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和甲午战争,清朝还能维持多久?

孤独的右转灯


自1840年以来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于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动摇,但是清廷的覆亡更多来自内部因素。有清三百年,最为鼎盛的时期就是康雍乾三朝,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期。但是“盛极而衰”,自乾隆末期诸多社会矛盾就已显现乃至加剧。

看一下道光朝魏源所编写的《皇朝经世文编》,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吏治、漕运、盐政、民变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议题。可见,进入19世纪后,清朝已经进入了王朝循环期的后期,其所等待的不过就是在农民起义或外敌入侵的冲击下,逐渐走向灭亡。

与过去的王朝相比,清朝后期面临着诸多农民起义,而所面对的外敌入侵则不再是北方游牧民族,而是完全不同的近代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中国,并未推翻清政府,而是与之建立了条约关系,实现了平等或不平等的合作。而工业文明的传入,反而保障了清廷得以继续存在了七十余年。


老照片


东方中华不败为你解答

撇开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以及甲午战争的性质暂且不谈,在此咱先说一个王朝的历史周期问题。

如果按历史的规律来讲,一个王朝一旦到了二百年的时间,都必定会发生一些必然的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国内会不断发生一些民众事变,以及庭内出现篡权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该改朝换代了!

咱们暂且先放下清朝不谈,看看历史上的其他一些朝代。


相对比较大的一些朝代,比如周朝、汉朝、唐朝等。周朝明面上说是有八百多年,但其实在不到四百年的时候西周就崩溃了,就算是东周把香火延续到了八百多年,到了东周列国的时期周天子连饭也吃不上了,这样的朝代也叫有八百多年的时间?

其次是汉朝,前汉和后汉加起来也有四百多年,而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二百多年。

汉朝其实也被整的挺惨的,说了算的皇帝少,说了不算的皇帝多。

再往下说,唐朝、明朝和清朝的时间都超过了二百多年。

二百多年,从时间上来说绝对算是一个历史时间相对较长的一个朝代,即便是灭亡了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在历史上哪有不覆灭的朝代,哪有万年长青不老松的朝代。

既然别的朝代覆灭都属正常,为什么清朝就不能像其他朝代一样正常灭亡?


无论哪一个朝代,在灭亡的时候不必要对它产生过多的问责,因为它能撑过二百年就已经是一个运行不错的朝代,清朝也是这样的一个朝代!

总体上来说,清朝的每一位皇帝还算比较雄才大略、勤于政事、克勤克俭,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它其实早在二百年的时间上就应该寿终正寝了,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存在,那么它连二百年的时间也撑不过。

其实,清朝如果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此终结的话,那么它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朝代。

拓疆万里、大气磅礴,在气势上完全可比秦汉隋唐,之所以仍还延续了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那是它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

就因为它以后的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它才承担了以后人们对它的诸多指责。

当我们在指则清朝腐败无能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过了二百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已经到了自己的历史周期。

如果在这个时候改朝换代的话,换成了以汉人领导的政权,在碰上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这样的事件,我敢说照样也不好使!

也照样一败涂地、也照样一溃千里、也照样兵败如山倒。

当清廷在1911年宣布退位的时候,它都已经经历完了这些事,当时的中国虽然百废待兴极端落后,但至少主权还在自己手里。

然后再让我们看看邻国印度,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吧,还有主权么?

从1644年顺治入关、再到1911年宣布退位,其中间过程整整是267年。

说真的这个时间数已经不短了,一个二百多年时间的王朝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王朝。

满族同胞领导我们华夏民族历经西方先进文明的入侵,立而不倒仍把主权攥在自己手里而没有成为第二个印度,本身就是奇功一件。

最后解答如果没有发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事件,清朝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问题。

西洋文明的入侵和外国的侵略给予了某一部分人推翻清朝的时间和机会,推翻清朝本身无异议,还有不被取而代之的王朝么?

但借助于外部的势力,并答应在事成之后以牺牲本国利益为资助条件,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算不算卖国?

