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戀上一座城,天津

分享丨戀上一座城,天津

每個地方都有鮮明的特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時間流逝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 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的天津在幾百年前只是一個小漁村,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隋、唐、明、清,時光交替,百萬人民在這片平原上生息繁衍;在清末,天津是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在中國近現代史,天津曾被迫淪為租界,成為人間煉獄,直到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這座城市才獲得新生。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 70年前的1月15日,經過29小時的激戰,天津解放,我們在“平津戰役紀念館”裡依然能感受到當時戰場的硝煙,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浴血奮戰,以鮮血和生命讓這座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津城上空。自此,勤勞的人民在這裡建設文明之都,天津在不斷調整中煥發活力,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區。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時代加快了城市的更新速度,在高樓大廈間尋找天津印記並非易事,座落在鬧市區的文廟已保存500餘年,與一牆之隔人流攢動的商業廣場相比,這裡幽靜許多。文廟是尊崇和紀念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先聖先賢的廟宇,莊重雄偉,綠樹成蔭。在天津,孔子作為聖人被祭祀已數百年,紅色磚牆,琉璃黑瓦的萬韌牆象徵孔子道德學問高深。天津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南開、天大百年學府走出萬千人才,天津師大的老校長更是中國師範教育的先驅,尊師重教,這就是已流傳百年的天津範兒。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十五年前,我到天津求學,就再也沒有離開這座城市。市裡沒有高山大河,盤山、八仙山等都在100公里之外的薊州區,城裡唯一能稱之為山的就是“堆山公園”,對於我這個從小在西北長大的人來說,這座山有點袖珍。春天,父母帶孩子在這裡踏青遊玩,夏天老人們在這裡乘涼消夏,秋天公園裡顏色絢麗,冬天依山而建的滑雪場傳來歡聲笑語,就是這座“袖珍”的堆山帶給百姓生活和諧的快樂,全家和睦的幸福,中國傳統的家庭觀濃縮在堆山公園裡的一個個角落裡。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海河之濱有特殊的魅力,百年間南來北往的行人將不同的飲食習慣匯聚於此,獨特的地理位置給天津人的飯桌上增添了許多美味佳餚,“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戲謔之言中不僅體現出天津人對美食的追崇,更表現了生活的樂觀。一碗鍋巴菜吃的是老味兒,一套煎餅果子吃個熱乎勁兒,樸實無華的食品養育了海河兒女。“狗不理”包子品嚐的不僅是味道還有歷史,“十八街”大麻花遠銷國內外,街頭滋滋作響的熟梨糕,板兒車上現作的大糖堆兒,大碗兒茶、八大件兒,哪一樣美食沒有上百年的歷史?大橋道、桂順齋、天寶樓,哪一家店沒有上百年的傳承?天津的美食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天津話乾淨利落,活潑幽默,一個“哏兒”就體現了天津人率真豪爽、親切包容的性格特徵。過去的生存競爭激烈,養家餬口不是樁容易的事,要排解生活壓力,只能自己找樂兒,“別奮丘,別年餘,別折騰,別得得,別搭了個臉子”,天津人磨合出了一種不說不笑不熱鬧的新活法。“哏兒”也反映了一種知足常樂,不和自己過不去,不和他人過不去,“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天津是曲藝之鄉,走出的曲藝大師、相聲名家數不勝數,“少馬爺”經典的段子《糾紛》讓全國人民領略了天津話的詼諧,聽相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一杯清茶,一盤瓜子,消費不高卻能帶來無限歡樂。在天津,無人不知“四大神獸”,走雞、拿拿龍、么蛾子、鬊(shun)鳥。“走雞”指溜號或不靠譜;“拿拿龍”本是給自行車軲轆緊緊輻條,天津話指教訓人;出餿主意是“么蛾子”;而“鬊鳥”是看不慣對方常用的俚語,天津也成立了“俚語文化傳播與保護”的平臺,傳承發展。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生活是由人演繹的,最能體現天津特色的還是人,是柴米油鹽,五行八作的老百姓。《沒事偷著樂》裡憑著一張既可氣、又可樂的“貧嘴”,張大民帶領著四個弟弟妹妹陪著老母親過著安逸生活;《楊光的幸福生活》裡塑造了各種性格的人物形象。天津原是北方最早開放的沿海城市,但因地理位置,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還有差距,但也因為如此,生活的壓力相對也小一點,沒事喝個酒,擼個串,淳樸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中規中矩。

分享丨恋上一座城,天津

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今天的天津日新月異,很難找到老照片上見到的棚戶區,一幢幢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半小時高鐵縮短了與北京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奧運會協辦城市,東亞運動會主辦城市,夏季達沃斯論壇承辦城市等等,天津張開雙臂歡迎四方賓客,“愛國誠信、務實創新、開放包容”的天津精神就是天津範兒。

戀上一座城,需用心感受,作為第二故鄉,我在這裡書寫自己的奮鬥歷程 。1月15日,天津解放日,當再次迎來這個光榮而偉大的日子時,幸福生活的我們都應該緬懷那些為之付出生命的人們。

文字:張家瑋

圖片源於甄視覺城市建築攝影 《大美天津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