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古史新谈/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补充了城市劳动力不足,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

其实这种现象早在清代就出现了,只是没有留守妇女这些名词而已。因为清代礼教严格,这些留守妇女一般都更加保守警惕,轻易不与男子有交集,以免被人说三道四。

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万万没想到,因为留守妇女的提防之心竟然引发了一起鸭子吃人的奇案。这个案子发生在四川,当时四川的人流行养鸭子,鸭子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为了减少喂养成本,养鸭子的人一般都像现在的养蜂人一样,流动散养,这边没食物了,就去其他地方。

这些流动的养鸭人多的时候,能聚集成百人的庞大规模,帐篷见成一片,蔚为壮观。四川某村,就有这样一片养鸭人的帐篷。

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蜀中多养鸭,鸭以亿万计。村设篷,篷中人合东西南北为队,多至百余人。

村中最边的一户有一个留守妇女,丈夫出外谋生,她一人在家。有一天天色将晚,有一个外地的商人敲门借宿。

他说自己做生意,赚了300两银子,实在不太方便野外宿营。实在不行,睡在她家院子也行。前文说过,留守妇女最怕别人说三道四,何况这是一个陌生男子。她当然严词拒绝了。她又看这个人可怜,就让他去放鸭人那去住。都是男人,也方便,这个人听了,就去找放鸭人借宿

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到了半夜二更天的时候,这个妇女突然听到鸭篷传来阵阵惨叫。她想到了商人的300两银子,怕是有人谋财害命。

但是她的屋子在村边,其他村民都没听到。她自己又是弱质女流,没法营救。千钧一发,确实干着急没法办。突然她灵机一动,咬牙点燃了自家的房子。因为古代经常有强盗野兽袭击村子,所以也都会有人打更值夜。

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黑夜之中,房子着火,远远就能看见。这个人就赶紧敲锣着急村民救火。等到大家来到妇女家,她说别救火,赶紧去救人。

大家赶到鸭篷,看见几个放鸭子的人神色慌张,但是那个商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再仔细一找,在鸭群里发现了一只人腿,原来这些人已经把商人剁碎喂鸭子了,再晚一点就没有任何证据了。

清末鸭子吃人案:为了300两银子杀人碎尸,找到时已被鸭子吃光
妇曰:“且无顾我,速往鸭篷救人!”至,则已支解付鸭食之,仅余一股矣。缚送官,分首从问拟。

大家都佩服这个妇女的机智和果决,第二天大家把杀人犯扭送到县衙,县令当场奖励这个妇女100两银子,为她重修房子,还给她了一个匾,挂在正屋,以示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