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大清咸丰十年秋,因为英法联军在八里桥战胜清朝王牌军队——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部队,远在西山圆明园的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北狩”,并于次年8月病故于承德避暑山庄。尔后,两宫太后和远在北京的恭亲王掌握军政大权,至此大清进入新时期。

时间同样巧合的在光绪二十六年秋天,这一回不仅有英法军队,还有其他六国一起组成了八国联军,再次进犯北京,这一次,还是当年的懿贵妃,现在的慈禧太后,为什么没有循着先帝咸丰朝的路线,前往热河“北狩”而是进行“西狩”?这里面有哪些隐含的原因呢?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慈禧太后

首先,咸丰朝与洋人接洽其实很少,除了先帝道光帝时期与英军打了一战之外,签订南京条约之后,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往来,而且统治根基依旧在,虽然江南汉地闹匪患,但是北方的热河,察哈尔,绥远以及东北的龙兴之地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并且英法联军来自海外,对于中国本土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北狩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热河行宫自乾隆朝以来的一个非常完善的办公机构,而且在距离和保障是没有问题的。距离京城也近,可以方便操控。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一干人等前往热河“北狩”是非常明智合适的决定,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案替代。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咸丰帝

但是到了光绪二十六年,情况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东北的龙兴之地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并且距离热河非常近,俄罗斯也是八国联军之一,要是有什么意外,布控在去往热河的路上,那是一件很不明智的计算。但是慈禧在离开紫禁城到达颐和园的时候,要求将园内珍宝送到热河去,显然还是惦记着热河的。

再者,这一次东南地区比闹太平军更加危险,两江,湖广,两广,闽浙,山东,四川与英美等国达成东南互保条约,不在听命于大清国向十一国宣战的上谕,使得慈禧深受打击,虽然慈禧已调回勇入京勤王,但是尚未到达,山西巡抚又是之前极力抗洋的忠臣毓贤,并且在联军攻破天津之际,就派兵勤王。并且山西又是晋商的故里,所以在经济生活上虽然赶不上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的排场,但不至于过的太难堪,而今山西尚属于大清朝的统治下,所以山西是一个可靠的去处。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光绪皇帝

山西地处统治腹地,毓贤在山西肃清了洋人,奸细不至于太多,而且距离洋人较多的沿海地区又远,所以,不容易有洋人进攻到此地,就战略安全来考虑,也是非常适宜的。

但是后来听说德国军队要去山西太原抓捕这次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慈禧的时候,才进一步移驾到了前朝古都西安。因为西安战略地位要远高于太原,并且慈禧太后听到并未将自己作为罪魁祸首,所以就在西安安定下来,并做出大清朝后续发展的规划,包括开议会,搞改革。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毓贤

我们从这些原因中,很容易看出,因为两次战争的社会关系和背景完全不同,所以,作为两次离京出狩的主要参与人——慈禧太后在做决定的时候,还是仔细思考最终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