得勝利,並穩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預備隊作為後備機動部隊,一般都不輕易使用而是作為擔任臨時作戰任務,即可用於臨時作戰任務進行調動,也可作為防禦任務,還可以跟著作戰需要以預備隊為基礎組建新的部隊。

二戰初期的小日本的關東軍就作為了一支戰略預備隊,抗戰爆發後,由於戰場需要陸續派了少量的師團參與作戰,但戰後大多數都撤回到了滿洲一帶,主要擔任防禦蘇聯的任務,以確保東北後方根據地的安全。例如關東軍第二師團,參加徐州會戰後調回了滿洲,並以該師團預備隊為基礎組建了第13師團,也是少數唯一主戰場在華的日軍師團;第11師團參加淞滬會戰後也調回了滿洲;土肥原賢二的第14師團參加蘭封會戰後被任命為滿洲永久駐屯軍等。

關東軍作為一支預備部隊,調入關內的作戰部隊很快就調回了滿洲,是因為東北對彈丸之地的小日本來說太重要了,是運轉“戰爭機器”的重要支柱而不容有失,面對虎視眈眈的北極熊而不得不防備,直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無力顧及遠東戰事,關東軍才邁開了南下作戰的步伐。


賽門軍略


通常預備隊必須有,沒有預備隊的仗,基本上已經是彈盡糧絕,準備殊死一搏的時候了。

預備隊的主要任務其實就是充當一個救火隊員的角色,一旦有意外發生,預備隊隨時可以投入戰鬥。另外,預備隊作為機動兵力,在戰鬥不可開交的局面時,可以做一個奇兵。

當年,金國與蒙古的野狐嶺大戰,金國45萬大軍與十萬蒙古軍決戰,而且金軍還是以逸待勞。金軍以30萬與蒙古軍正面對決,另外15萬大軍在宣德策應。這15萬的預備隊,比蒙古軍全部都多,結果兩軍廝殺的時候,那15萬人跑了,對,就是跑了。



如果野狐嶺之戰,這15萬人能夠包抄蒙古軍,這戰鬥的結果就很難說了。本來,野狐嶺之戰,金國是有很大把我取勝的,本來這30萬大軍就已經是佔盡優勢了,而且還有15萬預備隊。這想打不贏都難,結果很尷尬,佔盡天時地利的金軍打了個全軍覆沒。


在近代的戰爭中,預備隊的作用更為明顯。留預備隊,換個說法就是留個後手,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開戰直接把全部兵力投入進去,這叫孤注一擲。

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這個時候預備隊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主力是一場戰鬥的關鍵,而預備隊很有可能就是一場戰役的一個轉折點。

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預備隊是相當多的。無論是莫斯科戰役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的預備隊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實際上,他們的預備隊就是源源不斷的趕來的蘇軍後備部隊。



莫斯科戰役中,蘇軍在大量傷亡之後,斯大林動用他的預備隊出戰,甚至到最後全都用上了。而這個時候,德軍兵力都不夠用了。不是德軍沒預備隊,而是蘇軍的人數完全就是壓倒性優勢的。

如果沒有預備隊,很可能會出現,主力打光了打殘了,而沒有後援。如果沒有預備隊,很有可能在敵軍發動奇襲的時候,沒有任何力量去抵抗。


軍武文齋


我是D版樸信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預備隊的基本作用

我們先來從宏觀上看看,預備隊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各級指揮員都需要留下預備隊?

1.彌補作戰計劃的不足

即在實戰中發現戰前對於敵方部署和戰力的估計有錯誤,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預備隊修補原有作戰計劃。

2.應付突發情況

戰場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己方部隊因為意外導致未能到達戰場、發生大規模意外減員、因低級失誤過早喪失戰力等等。都需要用預備隊進行彌補,使得戰局向預期的方向繼續發展。

3.執行指揮員的臨時意圖

戰爭是高級的藝術,而藝術的創作是需要靈感的。當指揮員的靈光乍現時,一線部隊或與敵交火、或展開待敵、或穿插機動。只有預備隊整裝待命,是最適合執行指揮員意圖的部隊。

4.戰局轉折階段承上啟下

當戰局發展到收尾階段,需要對下一階段作戰進行佈局的時候,預備隊就是搶佔要點、緊盯目標的急先鋒。

5.全軍安全的最後保障

當失敗和撤退不可避免的時候,預備隊需要承擔堅守戰線、側敵反擊的艱苦任務,預備隊在手,全軍安全就有保障。

二、不留預備隊會怎麼樣

上面列出了預備隊的基本作用。那麼。不留預備隊會怎麼樣?從上述五點來反推即可。

這裡我們不再贅述,講一個案例,來看看不留預備隊的結果會怎麼樣。

大名鼎鼎的平型關大捷,就是一場沒有預備隊的戰鬥。

1937年9月23日,林彪、聶榮臻在幹部會議上,作出初步計劃。擬定115師主力佈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10餘里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343旅之686團位於白崖臺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之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並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這一部署使得進攻平型關的敵人完全處於包圍圈伏擊之中。

