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出過哪些名人?

明天壞女人


地處閩粵贛邊區的龍巖,是中國著名的中央蘇區與天傑地靈、英雄輩出18年紅旗不倒的紅色革命老區。無數閩西英雄優秀兒女不惜付出寶貴的生命代價換取新中國的誕生。可歌可泣的閩西先烈永遠值得我們緬懷!新中國誕生後在閩西這片紅土地上,鄧子恢、張鼎丞、劉亞樓、楊成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閩西傑出代表。

一、鄧子恢(1896年~1972年),又名鄧紹萁,龍巖新羅區人。1925年參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時期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財政部長併兼任國民部長等職務。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在1945年當選為七屆中央委員。在解放戰爭中曾任華中局第三書記、第四野戰軍第二政委等要職。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任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重要職務。鄧子恢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農村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央蘇區與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開創者與卓越領導人之一,其為迅速解決國家三年糧食困難問題而"嘔心瀝血"!在遭受不公平待遇後仍堅持原則而不消沉,確實令人敬佩與感嘆不己。

二、張鼎丞(1898年~1981年),龍巖永定區人。1927年參加革命,在土地革命時期曾任福建省蘇維埃主席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等職。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中軍區司令員、華東局常務兼組織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福建省委書記兼省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最高人民撿察長、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張鼎丞是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建者之一和卓越領導人,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劉亞樓(1910年~1965年),又名劉興昌。劉振東,武平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開國上將。歷任班長~營長,團政委~師政委,縱隊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東北軍區司令員、四野兵團司令員等職,為新中國的創立立下了不朽功勳。新中國誕生後,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首位空軍司令員,第八屆中央委員。劉亞樓為新中國的軍隊建設,特別是建立強大的現代化中國空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楊成武(1914年~2004年),又名楊能俊。長汀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開國上將。曾參加過2萬5千里"長征",指揮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多次創造革命戰爭的奇蹟,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參加過抗愛援朝,任第廿兵團司令員。並先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福州軍區司令員,第11~12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為中國軍隊的發展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陳丕顯(1916年~1995年),又名陳家煜。上杭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5年曾任共青團贛南縣委書記、後進入贛粵游擊隊進行艱難卓越的三年游擊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委第四書記、第二書記、第一書記等職,文革中遭迫害被關押,1975年後在上海、雲南、湖北等地任職,1982年後分別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顧委常委等重要職務。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六、項南(1918年~1997年),原名項德祟。連城縣人,早年隨父項與年參加閩浙贛邊區革命老區開闢工作。1938年入黨,抗日戰爭爆發後幾經輾轉,1941到達新四軍總部,曾任建陽縣政府首任財經科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赴皖中開闢新區。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安徽省團委書記、華東局團委書記,團中央書記、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第9~12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等職務。項南是中國著名的改革家之一,其為福建的改革開放傾注了大量心血,為福建省的經濟騰飛打下極為紮實的基礎,是值得我們永遠緬懷的發展致富的帶頭人。


知研42791366


福建省龍巖市,處於三省交界地,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在土地革命時期,龍巖就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名人數不勝數。1955年開國授銜時,就有60多位將領出自龍巖市。

上將楊成武

楊成武(1914-2004),龍巖市長汀縣人。



1929年,16歲的楊成武便投身於土地革命中,在家鄉發展紅軍力量,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征取得勝利之後,楊成武又帶領部隊在吳起鎮阻擊國民黨軍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成武當時正在工農紅軍學校裡參加學習。聽到日軍全面侵華的消息,他毅然投身於反抗日本的鬥爭中,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長。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役等,獨立團也在他的領導下擴大了三倍。

解放戰爭中,楊成武所在部隊參加了張家口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等等,立下了累累戰功。

新中國建立後,面對帝國主義的挑釁,楊成武又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戰鬥中,任志願軍二十兵團司令員。憑藉超強的軍事才能和奇特的戰略部署,在文登川重創美軍。在之後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和抗美援越中,楊成武都身先士卒,活躍外戰鬥的第一線。

1955年楊成武憑藉卓越功績被授予上將軍銜,擔任天津警備區、京津衛戍區司令員。

中將羅舜初

羅舜初(1914-1981),龍巖市上杭縣人。



1929年,參加了家鄉的起義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參加了反“圍剿”作戰和紅軍長征。1939年到1945年這6年的時間裡,堅守在山東半島,展開抗日遊擊戰鬥。先後在山東、東北建立起組裝革命根據地。曾率野戰軍參加了遼瀋戰役,一路南下橫渡長江,在解放南方的鬥爭中功不可沒。