如果没有外部势力插手,如果没有外部势力资助本国的反对派,清朝至少还能延续若干年,期时间跨度将会超过汉朝。

最后声明:第一我不是所谓的满人遗老遗少,而是一个汉族人。

第二,我不是什么清粉,不参与攻击明朝的事。同时也不是什么明粉,都是华夏民族的朝代,都有长有短。

第三没有什么人给我钱收买我,我是凭着对历史的良知,让人们知道一个真实的清朝。

满人也是中国人,满清王朝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的一个王朝,跟其他的王朝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东方中华不败


这话问的,好像大清朝是外国人推翻的一样。与历史上王朝更替不同,大清朝的权利交接是和平进行的,溥仪是逊位,不是被推翻,更没有被砍头,人家依然占据故宫,依然有一个小朝廷,外人见了他还得称皇上。

从国家的角度,我们通常认为,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割地赔款,治外法权,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因此急剧下降。这么说一点没错。但是,国家力量的衰竭与内部王朝统治的牢固与否并没有必然联系。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地利几百年,这期间经历过多次战败,但王朝统治安然无恙。清王朝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间也经历了70年的时间,而清朝自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统治了中国267年,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经过这么多年,一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差不多了。事实上,与其他王朝相比,清朝统治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按照所谓的历史周期律,清王朝的终结可算是正常死亡。

为什么说对外战争失败与对内统治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一是近代以来侵略中国的西方人不是历史上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并不想推翻清朝皇帝的统治,只是想谋取通商和各种利权、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等,中国有一个相对稳定、得到全国承认的政权对于维护西方在华利益是有好处的。所以,对外战争的失败只导致了不平等条约,但并不影响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这与当时明朝败给满族人就会丢失政权被取而代之是不一样的。

二是虽然清王朝打不过西方列强,但是灭掉国内的各种农民起义还是可以的。当然,太平天国在南方割据超过10年,给清朝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最后依靠湘军淮军还是消灭了它。总体上看,清王朝在19世纪对国内的统治基本是牢固的,各种财政收入也有保证,并没有出现其他王朝在末期那种混乱失序状态,革命党人的起义都被毫不留情地镇压了。

事实上,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它与手握重兵的袁世凯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袁世凯倒向谁,谁就胜利,最后革命党人承诺的大总统宝座打动了袁世凯,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清帝逊位。

当然我不是说没有袁世凯的反戈一击现在中国还是大清朝,我只是说,当时清朝虽已腐朽没落,但什么时候死也不一定,早几年,晚几年都是可能的,都算是正常死亡,平均寿命。


进击的女武神


先声明观点:如果没得这些战争,满清只会灭亡的更快。

再来说理由。

一切得从所谓的康乾盛世说起,当真以为康乾盛世,是一场大盛世?错的离谱!真正的康乾盛世,只是满清统治者们的花天酒地而已,对于普通民众,是一个惨淡的光景。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的马嘎尔尼率领使团访华,所看到的的现象,是拉纤民夫,觉得他们喝剩下的茶叶渣滓,是好东西。官兵们随意抓来农民当劳工。一路北上,马嘎尔尼看到的人,几乎全都是瘦不拉几的。

也就是说,康乾盛世,只是个假象。

所以在乾隆晚年,白莲教起义,危及四省,让满清耗费数十万军力,光是提督、总兵等高级将领,就死了十多个。

平定白莲教半个世纪后,太平天国起义,直接让满清失去了南方地区的统治力

再来说说列强的战争。

无论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他们跟满清干架的根本原因,在于赚钱,让满清配合他们,大家一起分蛋糕。

毕竟这么大一块地方,不会允许一个人吃下去的。

而恰好因为列强的到来,让满清有了喘息的机会。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发生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国,有个思想,大概意思是一致对外。

自己怎么打生打死,都没多大关系,要是别人打进来了,就得跟外边干架。这是很多青年,心里的真实想法。

所以,很多汉族人,在当时跟着满清,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这些人,可以说是列强把他们逼到满清阵营。

如果没有列强的一系列战争,汉人早就把满清打倒了,不至于到了1911年,才推翻。


西游言己


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首先要认清满清政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所作所为,就能认清他本质上能否维持统治有多久的这个问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剥削的历史;也是清朝政府不作为的一段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而此时的世界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欧美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为迅速发展。此时的清政府还浑然不知外部世界所进行的剧烈变革,还沉浸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浑浑噩噩的境地之中。

近代史上各国列强对满清政府所实施的侵略方针有如下几点:

一,首先进行的是对清朝政府的军事侵略,利用军事手段强迫其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二,在政治上呈打压中国的态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对中国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现如今特郎普政府妄想在经济上试图用对待清朝政府的策略、试图对中国在经济上进行弹压,他这是在做一厢情愿的黄粱美梦!特郎普妄想使中国回到满清政府的老路上去,妄想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打算了算盘,找错了对象!四,各国列强在文化方面,也对中国进行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动渗透政策,首先表现在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诬蔑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所谓的"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因此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满清政府的内部腐朽和没落,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全面入侵之际,不从根本上来扭转全民族的一致对外,相反却一面对外屈膝投降、割地赔款;一面对内的民众反抗,采取勾结外国列强、国内的地主阶级豪强进行疯狂残酷的镇压。试问,当一个家庭靣临强盗来抢夺自己的财产、美丽的女人、屠戮心爱的儿女时,作为一家之主的伟丈夫,是被强盗震慑住,还是拚自己的全力与强盗进行殊死搏斗、以保护自己的家园免遭强盗的侵略?正如电视剧《亮剑》李云龙所言:当遇敌人时要敢于亮剑,明知打不过也要敢于亮剑;倒在自己的对手上不丢人。这种气势腐朽的满清上层统治阶级有吗?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满清王朝不仅是腐朽堕落的原因,更大程度就像一个病人得了晚期绝症一样,已经四面扩散、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灭亡是在所难免的!