然而,由於24日晚遭遇大雨和山洪,688團未能在25日感到戰場。

戰鬥就這樣打響了。由於缺少了預備隊,兵力變得捉襟見肘,因此出了個大紕漏:原定必須搶佔的制高點老爺廟沒有派兵佔領。

日軍很快發現了這個漏洞,派兵搶佔老爺廟。為了爭奪老爺廟,686團付出了相當的代價。這就是後來戰史中濃墨重彩的老爺廟爭奪戰。

所幸的是,戰鬥最終沒有脫離預想的想定,各部順利完成任務,殲滅了中伏的日軍。

事後看來,八路軍方面對於日軍的戰鬥力和臨場反應估計不足,自身因為意外兵力不足,又臨場出了紕漏,如果手上有一支預備隊,相信林彪調整起來會順手很多,不至於像實戰中那樣捉襟見肘。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大抵可以看出預備隊的價值。


我是D版樸信陽,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關注。

歡迎評論互動,每條我都會仔細閱讀!


D版樸信陽


戰爭中為什麼要留有預備隊?不留會怎麼樣呢?

【預備隊和預備役不是一回事】

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軍隊只是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的一部分。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包括常備軍、預備役、民兵,常備軍是一個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預備役和民兵是一個國家的後備軍事力量。戰爭中的預備隊和國家的預備役,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一場戰爭或一場戰役,在一開始的時候,雙方都投入很多兵力。無論攻守都要留有預備隊,戰爭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假如沒有準備預備隊,無法應對戰爭的持續發展,攻守的後勁不足,很可能導致戰爭或者戰役的失敗。

《孫子兵法、軍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預備隊有點像汽車的備胎,爆胎以後換上汽車還能行駛;預備隊絕對不是替補球員,多半是軍隊的精銳。

善於防守的一方要隱藏自己軍隊的實力,起碼要構築三道防線,要有防禦的縱深,要準備足夠的預備隊。善於進攻的一方,不但要組織突擊集團,還要組織跟進集團,而且要準備增援集團,最後還要組織預備隊,從而形成持續攻擊能力,應對不可預測的事情發生。

【德國入侵蘇聯,沒有準備戰略預備隊,輸掉了整個戰爭】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的閃電進攻戰,幾乎動用了德國能夠動用的所有軍事力量。德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9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成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對蘇聯發動“閃擊戰”,但是,希特勒卻沒有為戰爭準備總預備隊。

蘇德戰爭一開始,由於德軍太強大,蘇聯方面準備不充分,希特勒的“閃電戰”發揮巨大威力。德軍在最初的五個月裡,向蘇聯推進600公里,擊潰殲滅300萬蘇軍,佔領了蘇聯大片的國土。當蘇聯全面動員投入戰爭後,德國沒有戰略預備隊,德軍的進攻逐漸減弱受阻。

蘇軍在斯大林的領導下,任用朱可夫元帥,建立起完整的防禦體系,動員了蘇聯的強大國力,組建了蘇聯戰略預備隊。打贏了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艱苦決絕堅守900天,斯大林格勒戰役扭轉整個戰局。蘇軍從防禦進入進攻,德軍從防守轉入防禦。

蘇軍轉入進攻後,蘇軍經過庫爾茨克追擊戰等戰役,將德軍趕出蘇聯。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在蘇軍和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下,德軍全線潰敗。1945年5月,蘇軍攻佔柏林,希特勒自焚。這就是沒有戰略預備隊的結果,希特勒德國輸掉了整個戰爭。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投入戰略預備隊,完勝德軍】

1941年9月20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集結100個師,300萬軍隊,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向莫斯科突進。初期德軍取得勝利,攻佔加里寧格勒、斯摩稜斯克等城,對莫斯科形成“鉗形攻勢”,古德里安中央突破。很不幸,莫斯科的冬天來臨了,德軍後勤困難攻勢被迫停止。

1941年12月6日起,國家戰略預備隊的第20、第10、第1集團軍轉給蘇聯西方面軍,朱可夫動用戰役預備隊,100萬蘇軍加入對德軍的反攻。加里寧方面的德軍被殲滅,德中央集團軍51個師被包圍。

德國北方集團軍12個師,衝擊蘇軍包圍圈,古德里安奮力突圍,逃出來38個師。至1942年4月,莫斯科戰役結束,德軍損失50萬,差點被全殲。這就是沒有戰役預備隊的結果。善用兵者,不論攻守,都必須準備預備隊,應付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