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小時候, 上海 是一個神秘的存在,除了過年,最期待的日子是清明節,因為一到清明節,在 上海 的舅舅舅媽會回老家來掃墓,從他的包裡總能翻出好吃的新奇的東西,大白兔奶糖,話梅糖,酒心巧克力。而爸爸騎的永久自行車,寶石花牌手錶,媽媽用的蜂花護髮素、臉上抹香香的百雀齡,雅霜,哥哥姐姐用的英雄鋼筆、回力運動鞋,都來自這個神秘的地方-- 上海 。在我們小孩子眼裡, 上海 就是一個百寶盒,無所不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在我九歲的時候,媽媽終於帶著我第一次去 上海 ,現在高鐵2個小時就能到達的距離,二十多年前需要足足坐上一個晚上的輪船,下午5點上的大輪船,凌晨五點迷迷糊糊中,媽媽拍醒我,說,快看, 上海到了,睡眼朦朧中映入眼簾的就是高高的柱子,後來在課本里,我知道,那建築叫東方明珠。

那是一次為數不多的全家出遊,也是小時候印象中最快樂的一次全家出行,就像現在的迪士尼、LADY.M,二十年前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網紅打卡點是錦江樂園、城隍廟小籠。直到現在,我媽還會叨叨:小時候你的膽子太大了,錦江樂園的過山車,你自己上去玩了一遍,回來吐了一圈,吐完接著上去玩,攔了攔不住。

再後來, 上海 從心目中這個神秘的地方慢慢變成國際大都市,每次到 上海 不是出差,探望朋友,就是辦簽證,轉機,來去匆匆,竟發現沒有好好的再玩一邊 上海 。端午長假前,偶爾看到杰倫小公舉要在上海 連辦四場演唱會,和家屬一拍即合,趁著端午小長假,到 上海 玩了幾天。

順便吐槽一句,小公舉的演唱會門票太熱門了,黃牛價基本是票面價的2倍,內場基本都上5k了,沒辦法,誰讓杰倫是我和家屬童年的偶像,就當是緬懷青春。

回到過去——舊式建築,弄堂風情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弄堂文化--田子坊(黃埔區泰康路210弄)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突然某一天,田子坊變成了除了外灘城隍廟豫園外新的必到打卡點,就像 蘇州 的山塘街, 成都 的寬窄巷子,田子坊成為了一個新的文藝地標。

田子坊最早時是 上海 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典型的後來經過商業改造,加之各類藝術家畫家的入駐,由一個普通的石庫門弄堂慢慢聚集著創意店鋪、畫廊咖啡館的文藝之地。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到的太早,店鋪稀稀拉拉只開了一部分,下過雨的早上地面溼噠噠,慢慢得往弄堂深處走去,看到幾個本地老人洗漱完畢,拿出吧小凳子,坐在門口。雖然很多人陸陸續續的搬離出這裡,但也有少數老人家在這裡堅守,畢竟這裡是他們一輩子的回憶。

而不遠處畫館剛剛開門,生活與藝術,竟然在這裡如此的和諧,也許這就是田子坊特有的市井文化。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田子坊和 麗江 古城還有 鼓浪嶼 上的小店都很像,小資味道也很足,有一些小店也很小清新,當然,也會有重口味的特色店哦。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變得商業化是不可避免,畢竟全國全世界的遊人都在這裡聚集,賣的東西也趨向雷同,但是透過商業的背後,近百年的建築,熟悉的 江南 建築,好像把我拉回小時候的外婆家。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田子坊由石庫門建築群改建後的 上海 創意“弄堂景點”是一個集咖啡館,酒吧街,小吃店等於一體的地方。充滿市井氣息的弄堂中坐落著一家家小店、藝術作坊等,可以免費參觀藝術大家的作品。剛來到這裡就被濃濃的老 上海 的藝術氣息和生活方式所吸引,這也許就是這裡最大的特色吧。這裡你可以坐在路邊的凳子上嘗著各種美食,約上三五好友喝喝下午茶看川流不息的人群,買上一張具有 上海 特色的明信片。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田子坊建築群風格多樣,體現了海派文化海納百川的特性。建築本身兼具實用功能和審美觀賞價值。

