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文中寫到:“彼時閤家皆知,無不納罕,都有些疑心

”。

秦可卿的死,極是突然,甚是吊軌。先說說突然在哪。

因為在秦可卿死前,文中不惜筆墨對其病情進行描述,更有自秦可卿病起至去世,才佔據短短几回章節,常常讓人誤以為,秦可卿是病死的。可作者分明是狡猾之人,不說在第五回就用判詞告訴了我們,秦可卿是上吊死的,更通過一些極小的細節在暗示我們,這位東府大少奶奶的病,老早就好了。

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在第十回,太醫張友士為秦可卿診脈後,對秦可卿的病追源細論一番,並下了斷論:

“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痊癒了”。

在《紅樓夢》裡,張友士是作者著墨最多的一位太醫,連賈府的專用太醫王太醫多有不及,而且根據張友士論病時旁邊嬤嬤的佐證,可知張太醫非胡君榮之流,堪配名醫一稱。所以,張友士的話,可信。

而張太醫為秦可卿看完病至秦可卿死亡,到底過了多久?

在張友士為秦可卿看完病後,鳳姐來探視可卿,在寧府的後花園遇上浪蕩子賈瑞,自此,便是一系列整治戲弄賈瑞,整整佔據了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賈瑞在王熙鳳的戲弄下,兩次夜凍於小巷之中,又遭一起尿液洗禮,患了傷寒,後兼外有債務之憂,內有相思之疾,文中列出一番病症後,寫到:“諸如此症,不上一年,全添全了”。賈代儒開始求醫問藥。

緊接著又寫到:“倏忽臘盡春回,這病更又沉重”

,賈瑞最終死於相思之疾。

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而賈瑞死後,文中緊接著寫到:“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賈璉護送黛玉回蘇州。

張友士看病的時候是九月半,這經歷了“不上一年”,又“倏忽蠟進春回”,接著又到了冬底,可知秦可卿不僅過了次年春分,還熬到了第二年的冬底。所以,秦可卿的病,早早就好了。

這才是閤府之人知道秦可卿死後,莫不納罕的緣故,分明一個鮮活的人,如何說沒就沒了?而且報喪的時候僅是說“東府蓉大奶奶沒了”,也不說個緣故,哪裡怨得人納罕呢?

那麼,秦可卿為何突然死亡?

前文已說過,在第五回,作者已通過判詞中的一幅畫明確的告訴了我們,秦可卿是懸樑自盡的,那麼秦可卿為何突然要懸樑自盡?全因其與公公賈珍的私通被抓了個現行!

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雖然焦大醉罵時尤氏也在現場,但也許焦大素日是酒喝慣了,罵人罵慣了的,其言語似乎並不能引起尤氏的重視,全當了耳旁風,只有當事人秦可卿,聽了這話如頭上響了個焦雷,原就是個心重的人,回去日夜度量,乃至憂思成疾,肝脾受損,經血不能如期而至(與張友士的推斷一致)。這越發令秦可卿膽戰心驚,所以在王熙鳳前來安慰時,秦可卿慼慼說道:“治的了病治不得命”,這命是什麼意思?是不可抵抗的命運,秦可卿是被迫失身於賈珍的。

我們可以想象,秦可卿的病痊癒後,賈珍必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位貌美風流的兒媳婦,經常逼迫秦可卿上天香樓與其幽會,誰料常在河邊走,鞋子總有溼的時候,這一切最後被尤氏撞破的。

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雖然素日裡,賈珍能將寧府翻了過來,尤氏也不敢吱聲,但這尤氏似乎是有一種癖好,就是偷窺的癖好,說好聽點,便是好奇心比較重。

在第七十五回,尤氏從榮府回寧府,在大門外,見那兩邊石獅子旁停著四五輛大車,早知是來寧府赴賭之人所乘,好奇心一時大發,便笑:

“成日家我要偷著瞧瞧他們,也沒得便。今兒倒巧,就順便打他們窗戶跟前走過去。”眾媳婦答應著,提燈引路,又有一個先去悄悄的知會伏侍的小廝們不要失驚打怪。於是尤氏一行人悄悄的來至窗下,聽將起來”

一句“成日家要偷著瞧”,尤氏好奇心之盛,於斯可見一斑。而因為這個好奇心,直接害的秦可卿懸樑自盡。

秦可卿病時,尤氏尚未察覺其與賈珍的私情,還到處訪醫問藥,對這位兒媳婦噓寒問暖,璜大嫂子就是來尋事,也用言語化解於無形之間,不可謂不體貼。可在秦可卿死後,尤氏為何推病不露面?不過是因為她發現了這位兒媳婦和賈珍的醜事,在用行動表示抗議罷了,而賈珍理虧,更不敢苛責於她。

尤氏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癖,直接害死了秦可卿

那麼尤氏是如何發現秦可卿與賈珍的私情的?我們可以想象,在某個夜裡秦可卿與賈珍幽會於天香樓,而尤氏不巧出門見到樓上燈火通明,一時興起,便來瞧個明白,誰料撞見了驚天醜事,賈珍逃遁,不想遺失了簪子,秦可卿慌忙中在更衣,但為時已晚,最後在自責、羞憤、愧疚中徹底崩潰,以一條白綾了卻一生。

一段孽情,始於天香樓,終於天香樓,倒也算有始有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