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追风筝的乖乖


很简单的道理:你去富士康流水线,浙江服装厂,福建鞋厂,部队,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里面大吼一声,谁是大学生?

看看比例是多少?

你随便找一个城市看看,当地有多少所幼儿园,多少所小学,多少所初中,多少所高中,多少所大学?

然后再去统计一下GDP低于5000亿的城市,大学毕业生都在哪里?


家东北味道


虽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因为身边的学霸太多了,感觉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


说到本科学历只占4%的数字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05年参加高考,我们班88个人(在我们年级是大班,普班72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22人(包括211,985院校),考上普通本科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们那一年好像是刚开始有三本,都是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的,花钱上的),大专院校的有11个(正规学校的大专专业或者是正规的大专专科),高职类6个(也就是现在俗称的野鸡学校)!这里面很多已经被录取的,还有十几个选择了复读(其中包括两个重点,三个普通本科,6个专科),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我们是重点高中,所以说大家在学习方面还是非常拼的。学习风气比较好。


看到官方这个数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为80后的第一代,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以后每一个阶段都会刷下一半的人。假设从小学开始有100个同学的话,那么最后走到大学里边的也只有25个。这25个里面,有本科生应该在5个左右。让我觉得4%这个数字应该还算是比较准确的。

以前老师们开玩笑的时候经常讲,别以为你考个大学了不起。你要去深圳,掉下来一块砖头砸死10个人。有9个本科的生,剩下的1个还是研究生。我们毕业后一直在跟同类的人竞争,一直觉得,这个群体应该挺庞大的。现在来看,确实是人群区分。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才,需要人才的不断的补充。近些年大学一直在不断扩招,大学相对于来讲门槛也低了很多。我真心的希望,在大学里,不要光做到宽进,主要是要做到严出,才能会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美护悠然


我是70后。

我们那时候,一百个学生一年级学生,能到五年级的,能有90个,剩下10个不是留级了,就是中途退学了。因为那时候,期末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升年级,有的人一个小学要读七八年。

好不容易,念完小学,考初中,那时候不看分数,看排名,每个镇根据初中班级的数量来确定招收人数,通常录取六七成,也就是说当初100个一年级学生能读初中得,最多65个。

初三县里安排一次预选,这65个初三学生会有25个没有资格参加中考,只剩下40个学生再参加一个月的强化学习,参加中考。成绩最好的一两个进去师专,出来做小学老师,剩下38考高中,能考上的一半左右,也就是20个。至此,100个一年级,到了高中只有20个了

这20个高中生,到了高三,要参加县里的会考,及格的发高中毕业证,有了这个毕业证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到最后走进高考考场的最多18人。能被录取的,最多五个人。其中一个本科(一本),两个大专(二本),两个中专(三本)。

再回头看,一百个一年级学生,真正考上大学的,也就三个。三本在我们那时候,根本不算大学生。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因为录取率太低,百分之三左右。

21世纪,大学扩招,这十来年,大学生突然多了起来。导致毕业生感觉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就全体国民来看,并不多。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国民里,存量大学生太少。扩招的后果是,八成大学生集中在22--40岁年龄段。特别是30岁左右的。这是一种短期爆发的结果。


天幕设计_黑马


先来纠正一个知识点,大学生指的是在高等院校注册入学并且接受教育直至毕业前的群体统称,大学生的范围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所以从严谨的态度来说,两者是不对应的。

既然提到大学生的规模,给人一种“遍地都是”的感觉,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到底目前我国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底有多少人?到底占人口比例多大?占就业人口毕业多大?

