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第1篇

读书杂谈之《素书》

为什么说《素书》泄露了天地的秘密?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1、《素书》是汉代黄石公的智慧凝集。

黄石公这个人是隐士,他三试张良,考验他的气度、诚心和勤奋,最后认为合格了,才把一卷书给了张良。

张良用之,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成帝王之师。

张良运用《素书》的法则和谋略,使刘邦和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屡次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刘邦慨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1621年,明朝天启元年,《素书》开头对“素”字做了详细解释:“素者,符先天之脉,合玄元之体,在人则为心,在事则为机,冥而无象,微而难窥,秘密而不可测,笔之于书,天地之秘泄矣。”

《素书》只有一千三百文字,比五千字的《道德经》还要简短。“其书简,其意深”。让我们细细品读。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2、成大事者的五个必要素。

《素书》的原始章,写到:“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黄石公是隐士高人,按理来说,其看人的眼光会很独到,可他为什么仍然三试张良,才授其《素书》?

原因,见《素书》的秘诫:“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记忆尤深,他说:“有才有德,是上品;无才有德,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历史上的伟人,都是有才有德的人,比如说毛泽东。毛泽东小时候,天突然下雨,他先帮隔壁老奶奶家收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来不及收而被雨水冲走、淋湿。这种本能的先人后己、怜悯老人的行为,就是“德”。在延安,抗日最困难的时期,物资极度缺乏,战士们没有鞋子穿,毛泽东也甩掉自己的鞋子,他说,战士不穿,我也不穿。这种“上下同心,有难共患”,就是“德”。

反面的例子,也有,大家熟悉的拿破仑,其实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危险品”。为什么这么说呢?拿破仑这个人,是个矮子,他曾说,谁敢嘲笑我个子矮的,我就用剑削平他的脑袋,让他和我一样高!

“牺牲别人,成全自己”,其背后的动机,就是损人利己,这种“有才无德”的人越聪明,对他人就越危险。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素书》开篇,就非常重视和强调: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者,人之所亲,有慈惠隐藏之心,以遂其生成。

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黄石公认为,为人之本,“道、德、仁、义、礼”,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

黄石公《素书》:一个人成大事,关键取决于五个基本要素

3、道的衍化顺序,礼是末端,法是底线。

老子《道德经》曰:“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简单地说,就是道衍化的顺序,先德,后仁,后义,最后才是礼。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礼”都没有,那就只能用“法律”来约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周礼的崩塌,法家的崛起。因为世道变了,人心变了。

好了,今天就解读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跟我一起读书、学习。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