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脸”的春秋(53)——排座次引发的矛盾(下)

话接上文,来进行具体分析。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事情要抓重点,来看慰问给诸侯发粮食这个事情,关键人物是齐国,不是周天子,除了大家名义上都是天子下面的诸侯,可以说与天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为是帮齐国打北戎,慰问是齐国慰的,酒肉是齐国出的,所以爵位的层次不值钱。

得看齐国的态度:谁打北戎出力多谁才应该地位高,面子再大,‍没钱没粮没兵爵位再高也只能总结为俩字——没用。

就像北宋名将高琼讽刺冯拯吟诗退辽兵一样,总不能站出来对着北戎喊一嗓子:我是周天子封的公爵,官大,要听我的话,你们退兵吧!

所以这次慰问顺序排行榜谁是扛把子谁是二当家应该看打北戎的战绩,就像打完仗封侯封官给钱给地要看斩首多少颗脑袋,显然,这个荣耀非郑国莫属。

鲁桓公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这个答案不知道,不过也不想去探索,无论如何,鲁桓公都要把郑国排在慰问顺序的最后。

因为这是鲁桓公一点点的不顾国家的私欲:他要羞辱郑太子姬忽,这也是姬忽极度愤怒的根本。

所谓的慰问顺序其实不是事儿,春秋出现过很多次诸侯们凑一起吃饭喝酒开会吹牛排座位闹矛盾的事情,最后都没闹起来。

因为春秋基本是能用打的绝不用吵的,大家都知道面子不值钱,既然在一起喝酒吃肉关系就不会很差,也没什么利益瓜葛。

当然,饭桌上也总得有谁是宋江谁是李逵的有个说法,被安排成李逵了,不开心,吼两句,出来个中间人说和一下,敷个面膜,变白点儿,面子就有了,这事儿就算完了。

而这次,姬忽愤怒的火焰无论长江黄河都无法浇灭,因为这团火并不是由于座次被排的靠后,而是哑巴吃辣椒:有火说不出,只能内心愤怒却无法说出口的原因:因为一个女人,鲁桓公的女人——齐文姜!

就是上文说的麻烦制造体:‍姬忽曾经拒绝过文姜。

而后来,鲁桓公娶了她当老婆,为了这样一个风情万种老婆,他什么都愿意做。

说文姜是麻烦制造体,因为无论对她好,还是对她不好,都没有好下场。

小贴士:高琼讽刺冯拯故事,北宋和辽国澶渊之盟时,宋真宗御驾亲征,却又胆怯,不敢去前线,大将高琼就说:“陛下不去前线,战士比死了爹娘还难受”,此时大臣冯拯说高琼无礼,高琼说:“我没文化,那您吟诗一首退辽兵吧!”。

前文链接:

序言链接:

首篇链接:

《“要脸”的春秋》重耳会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重耳的头条号,如果感觉有趣望多多交流、分享和点赞,谢谢支持。

一份小小的祝福送给读者:

两靥笑云生,心境意趣澄。

春秋节义事,千古浩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