1.全国专科生毕业人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来看,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专科毕业生人数总计4595.4832万人,其中1979、1980年暂无数据,2018年暂未公布数据,但可以根据近几年数据进行推测,2018年专科生毕业人数大概在350万左右,因此可以粗略估计截止2019年,我国目前专科生数量5000万左右。

2.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1978-2017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588.3837万人,再加上未公布2018年毕业生(根据往年数据推测400万左右),因此,全国目前本科生总量粗略估计在在5000万左右。

3.全国硕士生毕业人数




从国家统计局信息来看,只显示2004-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人数,但幸运的是,有1978-200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注意这里的研究生毕业人数包括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总计249.5095万人,去除前面提过的2009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在33万的规模,那么1978-2009年硕士毕业生应该在216.5095万人,再加上2010-2017年的361.8441万和2018年预计的52万,因此,截止2019年,全国硕士毕业生人数在630.3536万左右。

4.全国博士毕业生生数量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博士毕业生数据是从2004年开始显示的,从幸运的是,此前官方曾在在2009年8月31日发布过一份数据,截止那一日,全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33万余人。再把2010-2017年的数据相加(计算结果是42.4602万人),总共大约是75.4602万人,如果在把2018年大概6万毕业生算进去的话,截止2019年,全国目前应该有81万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等人才。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总人口13.95亿,目前仅查到2017年我国劳动人口为90199万,计算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11.87%,可以说这个比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换句话说,十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当然了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依然是社会最稀缺的人才。

注意:如果严谨一些的话,我们会意识到,博士生和硕士生其实已经在本科生中统计过了,所以减去这接近的1%的话,那也依然还有10%的比例。

坦白说我并不喜欢“遍地都是”这个形容,虽然国内大学生人数达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毕竟是接受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国家的未来是要交在这些人身上的,只有这一大批人发挥出应有的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一天到来。


学习源动力


起初,看到这个数据,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啊,我们单位将近400人,入门门槛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数据,发现还真是不到4%,具体数据来源是:

1、国家统计局网站1998年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本科生毕业总人数4756万人,而2016年全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再加上17/18以及1998年以前少的可怜了的本科以上人数,去除中间重复计算的问题,也就在4%左右。

2、官方数据显示,从恢复高考到2017年,40年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 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139008万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占4.43%。



所以,4%左右的本科生,确实是比较真实的,那么,为何会觉得遍地都是大学生?主要因素有:

1、大专高职院校太多。我们平常说的大学生,不仅仅是本科生,还有大专,或者高职院校学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有13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总计11049549人。而本科院校,才1243所。也就是说,仅仅是高职院校,就比本科院校多,庞大的高职院校学生占比比较大,构成了大学生群体,同时,还有大量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专学生,就会给人觉得,大学生多。


2、野鸡大学比较多。如今,即便高考不上官方的本科、专科或者高职院校,但可以上挖掘机、厨师等这种民办的野鸡大学,这样的大学,有392所,按照一所大学1万人计算,也达到了将近400万人,所以,会给人感觉大学生多。

3、自考、自学、函授、职业大学等,虚构了大学生数量。我们身边很多人,没有考上大学,但后来自学成才,拿到函授文凭,或者大专文凭,就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我身边不少人,掏钱,上了带“中国”两个字的大学,其实就是在这边开的函授班,毕业后,也冒充是中国某某大学毕业的。



4、三本越来越多。我一直觉得,三本就不应该叫本科,就是混了个本科文凭而已,直白的说,跟本科差的很远,分数达不到、学校不如本科院校,很多都是本科院校下面的分院,有的三本,成绩太差,最后要上五年,所以,三本多,学生多,也同样导致大学生遍地都是。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看图,这是统计局发布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数。1998年至2016年,本科以上毕业生总人数4756万人,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3.83亿,算下来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比3.44%。

所以,从整体比例来看,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实在是少之又少。

我们觉得遍地都是大学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占比不到4%,但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总数也将近五千万,五千万的数量并不少。第二,这里仅仅只是本科生,不包括大专生,而现在大家所称的大学生基本是包含大专生在里面,若包含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则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第三,人口集中。因为学习原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在城市就业。大学生往城市人口集中。第四,工作原因。因我们自身原因,我们身边的同事以及接触的朋友,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导致我们人员大学生遍地都是。


叶律师


都什么回答,我来告诉你好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基本上就这几点。:第一,5%这数据是全体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年人,老人,和没到18岁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时不会傻到去问一个10岁小孩读大学没,而中国,中老年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读大学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冲下来了。

第二:大学扩招,年轻一代人读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与你的同龄人竞争自然感觉本科不如狗。

第三:现在渠道多了统招,自考,留学,大专,成教,运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证书也都叫大学生。

所以你就能知道说中国人有5%大学生这数据的意义太小,基本就是个废物数据。重要的是同代人里面有多少读本科的,多少一本的这才是重点!


