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被称为“文豪”?

形体雕刻家


陶渊明伟大,他解决了人生脱离官场后的出路问题;苏东坡伟大,解决了人生被贬后没有归途的难题。称苏东坡为文豪,不仅仅是他有那么多诗、词、散文、应用文留下,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生的思考。比如《赤壁赋》。还有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歌妓,名叫柔奴。

柔奴复姓宇文,为苏东坡的好朋友王巩所蓄。

王安石变法,苏东坡写诗发牢骚,表示反对。东坡当时虽然只是个刺史,但社会影响大,不镇住他新法弄不下去。于是苏轼被抓起来,关在御史台受审。御史台多柏树,柏上栖乌鸦,于是也叫乌台。东坡被抓,贬到黄州。他的朋友、学生和粉丝一同牵累,一大帮子都被贬得七零八落。这就是“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弄得风大雨大,连东坡也怕了,以为会被杀头,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句话可见当时他很惶恐。“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一句以情动人,让皇帝都不忍杀他。当时,王安石虽然很顽固,对东坡的反对也是恨得很,但他还是个善良之人,只想变法立功,并不想要苏轼性命。于是,他对皇帝说,我朝不杀士大夫,就贬了他吧。于是,苏轼免了一死。

经此风浪,苏轼突然超脱淡定了许多,境界大升,文风大变。《赤壁赋》、《赤壁怀古》等黄钟大吕般的诗文诞生了,于是流传千古。

苏轼失火,殃及同门。其中一个受害最大,就是他的学生兼诗友王巩同志。王巩同志的官很小,叫秘书省正字,就是搞搞藏书校对。他被贬时罪名是私藏东坡诗词,并为东坡通风报信,看来当时还真弄得风声鹤唳了。

王巩被贬到了广西宾州,监盐酒。这个地方很蛮荒,偏远穷困,他在那儿呆了五年,才被召回京城。王巩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连儿子都病死在宾州。但是五年后,在回京途中,他再去黄州拜访东坡时,他的样子让东坡吃惊,他不仅没有憔悴,反而更加红光满面。问之,原来得益于他的红颜知己——歌妓柔奴。

东坡:这些年怎么过来的?

王巩:柔奴相伴,清歌皓齿,为我解闷,遂不觉艰难。

师徒相见,樽酒慰离颜。王巩唤出柔奴劝酒。

柔奴本京城人氏,随王巩迁往宾州。东坡问:广南凄苦,风土不好吧,习惯不?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好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柔奴一语折服东坡。这位本来苦闷的诗人大受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定风波》,赞美柔奴: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事之后的东坡,处境日艰,不断远谪,最后到了比宾州更为偏远的海南。但无论顺逆,东坡都襟怀磊落,快乐不改,泰然处之。也许,除了有朝云相伴,耳边还有柔奴的声音吧。


古古阁100


凡是被称为文豪者必须是文学方面涉猎的非常全面,诗,词,歌,赋,散文等样样都造诣匪浅,样样都有名篇传世。

而不是名噪一时如昙花一现。

不用说苏轼是当今被公认的大文豪,就只在苏轼的那个时代他也是文坛的领袖人物。

那时文坛的领袖人物肯定是靠水平服众,而不可能是被官方指定的吧?

不论哪个领域,凡是被称为领袖的,都不会是鼠目寸光的小家子气那样只拘泥于自己那点儿感受而不肯打开更广阔的瞭望窗口。

苏轼的散文《鸟说》写的是养鸟,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和谐相处。

苏轼的诗《题西林壁》写的是庐山迷雾,而反映的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

苏轼的词《赤壁怀古》写的是大江东去,体现的却是对世事变换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流传自今的的名篇佳作不计数,苏轼的大名如今更是家喻户晓,但并不说明苏轼在当年的写作道路仕途前程一路顺风。

那一篇《湖州谢上表》被人上告国君说苏轼有暗讽朝廷之嫌。估计苏轼也真是暗讽了,正义的文人哪有不斜眼看朝廷的?

