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爾激光IPO順利過會 面臨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A股市場再添激光企業。

4月4日,證監會通過了武漢帝爾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爾激光)首發上市申請。按照計劃,帝爾激光擬通過創業板上市發行不超過1653.60萬股股票,募集資金用於生產基地項目、研發基地項目,分別擬投入募集資金1.88億元和9975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帝爾激光主營業務為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用於光伏、消費電子等領域。不過,從2016年起,帝爾激光已經放棄了競爭激烈的消費電子類市場,主要集中於光伏行業的太陽能電池激光加工設備,產品結構較為單一。一旦光伏行業發展受阻,帝爾激光抗風險能力將面臨較大挑戰。

毛利率高於同行業公司

事實上,早在2015年底掛牌新三板時,帝爾激光就已經提及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不過目前這一局面仍未改變。其在2018年3月份發佈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表示,擴大生產能力、優化產品結構、推動新的技術成果轉化、培育新方向已成為公司未來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當然,目前帝爾激光的主營產品盈利能力仍然較強,過去幾年業績均呈現翻倍增長。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5~2017年,帝爾激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886萬元、7696萬元及1.65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21.06%、98.06%和114.92%;實現歸屬淨利潤885萬元、3020萬元和6713萬元,增長率分別為905.87%、241.38%和122.25%。

這樣的高增長在2018年也在延續。帝爾激光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同比增長120.59%;實現歸屬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150.13%。

盈利倍增的背後,是帝爾激光主營產品的高毛利率。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上半年,帝爾激光綜合毛利率為55.52%、64.07%和66.06%,而其列舉的可比上市公司華工科技(000988,SZ)、大族激光(002008,SZ)、金運激光(300220,SZ)、光韻達(300227,SZ)、邁為股份(300751,SZ),綜合毛利率均值則只有39.57%、37.90%和36.64%。

帝爾激光稱,公司產品屬於高效太陽能電池精密激光加工設備,屬於高度定製化設備,市場佔有率高,目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不過,帝爾激光的毛利率已經出現回落。2018年,其毛利率為62.07%,相比2017年度的65.88%有所下降,高毛利率能否持續有待觀察。

由於產品單一且毛利率較高,主營產品的價格對帝爾激光的盈利能力有著重大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帝爾激光的主營產品單價出現了較大波動。2015~2017年,太陽能電池激光加工設備的單價分別為237.51萬元/臺、307.26萬元/臺和250.21萬元/臺,單價變動率為148.19%、29.37%和負18.57%。

對此,帝爾激光解釋稱,2015~2016年度產品單價提高,主要是PERC激光加工設備佔比提高,而2017年高效太陽能激光設備內部銷售結構相較以前年度發生變化,導致主營產品平均銷售單價有所下降。

存貨比重已超總資產50%記者發現,與上述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帝爾激光的存貨週轉水平明顯偏低。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上半年,帝爾激光存貨週轉率為0.76、0.62和0.31,同行業上市公司均值則為2.46、2.57和1.39,這與發出商品的結轉條件、定製產品生產流程較長等因素有關。

事實上,帝爾激光的存貨規模正逐年遞增。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5~2017年期末,帝爾激光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966萬元、5937萬元及1.53億元,佔同期總資產比例為33.43%、36.17%及39.87%。

對於存貨餘額的不斷增加,帝爾激光有所提示:倘若未來下游客戶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者公司不能及時進行生產計劃調整、對庫存進行合理控制,則可能產生存貨積壓或客戶延遲驗收的情況,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但其仍明確表示,存貨餘額佔比相對穩定。

到2018年期末,帝爾激光存貨規模猛增到4.61億元,同比增加201.83%,佔總資產比例達52.10%。帝爾激光稱,公司產品從組織生產、交付、安裝調試、客戶驗收需要一定的週期,這導致公司發出商品餘額增加,同時由於公司訂單量增長,原材料採購相應增加,導致了存貨餘額上升。

面對存貨倍增的壓力,帝爾激光在2018年報中也提出了應對措施:提高安裝調試效率,配合客戶驗收工作,推動客戶驗收進度,降低存貨規模。

在存貨跌價準備方面,2015~2016年,帝爾激光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7年,公司按照可變淨現值進行測算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5.85萬元。到了2018年,公司存貨跌價準備已經提高到104萬元。

證監會發審委也注意到了帝爾激光存貨增加、存貨週轉率逐年下滑的情況,要求帝爾激光補充說明存貨增長速度高於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的合理性、期末存貨的跌價準備是否充分計提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