芦嘉玉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会可能提前灭亡。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清朝从乾隆中后期开始人口呈爆炸式增长。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二(1713年)年人口为2358.7224万余人,而到了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为14341.1559万人,短短三十年间中国人口就增加了一亿多人口达到了历来中国所承受的极限。

可是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清朝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自大上层统治者腐败不堪。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的27年间,几乎没有一年不“惩贪”,被揭发出来的地方贪污官员主要包括有:广西巡抚钱度,四川总督阿尔泰,云贵总督李侍尧,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昌吉望、陈辉祖、福崧、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江西巡抚郝硕、布政使郑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统治的中晚期,贪污大案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浙江省的贪污案件,几乎从没有中断过。旧的贪污案件还没处理完毕,新的贪污案件又出来了。长期以来,乾隆只把眼睛对准个别的地方官吏,而没有可能涉及到形成贪污腐败的政治体制本身。对于整天伴随在他身边的宠爱和佞幸的嬖臣则存心包庇或回护,自己则实际上乃是腐败的总根源。

而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整个乾隆末年各种民变不断,官府往往镇压之后又出来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在嘉庆元年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经过近九年之久的血腥镇压,白莲教起义始得平息,而闽浙粤沿海的海盗势力又起,粤东等地的天地会再次活跃,京畿地区的天理教等宗教活动频发。更有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环视南疆,蠢蠢欲动。总之,嘉庆一朝内部战乱频仍,外部危机已现。

道光皇帝继位后大清朝可以说已经是病入膏肓了。由于腐败不堪,掌握着财富的统治者不思进取整日吸食鸦片为食,从皇帝到乞丐无不吸食鸦片享乐。而相对的,清朝道光年间中国人人口更是达到了四亿多人,各种社会矛盾不断,自然灾害不断爆发亡国也就近在咫尺了。

咸丰帝继位后太平天国起义又爆发,到了公元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与清朝南北对峙,天下大乱,到太平军北伐,大清朝可以说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鸦片战争的爆发导致了内部矛盾开始转移对外矛盾,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是与西方殖民者合作一起灭掉了太平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和日本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才又延续了五十年的统治。所以个人认为如果发生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战争,大清朝也就在咸丰和同治左右就灭亡了。即使满清撤退到东北也延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电动车协会会長周某


诚邀,如题。小编觉得如果没有外部入侵,清朝也许还能持续很长时间直到被下一个王朝替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古代社会非常稳定!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项制度早已经完备, 历代王朝更替的原因无非是由于天灾或者贵族地主兼并土地严重,导致“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老百姓没办法才造反,从而改朝换代。但是换上来的新朝廷依旧会重复这个循环,这就是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提出的“历史周期律”。


黄炎培与毛爷爷

其实古代由于社会伦理道理完备,“天地君亲师”“三从四德”的想法深入人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及“以和为贵”的思想使得百姓一般都不愿意造反。特别是清朝,封建集权制度到达了一个顶峰,百姓的自由意识十分薄弱,同时大清以八股文禁锢天下文人思想,让其只知闷头苦读,不理天下大事,这种氛围更使得中国很难产生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知识分子的农民起义,成不了气候。而且是时清朝是道光帝在位,虽然这货压不住洋人,但是稳定朝政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可以想像,清朝短时间是不会灭亡的,但它会堕落而被另一个王朝取代。



道光帝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没有鸦片战争,随着中国的瓷器丝绸不断的对外贸易,而自己又不开设港口,不让洋货向中国贸易,这样会使中国的收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是让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所羡慕的,所忌妒的!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打破中国的国门,中国仍旧做着上方大国,天朝大国的美梦!八旗老爷们依旧会不思进取,喝茶玩鸟。下层的士兵在闲时仍旧为农为商。满清的统治者仍旧会天真的以为远在欧洲的英法等国一直是自己的属国,即使打起来也只能算是叛乱,故名之为英夷,法夷。




最重要的是中国永远不会知道“洋枪”的发展,会天真的认为这不过是奇淫技巧。军事装备永远不会革新,洋务运动恐怕要等到50年以后。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