在新中國成立後,羅舜初又投身於國防事業建設,建立多個海軍研究所,參與設計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81年,羅舜初於瀋陽逝世,享年67歲。

少將劉永生

劉永生(1904-1984),龍巖市上杭縣人。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先後擔任民兵排長、第八師第八團團長等職務,參加了多次反“圍剿”鬥爭。

在1927-1947這二十年中,他堅守在閩粵地區,展開了土地革命戰鬥、抗日遊擊戰、解放戰爭等一系列戰鬥。曾被敵人稱為閩粵地區的一大“毒瘤”、“遊擊大王”。

新中國成立,劉永生被授予少將軍銜,擔任福建軍區司令員。1959年轉業,雖然身在地方,依然堅守戰爭時期的優良品德,吃、穿、住、行與平常人一般,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1984年,劉永生病逝,享年80歲。

除了上述這三位,龍巖在近代的名人還有劉亞樓、劉忠、張南生、王直、張雲龍等等。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歡迎評論交流、查漏補缺,不甚榮幸!

老衲法號是道濟


  福建龍巖市,位於福建西部,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龍巖又稱閩西,是一座歷史悠久具有大量文化底蘊的城市。龍巖是福建三條大江的發源地,也是“閩越人”的祖地以及古“南海國”國都所在地。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河洛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在革命時期,龍巖

  是中國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長征出發地之一,七個縣(市、區)均為中央蘇區縣,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讚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融的文化,龍巖孕育了許多名人、藝術家以及革命家。下面我們來看看龍巖有多少名人?

   龍巖歷史上出過許多名人,簡單介紹一下:

  1、王景弘:傑出的航海家,明朝龍巖縣集賢裡(今漳平赤水)香寮人。建文元年(1399)隨朱棣起兵奪取帝位獲賞識。永樂三年(1405)奉成祖之命,以副使太監身份協助正使太監鄭和,統率船隊出使西洋(今南洋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東海岸一帶洋麵)。

  2、潘了拳:為人崇拜的著名高僧,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生於汀州上杭場山羊窠(現永定縣下洋鎮東洋村),陰那山修持30餘年還修習醫藥常識,幫助他人,深受畲漢兩族黎民百姓的愛戴。

  3、華喦:清代傑出繪畫大家面試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杭縣人,能書善詩會畫,時稱“三絕”。

  4、張鼎丞:龍巖永定人,是當時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中軍區司令員

  5、鄧子恢:龍巖新羅區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政治家。是閩西革命根據地和蘇區的主要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之一。

  6、劉亞樓,龍巖武平縣人,開國上將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空軍司令員。參加過許多著名戰役如平津戰役、遼瀋戰役、抗美援朝等。

  7、楊成武:龍巖長汀縣人,開國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指揮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8、林丹:1983年出生在龍巖上杭縣,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冠軍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冠軍。羽毛球史上第一位大滿貫得主。

  9、何雯娜:出生在龍巖的客家妹子,被稱為“蹦床公主”。2008年奧運會獲中國蹦床史上首枚金牌, 2016年裡約奧運會後宣佈退役。

  10、石智勇:龍巖出去的舉重運動員,曾經在1999年男子舉重錦標賽獲三項冠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獲舉重冠軍。

  11、張湘祥中國舉重隊又一龍巖籍貫隊員,多次獲得冠軍。在北京奧運會獲冠軍。是截止目前舉重隊學歷較高的隊員。

  12、張一鳴:今日頭條創始人CEO, 2013年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是中國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以上僅僅是龍巖的部分名人,龍巖歷史上還有眾多名人無法一一列舉出來。歡迎廣大網友在評論區參與討論。(閩南網編輯:凌芹莉)


福建閩南網


關於龍巖(閩西)的名人,很多回答都不太全面,尤其是開國元勳,名字寫錯就不厚道了。根據史料,閩西籍有資格授大將的是鄧子恢、張鼎丞。上將兩位,劉亞樓(空軍司令員,按職務也可授大將),楊成武(曾任代總參謀長)。中將8位:劉忠、張南生、陳仁麒、羅元發、羅舜初、袁子欽、傅連璋。少將計58位。閩西籍開國將軍合計68位。

