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怕他?

用户56079623839


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在宋朝是没有品级的小吏,县令是正八品官员。武松作为都头,其实就是县衙役的小队长,他并不是一名官员,而只是官员聘用的一个小吏,权力并不大;都头只是奉县令之命维持当地社会治安,缉捕盗贼,收缴税款等等。西门庆是阳谷县的一个大商人,他不是官也不是吏,只是平民,当是他为人十分精明,跟官府有勾结,在当地势力十分庞大!西门庆怕武松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武松功夫高强,心狠手辣,不是一个软柿子;其二、武松不惧怕权势,想干啥就会干啥,金钱美色无法动摇其志!

西门庆是一个黑白两道兼通的红顶商人,他为人奸诈淫邪,勾结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形成黑恶势力,又勾结官府放高利贷,赚得盆满钵满!西门庆作为阳谷县的一霸,他敲诈商人,欺压良民,在官府的庇护下一直潇洒快活。百姓们打又不打不过西门庆,告又告不赢西门庆,因此对他都忌惮十分,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此外西门庆还会功夫,普通几个半汉皆不是他对手,他出手既重且狠,轻则重伤,重则丧命,比如他一脚将武大郎踢得卧床不起,足见他有一些真功夫。

西门庆跟潘金莲通奸,谋杀武大郎,可谓恶贯满盈,但是他从来不怕半夜鬼敲门,依然大摇大摆的吃喝玩乐。西门庆唯一忌惮的是武松,并不是因为武松有官家身份,武松那个都头对西门庆来讲不值一提,西门庆完全可以通过上层运作将武松摆平。西门庆怕武松的原因在于武松不畏权势,武松本来就是一个亡命天涯的游侠,他是一枚硬钉子,而不是软柿子;另外武松有打虎的能力,要打死西门庆也并不在话下。武松既有能力杀死西门庆,又不受其它利益诱惑,确实让西门庆有些害怕,否则他也不会上下疏通,制造武大郎是自然病死的假像,他不想跟武松有冲突。

武松何许人呢?他艺高人胆大,心细头脑灵,大哥的突然暴死与大嫂的闪烁其词让他怀疑,最终他层层调查,发现了西门庆与大嫂的奸情与谋杀武大郎之事!如果西门庆用计娶了潘金莲,并且不杀害武大郎,那么武松不会跟西门庆索命,奈何的是有了奸情还害人命。这让武松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鼓作气杀了大嫂又斗杀西门庆;武松的武功明显比西门庆高,所以他才能在鸳鸯楼毙杀西门庆,否则死的就是他武松了。正所谓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西门庆恶贯满盈,最终被比他更厉害的武松给结果了性命,真是报应不爽,天道昭昭啊!


大秦铁鹰剑士


人们大多认为西门庆害怕武松,是因为武松是国家干部, 县公安局局长,但这是一个误解,武松这个“都头”实际上没那么牛,最多是个临时工。

《水浒传》中武松在探望哥哥的路上,无意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成了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打虎英雄,阳谷县知县(相当于县长)见武松武艺惊人,且忠厚仁义,便让武松在县衙谋了一个差事,说道:“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没有正式工作,当然求之不得,知县当即叫押司(宋江做过的官,相当于秘书)立了文案, 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那么,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多大的官儿?足以让西门庆害怕吗?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担任的“步兵都头” 不是一个官,是吏职,属编外人员。

北宋的官和吏差别很大,官有正式编制,有品级,有俸禄,一般需要有出身的人才能担任,而且统一由中央管理,类似于如今的正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

吏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品级,没有俸禄,对出身没什么要求,类似于如今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各部门、地方自行管理,比如武松做都头这件事,知县一人说了就算。

北宋县一级治安体制比较复杂,知县相当于县长,县尉分管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这些都是中央统一任命的官,知县没有权力任命。县尉再往下辖都头,都头再往下辖弓手,弓手相当于最基层的警员,一个县有10到50人不等,这些人都没有编制。

因此,有人把武松比作公安局长是不合适的,他更像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辅警队长,当县里需要时就聘用他,当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解除聘用关系。