为此差点儿断了这为大文豪的前程。由此可见苏轼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在国家大事上也操了不少的心。或者说,凡是被称为大文豪者,都是在一边琴棋书画,一边关心国家政治。


枫叶173


林语堂曾说,苏轼之迷人之处,犹如魔力之于女人,美丽芬芳之于花朵。

文品与人品,将苏轼推上了北宋以来千古一人的地位。

其诗、词、文、书法、绘画均自成一派,且通音律、精于鉴赏,亦历仕仁、英、神、哲宗四朝且颇有政绩,可谓千古全才。

苏诗奔放洒脱,恣意汪洋,人言宋诗至轼方尽变唐风自立门户;

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之先且为北宋豪放派之集大成者;

其文文情荡漾,笔力雄健,写景、抒情、说理无不精妙,文风一扫五代以来的浮靡艰涩,其参加进士考试时,时为北宋文坛宗主的欧阳修读其论文后都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其书法名列宋四家之首,亲笔所书《寒食帖》气势奔放,起伏跌宕,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就连书法大家黄庭坚看了都赞叹不已,认为此帖兼得颜真卿、杨凝式、李西台三大家之笔意;

其画被誉为文人画之始祖。

曾有诗话记神宗曾问近臣,苏轼可与哪位古人相比,或答"唐李白文才颇同",神宗却说:不然,白有苏之才而无苏之学。其才学之高由此可见;旧时曾以阴历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为纪念日,后人对其才学人品之推崇亦由此可见。

他是那样的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是那样的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还是那样的哲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又是那样清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他也是那样忧伤:"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他更是那样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除了才华,他为人称道的还有人品。

他失志不怨,得志不狂。就算是远谪海南绝域,仍然高朋满坐;就算是对政敌王安石,仍不忘在王失势后前往金陵探望并诗词唱和;

他爱生活,会生活,懂生活,多情趣,有雅量。屡招贬谪,他却兴致勃勃地研究酿酒,研究美食……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他有着传统士人最难得的风骨。对革新派不妥协,对保守派不谄媚。即便因此受到两面打压仍不改初衷。

所以他除了是开风气之先的词家,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悲天悯人的政治家,是博闻广识的学者,是新派先锋的画家,是蜚声闻名的书法家,还是是多才多艺的天才与天真浪漫的赤子的结合体。

这样的人,称之为"文豪",当然是实至名归。



易曼荼


苏轼被称为文豪并不是单一地会写诗词。苏东坡不仅是继李杜之后的文坛上一科闪耀的巨星,他还是哲学家、美食家、药学家等等,可谓是文坛上的全才。其诗词文自不必说。

首先,苏轼在词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以诗入词,以文入词,以思辨入词,拓宽了词的意境,将前人不曾写入词的内容都大胆写入。

其次,苏轼的哲学思想将儒道释融为一体,使得命运多舛的他能够时刻保持积极的状态,迎接命运的挑战。其著名的《赤壁赋》就体现了他的思辨哲学的思想。

再次,苏轼境界高远,心怀天下,能弯下腰做实事。被贬的各个州县,他教会当地居民很多本领,如教边远地区人民采草药治病。能为了最初的梦想不言放弃。

称苏轼为文豪,当之无愧,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Celina月亮文集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文化方面的全才和天才。北宋向来重文轻武,在这样一个文人辈出,才俊林立的时代,苏轼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各领风骚,且成就斐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称他为文豪,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诗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入诗”。即用散文写作的视角去创作诗歌,其手法上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诗风格清新豪放,平淡而奇丽。我们耳熟能详,众口传颂的佳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宵一刻值干金”、“不识庐山真面目”都是出自于他的诗。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他的词非常富于艺术创造性,并一改宋词之前情怨哀乐的婉约题材,把词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把时代主题注入词中,做到了词的社会功用。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宋词上,苏轼绝对是泰山北斗。

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成就在其父苏洵,弟苏辙以及王安石,曾巩之上。其散文创作强调独创性,表现力和社会价值,风格清新,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其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


书法是“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江上帖》、《治平帖》、《黄州寒食帖》等。画作则是文人绘画先驱,创立了“墨戏”文人绘画慨念,强调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立骨。他的画多以枯木竹石为主题,最典型的就是《木石图》。

苏轼的一些文学精品还是当前雷打不动的教科文。如果说苏轼不是文豪,谁是?