閩西其他有代表性的革命前輩:陳丕顯(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童小鵬(原總理辦公室主任)、林默涵(原中宣部副部長,文聯黨組書記)、項與年(項南父親,中央特科成員之一,一生傳奇,大智大勇。)等。

至於其他閩西籍的名人,因為沒有具體標準和時間界限,暫不敘述。

補充,閩西籍的體育界和互聯網精英。

奧運冠軍:林丹,石智勇,張湘祥,何雯娜。

互聯網:王興(美團點評),張一鳴(字節跳動,今日頭條與抖音母公司,估值750億美元),方三文(雪球網),張志標(保障網),熊俊(同步網),林少(十點讀書),廖傑遠(微醫),熊新翔(豬八戒網),王飛雪(北斗少帥)等等。。。


觀滄海GCH


閩西是革命老區,說幾個福建龍巖幾個無產階級革命家:

1.張鼎丞,福建永定縣人,閩西革命根據地和閩西蘇區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司令員。建國後,任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建人民政府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務。

2.鄧子恢,福建龍巖縣人,閩西革命根據地和閩西蘇區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委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為農業建設做出了貢獻。

3.楊成武,福建長汀人,共和國開國上將,紅軍時期任團政委、師政委,在長征中,很好的完成了前衛任務。抗日戰爭時期,指揮部隊參加了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1939年在黃土嶺設伏擊斃日本山地戰專家、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解放戰爭時期,參與指揮了清風店戰役、解放石家莊等。建國後,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等職務。

4.劉亞樓,福建武平人,共和國開國上將,紅軍時期曾任軍團級職務,參加了反圍剿作戰和長征以及東征。抗日戰爭時期,到蘇聯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並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任四野參謀長,協助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指揮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戰功赫赫。1949年,任新中國第一任空軍司令,是我國空軍奠基人。還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1965年英年早逝。

下圖張鼎丞



磨史作鏡


龍巖出過兩位農業院士----謝聯輝與謝華安,兩位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又都是福建農學院畢業或結業(今福建農林大學)。

謝聯輝,1935年3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學和中學半農半讀。1954年考入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1958年夏畢業,留校任教於剛復辦的植保系。1960年,進修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植病專業,先後受教於林傳光、裘維蕃、曾士邁和俞大紱等,積極參加學術活動。1961年,回福建農學院,繼續從事植物病理學的教學科研工作。早期做過小麥稈鏽病、稻瘟病和馬鈴薯病毒病的研究,較好地解決了福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特別是在研究小麥稈鏽病過程中發現了菌源的越冬基地問題。1973年以來,系統研究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的病原種類、分佈、傳播、危害、測報與治理,"對世界病毒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貢獻"。1981年4月在國際水稻研討會上作了"水稻簇矮病-----一種新的水稻病毒病"的特邀報告;1985年10月在國際熱帶水稻和豆科作物病毒病學術討論會上被特邀作了"中國水稻病毒病研究"的大會報告,當選為大會主席。發現一種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得到國際稻病學界的關注。報道的水稻東格魯病毒與水稻齒矮病毒均系中國新記錄。這些病害的發現,及時弄清了病毒的病原性質、發病因子與傳播途徑,從而遏制了病毒蔓延。於1984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他還比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水仙、甘蔗、菸草、番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種類、分佈、發生和防治對策,報導了11箇中國新記錄。前後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主編全國農業院校統編教材2本,主編、編著《植物病毒名稱及其歸屬》、《水稻病毒》等多部專著。曾獲國家級、部省級獎項多項。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謝聯輝院士

謝華安也是福建龍巖人,福建農學院結業,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水稻育種,培育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汕優63”,被譽為“雜交水稻之母”。

謝華安院士


徐奇


項南

項南(1918—1997),原名項德崇,福建省連城縣人。1918年11月出生。 早年隨父親項與年從事閩浙贛邊區革命根據地開闢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為抗日救國,幾經輾轉,於1941年春,到達鹽城新四軍軍部。1941年9月18日,出任建陽縣政府首任財經科科長,為創建抗日新政權,開展敵後根據地的財政建設,打破日偽經濟封鎖作出重大貢獻。1942年2月,先後任阜東縣縣委秘書、縣委宣傳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鹽阜五分區、十一分區財經處處長。1949年2月,赴皖中開闢新區。[1]

中文名

項南

別 名

原名項道成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連城縣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97年11月10日

職 業

原中央委員、福建省省委書記


九曲楊祖銘


清朝的儒家賴國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