在县一级,正式的官特别少,数来数去也就知县(县令)、县尉这、主簿这几个,基层大量事务需要靠广大的“吏”来完成。

这些吏大多是本地人,人脉广,关系熟,很像“地头蛇”,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县官离开他们往往在当地寸步难行,所以这些吏在事实上管理并控制着基层政权,《水浒传》中那些吃衙门饭的好汉,绝大多数都是吏职,他们地位卑微,能量却不小。

西门庆确实害怕武松,但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满县上下都要卖他几分面子,因此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都头”的名号,因为武松不是当地人,没有多大实权,而是武松“打虎英雄”的名号。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武松就是这样一个好汉,除了喝酒,钱财女色都没兴趣,收买不了;他功夫高强,嫉恶如仇,打又打不过。

对西门庆这号人而言,武松简直就是他的命中克星,即便没有勾搭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件事,这一对冤家迟早也会迎来对决。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西门庆怕武松的观点,可能是受到央视版电视剧的影响

很多人说西门庆惧怕武松,我觉得是受到电视剧的影响。

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西门庆被潘金莲窗户上的竹竿砸中,随后来到对门的王婆酒肆里面。

西门庆问对门的这个女子是谁,王婆说,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妻子。西门庆于是感叹,为什么如此貌美的姑娘嫁了那么一个人。王婆说,虽然他夫君武大又矮又丑,但是他有一个厉害的哥哥就是武松。

西门庆问,莫不是那个打虎的武松。王婆说,正是。

其实,翻阅《水浒传》原著,可以发现,里面并没有这一段情节。我觉得,电视剧《水浒传》之所以加入这一段,是为了凸显武松的英勇,也为武松后来在狮子楼杀掉西门庆做了铺垫。

但是,逻辑上却有些纰漏,既然西门庆如此害怕武松,那他为什么还要执意招惹潘金莲?西门庆家里已经妻妾成群了,犯不上为了一个女子冒杀身之祸。

原著中的王婆开始没有提武松,西门庆也没有考虑过潘金莲的夫君是否好惹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主要出现在《水浒传》中第24回到26回。在第24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西门庆被帘子砸到之后,来到王婆的酒肆。

西门庆问到了对面的女子是谁,王婆说:“他的盖老,便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西门庆于是叫起苦来说道:“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随后,西门庆就展开了极为经典的攻势,利用利益试探王婆愿不愿意帮他这个忙(这一段极为精彩,建议处在职场的人可以学习一下)。

最经典的是,西门庆在王婆酒肆中表现出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王婆自然明知故问的问,大官人,你有什么心事。西门庆说,你猜一猜,若猜对了,便输给你五两银子。这其实就是明着在给王婆钱,从而试探她的态度。

在这一部分中,西门庆和王婆都没有提到武松。毕竟,王婆知道西门庆的秉性,肯定是想让自己帮助他搞定对门的“小娘子”。万一自己一提武松,对方知难而退,那么自己就没有办法获利了。

当西门庆直到王婆要帮自己,王婆便巧设棋局,安排了请潘金莲帮她裁衣服,然后偶遇西门庆的情景,从而将他们撺掇到一起(这段也堪称经典,王婆布的局真可谓环环相扣,进可攻退可守。男生想试探喜欢的女孩子,可以学习一下!)

到这里,王婆只说了一句,恰好武松出差了,所以我们可以进行这个计划。西门庆并没有接王婆这个话头,由此可见,这个时候,西门庆是不太在乎武松的。

后来,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被武大看到,西门庆一个飞脚,直接将武大踹翻在地,此后便一直卧床。

知道武松回来,西门庆感到害怕,却继续被王婆忽悠

在第25回中,武大躺在床上对潘金莲说:“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由此可见,武大确实是一个憨厚之人,自己带了“绿帽子”,还打算原谅潘金莲。

但是,潘金莲却把这个话告诉给了西门庆和王婆。这个时候,西门庆第一次害怕起了武松:

“那西门庆听了这话,却似提在冰窨子里,说道:‘苦也!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如今这等说时,正是怎地好?却是苦也!”