作為 上海 創意產業園區中唯一一個有原居民生活的園區,田子坊至今仍保留著里弄生活。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海派文化--武康路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去了那麼多次 上海 竟然沒有走過 上海 最美之路武康路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武康路是出租車司機師傅推薦我們的。他說各種領事館都聚集在武康路上,那兒的建築都是上百年的歲數。被師傅說的特別心動,讓師傅直接送我們去武康路。走在武康路上,感覺這兒的溫度都比外面低一點,兩邊得梧桐樹鬱鬱蔥蔥,如果秋天來一定特別美。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全長一千多米的武康路是 上海 第一條國家歷史文化名街,堪稱 上海 近代建築博物館,從1912年到1998年,每個時期都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法式、 西班牙 式、英式等各式建築,各國各個時代的設計師都在這裡留下自己的作品。而居住在這裡的人群,一茬換著一茬,從最初的外國人,到後來的本地人,從赫赫有名的文化人到現在的普通民眾。在這條路上,每一條街巷、每一幢房子、每一扇窗戶、每一座花園、每一株樹木,甚至每一塊石頭都記述著武康路的歷史和文化。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走進這裡,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覺美妙極了。 八十多年前,僅僅在 上海 停留了短短一天的大文豪蕭伯納,為武康路寫下了如此詩意的讚美。 時至今日,武康路依然還是 上海 大名 鼎鼎的網紅馬路。這裡梧桐婆娑,名人故居雲集,刷爆朋友圈的精緻小店隨處可見……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提起 上海 ,如果你只能想到外灘和城隍廟,那說明你玩的不夠徹底,因為除了這些人擠人的景點, 上海 有非常多值得一去的老街。 那裡有真正的舊式海派風情,各種風情的建築和兩旁的梧桐,都構成了無比美麗的畫面。

引用一句 上海 司機的話,梧桐越繁茂的路段,歷史沉澱越深。

如果來 上海 只能去遊覽一條街道,很多老 上海 都會首推武康路。電影《色•戒》中,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就是在“福開森路99號”與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幽會。 這裡的建築風格多為 西班牙 式、 法國 文藝復興式,道路兩側搖曳著梧桐疏影。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武康路858號: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諾曼底 公寓(現名武康大樓)。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最抓人眼球的莫過於這個在拐角處佇立的武康大樓,也叫 諾曼底 公寓,在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處,特別顯著有氣派的建築,也是 上海 市優秀歷史建築,武康大樓猶如等待起航的巨輪般。這座公寓由法商萬國儲蓄會於1924年投資建造,請 匈牙利 設計師鄔達克設計。這也是 上海 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電影藝術家鄭君裡、趙丹、秦怡、孫道臨等曾居住於此。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大樓始建於一九二四年,由萬國儲蓄會出 資興 建,由旅居 上海 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 上海 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大樓的騎樓設計、通體的紅色磚牆、轉角挑陽臺、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都有著 法國 文藝復興時期的烙印。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在武康路上,私人建築只能透過牆門縫窺一窺裡面的小世界,不少名人故居變成了文物保護建單位, 比如 巴金故居、宋慶齡故居(宋慶齡故居正在修建,進不去,哭),而最親民的莫過於一個個網紅店,優雅的建築搖身一變,變成咖啡館,花店,麵包店或是書店,透露出一絲絲優雅的親民。這也許就是海派文化的獨有沒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上海 M50創意園( 上海 市普陀區 莫干山 路50號藝術創意園區)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可以說是 上海 的798,是目前 蘇州 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工業建築遺存,現在逐步成為 上海 具有標誌意義的創意園區之一。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上海 總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地方,像 莫干山 路50號。M50創意園位於普陀區 莫干山 路50號,名字大概就是取自莫字拼音M和50號。

原是一家紡織工廠所在地,現今卻搖身一變,以M50招牌號召全球各地的藝術工作者聚集於此,包括 瑞士 香格納畫廊、 法國 東廊藝術、 英國 領事館文化藝術處藝術家工作室、 加拿大 藝術景畫廊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可以說是 上海 的798,創意園由一片被遺棄的舊廠房和破損不堪的 上海 老式民房改造而成,現在已經成為了 上海 的藝術地標。