橘子蛋包飯


首先,经历过高考的人应该都会知道,每年各省市高考的人数就有几十万,2018年的全国高考总人数就达到了975万之多!并且各省市的本科录取率也达到了将近50%。所以可以看出同期的本科生率占比还是十分高的!随着每年逐渐增长的高考人数以及本科录取率!自然而然全国本科人数占比也会越来越好高!

回到作者的题目,目前全国本科人数占比达到了6点多%将近7%而并不是4%,可能提问的人是看的几年前的数据吧。从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如今我国本科学历的人达到了九千多万人,但是由于我过人口基数大。所以导致这个比例看起来很小!

但是其实在主要的劳动力层,本科学历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很高很高的比例!





体育大圈


为什么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但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这种错觉感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1.轰轰烈烈的全国高考给人的错觉

每年六、七月高考季,都能掀起一股全民热议的浪潮,高考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上到文化人,下到农民百姓,都在关注高考。因为什么,因为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期望都是无比高的,但凡家中有孩子念书的,家长、长辈都会特别关心高考,这可能比两会的关注还要高。高考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每年轰轰烈烈的高考让很多人觉得,考上大学的学生非常多。

2.媒体网络的过度关注、报道

每年的高考季、毕业季都备受媒体的关注,媒体网络的过度报道让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已经成为就业岗位当中的主力军。另外,现在的媒体网络主流运营基本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更侧重于关注本我阶层的事情,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普遍性关注,给人传递一种遍地是大学生的错感。另外,现在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说法:“本科生满街跑,硕士生、博士生一抓一大堆……”这更是加剧了人们的这种错感。

3.圈子内的局限性

大学生接触的人群基本都是其同一层次的,不管是上学时,还是毕业就业后,其接触最多的还是与自己同一水平阶层的群体。由于圈子内的局限性,这让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大学生确实遍地都是。

总的来说,个人对“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这一信息并不感到奇怪或震惊,回顾想想,高考恢复也才将近四十年,而每年的高考也只有一次,且学生能走完高中,顺利上本科大学的毕竟还是少数而已。

不过,未来的时代,肯定遍地都是大学生!



【以上仅个人观点,若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关注:快嘴社会说,一起聊人生。】

快嘴社会说


本科学历只占4%,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看到这样的数据是不是瞬间感到欣慰呢?但是面对就业难就很崩溃了吧,那时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了!

1.本科学历只占4%?

最近两年高校录取率超过80%,本科录取率也在40%以上。本科毕业生达400万左右。这么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怎么只占4%?我们来算一下。

看看从1998年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本科以上的合计4756万人,其中有重复计算的,意外,疾病等去世的,可以抵消1998年以前的人数,再加上最近两年800万,一共5556万人,按全国人口14亿计算,本科学历以上占3.9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本科以上学历占4%,是非常真实可靠的数据。事实摆在眼前,我们感觉遍地大学生可能是错觉。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2.为什么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首先,大学录取比例越来越大,录取人数接近800万,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干什么发现身边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找工作也是普遍在大城市或大企业,都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会感受到遍地大学生。



其次,自考本科,成人本科,网络本专科等等通过继续教育拥有了高学历。这方面我在国企和大型企业看到很多。

这样产生的大学生也是千万级别的!于是遍地大学生的感觉也是正常的。

总体来讲,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不高只是4%,遍地大学生也没有错,在大城市随处可见!特别是40岁以下居多。所以想在城市立足,好好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