西门庆正不知如何理会,这个时候,王婆马上劝西门庆,不如直接用毒药杀死武大,等武松回来,告诉他武大暴病身亡。

由此可见,西门庆和潘金莲最后遭遇杀身之祸,完全是王婆推波助澜。王婆为什么非要把这件事办成呢?除了可以获得西门庆丰厚的钱财外,西门庆还答应王婆,让她的儿子以后跟自己混。

西门庆只不过是一个公子哥,武松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害怕。等到灾难临头,才开始害怕担心。然而,被王婆这么一忽悠,又一次铤而走险。

所以,我并不觉得西门庆惧怕武松。

武松的“都头”官职并不是临时工,而是可以统领一百人的小将领<strong>

最后,再来说一下武松的这个都头。

什么是都头?其实,这个都头的官职并不大。

由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是后周禁军统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全国的军队都被称为禁军(并不是皇帝的部队才叫禁军)。

禁军下面有指挥,指挥下面就是都。都又分马军和步兵,都头主要是管辖步兵的。根据《武经备要》的记载,“大凡百人为都”,也就是说,一个都头可以管一百人。

由此可见,都头管的人也并不少,而且,武松应该深得当地县官的信任,否则,也不会让武松帮助自己押运自己贪污的财物。

由此可见,武松并不仅仅是一个“临时工”,西门庆也并不是真不怕他。


兮兮说事儿


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做为阳谷县都头的这种官方身份,而是武松身上既有那种快意恩仇,说白了就是混不吝的气魄,又有赤手空拳打虎的本事。


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县衙里的“都头”应该和“押司”一样,是“吏”而不是“官”,这是因为都头一职一个县的知县就可以直接提拔任命,而不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查考核,比如武松打虎后,阳谷县的县令就直接说:

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而像府一级的衙门中,也是全权负责治安的“观察”一职,比如说济州府的何涛何观察,就应该属于正式编制了。

而根据都头担负的“捉贼捕盗”,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来看,他们就和捕快的职务类似。只不过,“都头”属于捕快中的头,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级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还到不了正科级公安局长的级别。这是因为都头上面还有县尉,他对一个县的治安负全责,相当于公安局长的级别了,县尉属于是正式编制,在大宋朝廷的官员序列内。


无论“都头”这个职位大小,是属于临时工,合同工还是正式在编,其实西门大官人都不瞧在眼里,因为他信奉“有钱可使鬼推磨”,一直以来和阳谷县的知县都可以打得火热,还会怕他手底下的一个都头吗?

真正使他担心害怕的是武松的江湖身份,而武松的这种身份可是不管你和谁远近亲疏的,说白了就是不在乎王法,这样使他做起事来毫无顾忌,而偏偏他又有一身降龙伏虎的本事,这才是西门庆最为忌惮的。

既然已经做了亏心事,就别怕鬼叫门了,担心也没有用。没过多久,武松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狮子楼取下了西门庆的首级,从而也永远告别了自己都头的生涯。


田获三狐


武松的职位是都头,都头是个吏,不是官,官府雇的服役人员,临时工性质,在古代地位低下,有的连薪水都不发,属于下九流的职业。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什么的,没人敢惹。<strong>


西门庆是个开药铺的,一个商人,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宋代稍微好点,但也只是不鄙视商人,并不像现在那么风光,什么民族企业家,慈善家,集万千宠爱,光环于一身,没那个事。

<strong>


由此看来,武松和西门庆的社会地位半斤八两。仅从这方面来说,西门庆没必要怕武松。西门庆很会来事,懂得有钱能使鬼推磨,巴结官吏这种事他是左右逢源,手到擒来。武松也不过是个吏而已。如果没潘金莲和武大郎这档子事,说不定他会时不时送银子给武松,再好酒好菜款待款待,结交一下这位打虎英雄。毕竟朋友多了好办事。


他怕的是武松这个人,不是他都头的职位。


他本身胆子就小,武大郎跑来捉奸,他第一反应是躲到床下。经潘金莲一撺掇,他才回过神来,一脚踹倒了武大郎,夺门而出。


再者武松是个不要命的,怪物般的人物。


潘金莲说武松会追究,西门庆当时心就拔凉拔凉的,可了不得,武松连老虎都打的死,还是赤手空拳,自己要是挨了他一拳,还不得牛黄狗宝都被打出来?搁谁谁不怕,退一步说,武松揍他一顿,把他绑到县衙,判个一年半载的,丢人现眼不说,还破财受罪。