一進門就看到牆上貼滿各種表演藝術展的海報,國外到國內,知名或者不知名,這個工業氣息濃厚的地方,吸引著各地的藝術家到來。

而在這片廢舊的工業區裡,依舊保留著那些鏽跡斑斑的老機器旁,孤獨的氣息,和園區裡那些安靜的藝術品一樣,藝術本來就與熱鬧無關。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上海 總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地方,像 莫干山 路50號,原是一家紡織工廠所在地,現今卻搖身一變,以M50招牌號召全球各地的藝術工作者聚集於此,包括 瑞士 香格納畫廊、 法國 東廊藝術、 英國 領事館文化藝術處藝術家工作室、 加拿大 藝術景畫廊等。這群充滿藝術細胞的創造者,讓源源不絕的靈感在老廠房內生根。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M50聚集了風格迥異的畫廊、工作室,包括從事建築、裝飾、傢俱設計的公司也紛紛入駐,甚至一些時尚的品牌服飾店、藝術書店、音樂商店也佔據著一些小倉庫。老式的鐵柵欄玻璃窗,被改造為獨特的logo;年久失修的 通道 ,被行為藝術家融合成雕塑的一部分,配上路邊精緻的路燈,許多時尚元素將M50點綴得生機盎然。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M50地塊在過去曾經是 中國 最大的民族資本家的聚集地。 莫干山 路50號春明工業園區最早是周氏家族的英商信和棉紗廠,緊鄰的 莫干山 路120號原 上海 麵粉廠則是由孫氏家族的阜豐機器麵粉廠和榮氏家族的福新麵粉廠發展而來。1936年該廠還曾建一座儲麥2.2萬噸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圓筒倉,後成為遠東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的麵粉廠。福新麵粉廠由榮氏兄弟在1913年創辦,1914年後相繼建起的第二、四、八面粉廠“雁列成一字長型……至於建築之壯麗,規模之宏大,尤推各廠之冠”。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老工業文化--1933老場坊(地鐵4號線 海倫 路下,或者10號線武進路站下)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一進去,我以為我進了一個恐怖片的拍攝現場,未曾想到它原來是個屠宰場,而現在它是一個創意園,這兒就是1933老場坊。

從名字上就能猜到,這座建築於1933年建成,由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 資興 建,由 英國 設計師設計,由 中國 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整體建築可見古 羅馬 巴西 利卡式風格設計者將建築工藝與工業生產工藝完美結合,所有水泥都是從 英國 進口,直到現在看到都是如此的堅固無比。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正是這當時具有租界官方、國際、國內背景的三方,聯手打造了驚世之作-- 上海 工部局屠宰場,是的,如此看起來錯綜複雜的建築,最初是用於屠宰場。

建築一共五層,整個設計無不透露出設計感和智慧感。走進老場坊,就會感覺異常涼快,因為所用的牆體厚約50公分,兩層牆壁中間採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進技術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實現溫度控制,即使在夏天也可以保持涼爽。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廊橋,據說這些廊橋是把牛羊送進屠宰區域時分流用的。不同的廊橋有不同的寬度,以適應不同動物的大小,

曾經的牛羊聚集地,現在是攝影師聚集地~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曾經是當時遠東最大,且最現代化的宰牲場,該建築於1933年竣工,1934年投入使用。由 英國 建築設計大師巴爾弗斯但當設計,整體建築可見古 羅馬 巴西 裡卡風格。在空間設計方面,設計者根據“宰牲”的需要進行定製,形成錯綜複雜的內部空間,以及外方內圓的多重空間結構,使建築本身充滿神秘色彩。

這座宰牲場的設計者是巴爾弗斯( 英國 設計師),建築是古 羅馬 巴西 利卡式的風格。它彙集了東西方建築的特色,外方內圓——四層外廊,三層內圓。中心圓的三層把外廊和旋梯巧妙的連接在一起。並且,每一個廊橋寬度也不同,據說是用來篩選不同尺寸的牛。

如今的它,已不再是當年血腥的宰牲場,而成為集時尚、文藝、小資、潮流於一體的創意空間,基本每週都會有戲劇音樂演出、主題派對以及一些國際頂級品牌活動,精彩不斷。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位於中心圓2層到3層之間的旋梯一人寬左右,優美的弧形旋轉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實是為了工人逃生而設計的,中心圓是當初屠宰動物的地方,動物到此處一般會驚慌失措,為了避免因受到驚嚇傷到人,特別設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1933老場坊建造完成後,歷經戰爭,雖然數度關閉,或用作它用,建築本身卻奇蹟般的保存了下來。現在變成一個創意園,入駐了不少餐館、藝術館和工作室,讓整個顯得有點陰鬱的建築有了那麼點活力。參觀完走出場坊,從外面遙望這個高高的,充滿歷史感的建築,仍然能感受到無聲的歷史感。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由於建築本身宰牲功能的弱化,該建築在歷經多次落寞之後, 上海 通過對其改造更新,在完好保留了原來的歷史風貌的基礎上,以創新求知、生活方式為核心要素,使其形成機體和內核整合互動為一、風尚詮釋復古的創意生活體驗區。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煙花易冷——山東一路走三圈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位於浦西,東臨黃 浦江 的 中山 東一路有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外灘,西面為哥特式、 羅馬 式、巴洛克 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不到外灘走一走,感覺就好像到了 北京 沒去長城,到了 臺灣 沒去忠孝東路~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果小姐的慢生活之上海一九四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