没有甲午战争是不可能的,中日战争不可避免。日本眼馋我华夏土地几千年,在满清之前就已是摩擦不断,战争不断,虽然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被打败,安稳了几百年。但在19世纪60年代遭遇美国佩里率军入侵,日本就此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日本会进行改革,1868年的明治维新会照常进行。
可能发生的就不是甲午战争了,可能会提前。而且满清王朝会毫无招架之力。并在战后签定更屈辱的条约,满清可能会在此时进行洋务运动,那就来不及了。


洋人看到中国对日本都毫无招架之力,日本都能在中国获得大利润。肯定会和日本结盟,八国联军侵华可能会来的更彻底,太平天国此时再来个起义,满清肯定会提前崩溃,太平天国可能会成功建立政权,但此时人民也已觉醒,资本主义的浪潮也会席卷中国,革命军的对手可能就会是太平天国。
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外族侵略,满清覆灭也不可避免,覆灭只会提前,不会延后!因为大清落后了太多,早已赶不上世界趋势,优胜劣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不可避免。


云非家丶亚瑟


如果这样,清朝只会灭亡的更快。

列强入侵让民族矛盾大于社会矛盾,大大缓解了清政府自身的压力。在我看来,真正让清政府灭亡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从1851年开始,到1864年结束,横跨14年,占据了半个中国的领土,一度北伐,威胁北京。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时间居然和太平天国相重合。

我觉的有一句话非常好:列强要的无非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太平天国要的是清朝的命。哪个大哪个小,一眼就能看出来。

太平天国爆发初期,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抗。要知道,古代的战争里,进攻的一方往往会越打越顺,如果让太平天国的势头再这样下去,清政府是真的是要倒台了。

于是清政府开始鼓励地方自行组织军队,地方的财权全部还给地方。湘军,淮军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在今天的描述里,太平天国是被列强和清政府共同镇压的。列强本来和双方都有来往,但是太平天国比较刚烈,不同意列强的条件,于是列强义彻底倒向清朝。

期间有戈登(被击毙),华尔(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但帮清政府训练军队,采购军备,甚至还直接参战。

地方军队虽然不受中央待见,中央也是百般猜忌,但是有了财权的地方军瞬间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加上清政府自身派出的向荣不给力(战死),对南方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力。

太平太平天国结束以后,地方已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只是名义上还支持清政府。各地的督抚亲一色汉人。南方已经有了本钱和北方掀桌子了,清政府只能妥协。

如果没有洋人的帮助,能不能剿灭太平天国都是重要问题,很多富庶的城市,地方军的重要来源,根本守不住,更不用提后来的反击。

如果没有列强的钳制,没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结束以后,一句复我神州故土,各地马上就能拉起大旗反清。说实话,就僧格林沁那点骑兵,还真不够看。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了,清政府再三勒令南方勤王,但就是没有一支部队来。东南互保协议的附加条款里,如果慈禧,光绪死亡,李鸿章马上就任总统。时候,清政府还得嘉奖地方,不敢撕破脸。

只能说外部矛盾的加深,从客观上,延缓了清政府的灭亡。

清政府有一句话非常好:保大清,不保中国。只要清政府能继续苟延残喘,没有什么是不能妥协的。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同的故事。


侃砍历史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和甲午战争,清朝也不会维持太久,当时的外部环境已经进入海洋经济和工业革命时代,内部的封建制度已经没落腐朽到极点,加上后期的满清统治越来越无能,所以清朝的灭亡是迟早一天的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清道光年间,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出动47艘舰船,了陆军4000人在中国打败了清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咸丰年间,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列强侵入更加深入,中国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战争发生在清光绪年间。英法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抢夺了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的珍宝,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至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是日本帝国主义以争夺朝鲜藩属权为由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逼迫满清签订《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的程度。

(中日甲午战争)

从1840年到1895年的55年间,满清政府一直被西方列强欺负、吊打。满清统治者不仅丧权辱国,而且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从乾隆帝的狂妄自大到咸丰、光绪帝的孺弱无能,清朝统治已经到了垂死阶段。政治腐败,官场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对外国列强卑躬屈膝,对内残暴统治镇压,人民生活极并困苦。慈禧在甲午战争危险逼近的情况下,为了过生日,不惜挪用有限的军费去修颐和园,而置战备于顾,结果导致中国海军被日本全歼。强敌环视,进步力量要求改革图强,竟被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残杀。中国被拖入内外双重压迫的苦难深渊。这种社会状态,唯一的希望就是改朝换代,别无他法。

所以,外部列强强加的战争,只是满清统治灭亡的加速剂,其内部腐朽堕落是其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只是时间快与慢、迟与早的问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