不过西门庆还是低估了武松,他没料到武松那么把细,查清了所有事。他又没有高太尉那种实力,终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西堤君


萨沙谈水浒人物的现代职务之武松:威风八面的刑警大队长

在杀死潘金莲西门庆之前,武松也是个官,是阳谷县的都头。这个武都头可厉害着呢!按照今天的标准,他就是威风八面的刑警大队长!听萨沙说一说吧!

武松的这个都头很有意思,第一是县长身边的贴心人,第二可以指挥一些人。

书中写道:那妇人脸上堆下笑来问武松道:“叔叔,来这里几日了?”武松答道:“到此间十数日了。”妇人道:“叔叔,在那里安歇?”武松道:“胡乱在县衙里安歇。”那妇人道:“叔叔,恁地时却不便当。”武松道:“独自一 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服侍。”妇人道:“那等人服侍叔叔,怎地顾管得到。何不搬来一家里住?

过了十数日,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 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却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须得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去; 猛可想起武松来,“须是此人可去。……有这等英雄了得!”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 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 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知县大喜,赏了三杯,不在话下。

武松这个都头,其实并不是北宋的军队都头。

北宋军队里的都头,其实就是连长,是低级军官。

县政府里面的都头,不是军官,而是负责抓捕盗贼的捕快,每个县一般有2个都头。

用今天的话来说,武松这个都头,就是县刑警大队的大队长!

武松手下有不少刑警,也就是书里的士兵,可以帮他做事,伺候他。刑警大队长从古至今,都有实权。在古代,刑警大队长想要整整老百姓,也是很轻易的事情,借机索贿也不算什么。

除了武松以外,雷横、朱仝、李立也是都头,都是刑警大队长。

刘唐去拜见晁盖,想要一起去抢劫生辰纲,结果途中就被雷横认为形迹可疑抓住,吊了一夜。后来晁盖行贿给雷横,才将刘唐救出。抓贼是雷横的本职工作,把刘唐吊了一夜,刘也没话说,自认倒霉。

由于有实权,老百姓也很尊重他。在县城内,没有谁敢随便得罪武松,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武松。

刑警大队长在县政府也是举足轻重的,县长对他很看重,把他当做心腹。

刑警大队负责抓贼,是需要和罪犯正面交手的。当年都是冷兵器,没有手枪,抓贼要肉搏,是靠真功夫的。都头这个职务一般人是干不了的,必须有能耐的人。

武松武功超群,全书里面从没被人打败过,堪称高手中的高手。

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警察还需要一定的威慑力,哪怕不动手也要能够吓住罪犯,这点武松更是符合。

武松不但有武功,还身强力壮。书中描写,武松身高大约是一米八五左右,体重至少180斤(孙二娘两个伙计都扛不动他)!在当年,普通中国男人也就一米六,武松绝对是个大块头!一般小贼见到武松这个壮汉,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武松打了老虎以后,县长一看他的身材就很高兴,认为他很适合做刑警大队长,立即给予提拔!

书中写道:到县前衙门口,知县已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高大强壮),又见了这个老大锦毛大虫,心中自忖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虎!”便唤武松上厅来。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 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有人说,刑警大队长也要听公安局长的,那么县公安局局长是谁?

就是之前来抓晁盖的观察何涛!

何观察的级别是从八品,副县级干部,主管治安。

生辰纲被抢走以后,知县直接让何观察负责。县长在何观察脸上先预先刺好了发配的字,逼他破案。

书中写道: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 太守道:“你是甚人?”那人禀道:“小人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太守 道:“前日黄泥冈上打劫去了的生辰纲,是你该管么?”拔涛答道:“禀复相公,何涛自从领了这件公事,昼夜无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虽是累经杖责,到今未见踪迹。非是何涛怠慢官府,实出于无奈。”

至于押送林冲宋江卢俊义的公人董超、薛霸、张千、李万等家伙,就是普通公安干警。

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武松的日子其实很好过。

在县城,武都头是实权人物,油水又足,算得上地方一霸了。

如果武松不是为了哥哥报仇,杀了奸夫淫妇,未来的日子会很富足,有权有钱!