卧冰踏雪


(才看清楚,是悟空问答官方邀请,诚惶诚恐,加点惊喜。)

苏轼被称为文豪,那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豪,再考虑为什么。

文豪:是对在文学上有杰出成就,在国际和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作家的赞称。

回过头来,站在国人的角度来说,苏轼为什么被称为文豪呢?

按理说,文学领域难以量化评估,因此所谓“文豪”的说法,并不准确,只能以各民族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文学家来概括。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可以说是公认的文豪,大文豪。

1、苏轼一生融儒释道为一体,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2、一生经历坎坷,大起大落,一生共在十四个州县担任过要职。在政治的旋涡中,他时而顺水激流勇进,但大多数是被逆水冲击地一塌糊涂。但失意时,以宁静自居,豁达面对。

3、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4、苏轼的全才,不光在士人中光芒万丈,同时又很接地气,和蔼可亲、幽默机智,在普通老百姓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人都崇拜的大人物,不轻视老百姓啊,太难得了。

苏轼成为了儒家读书人的楷模,更在底层老百姓中获得大规模的认可,想不当文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个人的一点点看法,如果能入法眼,点个赞,关注一下。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老片爷


苏轼为什么被称作“文豪”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回答。

首先,苏轼诗、词、文章,所作颇丰,又鉴于其人才力之高,对事物见解之独到,使得他诗文中的很多作品都能够流传千年,为世人垂范。以致于在南宋时民间就流传有“苏文熟,秀才足”这样的民谣,可见苏轼文章受到民间和官方认可的程度有多高。加之他在书、画艺术领域等多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所以在这个文豪的“豪”字所代表的“具有杰出才能的人”的这个意义上,苏轼自是当之无愧。

其次,应从苏轼作品中的文风特点来理解这个“豪”字。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风自然秉承了八大家文章共同具有的“雄健奔放”这一特点,苏轼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年文坛盟主欧阳修第一次看到苏轼的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后,直呼“不觉让人汗出,大快人心。”这评价之高,也是时人少有。而更能代表苏轼文风之豪这个意义的,当推他的词作品。苏轼作为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一手带动了唐宋以来“词”偏于软媚、流为艳科的改革,指出了一条词应该也像诗歌那样,抒发个人真实情感的积极向上之路。这其中的代表之作当属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这首少有的杰作中所流出来的豪迈飘逸之气,让人至今爱不释手。无怪乎前人评价读苏词的感觉“使人登高怀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他山之石5457


苏軾文化底蕴最高,堪称高学历的人。他出身书厢门第,父亲苏洵是大文学家,后来父子洵,軾,澈並称‘三苏’。苏軾在三苏里成就最高,诗、词、赋、书、画样样精通,堪称全才。诗流传至今四百余首,与黄庭坚並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词流传至今三百九十首,与辛疾疾並称苏辛,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散文著作宏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並称欧苏。书极优秀,号称‘宋四家’。画作也非常出色。所以,苏軾不仅是北宋时期文豪,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文豪。


用户泰和


我认为苏轼之所以被称为文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苏轼文章写的很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篇文章论高远、层次清楚、文字老道,颇有些大家风范

2.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确实极高,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3.提出了“词的诗化”理论,也改变了词风,创立了豪放词风,宋朝以前婉约柔和的,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紫陌看花始此回


苏轼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显赫!他出身于文学世家,苏洵,苏辙,苏轼,在文学史上被尊称为“三苏”,他们的作品流芳千古,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爱不释手喜读乐见的文学佳品!特别是苏轼的《赤壁怀古》,诗篇气势磅礴,写出了,周郎的悲歌——让人荡气回肠,难以忘怀他抒发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