萨沙


西门庆看上了潘金莲,通过王婆勾结上手。面对武大郎的威胁,西门庆不当回事。可听说武大的弟弟竟是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吓出一身冷汗。

都头是个什么官?

都头出现在唐朝,也称为都将。唐及五代十国,都头的级别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中唐以后,以诸军总帅为都头。所谓一步一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之为都头。到了北宋,都头就成为了指挥使之下的军官。阳谷县作为民政管理部门,不可能有都头这个军职。《水浒传》里一共提到了8位都头,除了武松还有朱仝、雷横等人。这些人的职责基本上都是负责缉捕盗贼和其它一些杂务,包括武松就要为了县令去送生辰纲,这其实纯属县令私事。所以,水浒里的都头都不是正规军职,而是县里借用了禁军“都头”的叫法。就武松来说,他是步兵都头,相当于县局的刑警队长。

宋朝的都头和现在的刑警队长是不能比的,因为他们都是县令私人聘任的,不是国家在编人员。说白了,都头不是“官”只是“吏”,这两者的身份地位,区别还是很大的。“官”是管人的,“吏”是做事的,也就是说,武松就是县令手下的一个办事员,虽然有刑警队长的职权,但身份更象是县太爷的保安大队长。

所以当武松从东京回来之后,对武大之死刚开始的想法是报官,希望官府可以替自己申张正义。然西门庆用银子把县令给喂跑了,县令也就没把武松当回事。西门庆并不是怕武松的都头职务,虽然惹恼了一个都头确实很麻烦,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真正让西门庆害怕的,是武松能打。西门庆就说过武松“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武松知道自己的都头身份无法为兄报仇,就用江湖手段,在酒楼把西门庆干掉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所谓都头,是唐朝五代时期军队指挥官的一个称呼,唐人曾将都头作为军队统帅的俗称。北宋时期,军事力量分为禁军和厢军两种,禁军属于野战军,厢军属于地方部队,在军队中存在着“都”这个编制,一都之长就叫都头。当时“都”的人员并无定额,但总的来说,都头是部队的基层军官,大体相当于今天营连长之类的职务。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北宋地方政府中并无都头一职,《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被任命为阳谷县步兵都头,人称“武都头”。其实这是作者施耐庵虚构的一个职务,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都头在当时已不是军职,南宋以后都的军事职能逐渐减弱,到了元代,已成为乡村以下的一级组织,相当于今天的某某村第几组之类的东西,都的头目都头负有维持治安责任。施耐庵将武松演义为兵马都头,就是结合了北宋和元明时期的历史背景。

阳谷县兵马都头武松

至于武松担任的这个都头是个什么官,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县的治安长官,负责缉盗、抓捕、巡逻等治安事宜。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或者公安局治安巡逻大队长,职务虽然不是很高,但实际权力颇大,在当地属于头面人物。而西门庆是一个开生药铺的富户,属于武松管辖范围之内,并且西门庆平日肯定也会有求于武松,所以对他有所忌惮。


民国年间那些事


首先,先不管西门庆是怕阳谷县都头这个小吏头衔,还是怕武松这个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醉醺醺还能打死老虎的猛士。我们第一件事搞清楚“都头”这个称呼的由来,在宋朝有什么实权,其次是还有就是西门庆在《水浒传》里的身份,背景如何。搞清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自然就清楚了,“都头权大,那么西门大官人就是怕这个官职,否则就是怕武松这个人,与官职无关。<strong>

西门庆虽然大家都了解,但还是要介绍一下。

被武松吓破胆的西门庆在《水浒传》中是一个配角,所以施耐庵对其社会背景着墨不多,只描述他家是阳谷县一户破落的土财主,后来开了一家生药铺子,也会一些拳脚功夫。以现在的角度看,西门庆在阳谷县也算是“大人物”了,不然后来与潘金莲合计弄死武大郎,用钱贿赂了一下县里的官吏,就平安无事了。插句题外话,《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人物设定,与《水浒传》中出入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都头”这个官是怎么来的,武松有多大的权力呢?

“都头”这个称呼,只是一个俗称,并不是具体的官职,起源可追溯到中唐时期,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唐之中世,以诸军总帅为都头。至其后也,一部之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为都头”(《资治通鉴》)。如唐宪宗时候,刘悟任都知兵马使,时人称之“刘都头”。

晚唐到五代十国时侯,“都头”都是指一“都”(晚唐有五十四都军)之军的最高军事长官,而“都”的规模编制都没有规定,有的是几千,有的是数万。到了宋朝,“都头”降了个一两级,只是禁军中的一个军官官职的俗称,并不是某支部队的最高长官了。元朝,《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活的年代,“都头”只是乡镇一级维护治安的头头了,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与军队毫无瓜葛了。

我们知道武松打虎归来,县令把这位英雄招至府下,做了阳谷县的“都头”。实际上,宋朝县一级,根本就没有设“都头”这个职位,这只是当时对衙役头头的敬称,借禁军军中的官职名,敬称这些衙役头头,毕竟当时衙役不仅负责维护治安,还要负责催交税收,押运县府财物。

放到现在,武松也只是一个县公安局局长。其实,后人考证,《水浒传》里描绘的官职系统混乱,既有宋朝的官职,又有元朝的官职,还有的是同一官职,把元朝的官职职能放在了宋朝上,这与作者生活的朝代有关。

土财主VS公安局局长?

西门大官人,看这称呼就不同寻常,就知道阳谷县里这号角,不好惹,手眼通天的土财主。武松一个刚刚上岗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安局局长,前不久还被外派押运县令的财物。如果两个硬拼权势,恐怕只会对半分,县令从中调解一下,和一下稀泥,用钱打发一下武松,用权恐吓一下西门庆,然后就不了了之。

但武松,可不是酒囊饭袋的官吏,是能豪饮十八碗酒打死老虎的猛士,权谋斗争可能不行,但要是正面刚,直接抄家伙,翻遍整个阳谷县也找不到哪个好汉可与其肉搏厮杀了。

西门庆略懂拳脚功夫,内行人更深知武松的武艺到底有多高强。所以能让西门大官人胆寒的只怕是武松冲动的性格,高强的武艺,怕的是东窗事发武松一怒之下结果自己的性命,至于武松的阳谷县都头的小吏头衔,一点都没考虑过。

结语。

《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市侩之景,书中的好汉,做过官的,也大多是夹在市民百姓与士大夫阶层中的小吏。有些事在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些共通之处,让你惊叹历史真的会重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呈螺旋式阶梯上升的。



无笔史官


西门庆跟县太爷的关系应该是比武松跟县太爷的关系硬,武松只能这么做才能报仇。古代县里好像不止一个都头吧,就好像朱仝和雷横都是郓城县的都头,武松可能相当于刑警大队长之类的吧,放到今天也是不敢动本县富商的,管的事情虽然大,但是官太小,压不住西门大官人的!


《水浒传》,因为是明朝写的,所以说里面的官职这些东西很多是用了明朝的,其实吏的话在宋朝是有正式编制的,而不是像他们说的那种临时工。西门庆怕武松真是笑话,武松只是一个小警察,最多一个刑警队长。西门庆大官人因为财大势大结交的都是武松的上上司县长市长之类的大人物。怎么可能怕一个小警察武松啊。所以西门大官人才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去勾引武松的嫂子潘金莲和主谋毒死武松的亲哥武大郎

所以武松即使拿到西门庆勾结潘金莲害死武大的铁证也还是上告无门入地无路,所以武松才被逼杀人被逼上梁山。。。事实已经很清楚的证明西门庆根本不拿武松当回事,如果真要说西门庆怕武松的话,可能会怕一点武松那双曾打死老虎的铁拳。其实在明代都头可不简单,简单说就是公安局长兼武装部部长,手下有衙役还有预备役的民壮,手下几百口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