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史上四大荒唐皇帝,个个都大名鼎鼎

纵观中国整个历史,从秦始皇到清宣统帝,历时2132年。这两千多年中,封建王朝诞生了四百多位皇帝,加上当时一些政权的皇帝,将近七百位。而这近700人当中,有德明君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无道昏君可称得上是过江之鲫。

这些皇帝大部分资质平庸,很多人都不为人所知,当然也就谈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了。

不过,有那么一部分人,虽然做一个优秀的皇帝不行,但是谈到“荒唐”,却是榜上有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四个非常出名的荒唐皇帝。

细数中国历史上四大荒唐皇帝,个个都大名鼎鼎


第一位: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刘贺当皇帝的时间介于西汉昭帝和宣帝之间。汉昭帝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儿子,所以从汉武帝的孙子辈当中挑选了一位,恰好就选中了刘贺。

刘贺是汉武帝和李夫人所生的刘髆的儿子,就是那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那个李夫人。刘髆当时被封为昌邑王,死后由刘贺继承王位。

刘贺被霍光等人推上皇位之后,立刻显出了本性。作为一个皇帝,只知吃喝玩乐、游马弋猎,为人荒淫无度、不知羞耻。在位27天尽干出一千多件荒唐事,要是让他感到驾崩,那估计就是罄竹难书了。

很快,霍光、邴吉等人便联合起来废掉了刘贺,将他赶回了昌邑,后被封为海昏侯,后世也称汉废帝。

不过海昏侯今天最为人所知却不是他做了27天皇帝,而是他的墓葬。

海昏侯墓于2011年3月于江西南昌被发掘出来,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墓葬遗址。

从墓葬里发现的文物共计一万余件,大到马车、马匹,小到手镯、五铢钱,其它金银铜器、宝石不计其数,各类文物,如乐器、竹简、木渎等多不胜数。该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汉朝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虽然皇帝每当好,倒是给后世留下了一批无价之宝。

细数中国历史上四大荒唐皇帝,个个都大名鼎鼎


第二位:晋惠帝司马衷

这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炎本是司马昭之子、司马懿之孙,靠着前两代人的积累,走上人生巅峰。一生最大的功绩算是彻底结束了三国纷乱吧,不过个人更觉得这是历史的进程。

司马炎本人就比较荒唐,由于后妃很多,常常不知道该去哪儿,于是干脆就让一个羊拉着车,停在哪儿,他就去哪儿。皇帝做到这份儿上也是真够可以,让一个畜生替自己做决定。

不过,要是把他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搬出来,司马炎又不算什么了。

晋惠帝本人是个白痴,但架不住人家生了个聪明的儿子,名叫司马遹,司马炎很喜欢那个孙子,想让其继承皇位,所以最后勉强还是让晋惠帝做了皇帝。

晋惠帝给后世一条“金句”:“何不食肉糜?”意思是为什么不吃肉粥。当时百姓饥荒,而死很多人,结果他知道之后,反而问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如果不是智障,就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了。

除此之外,他一生废掉六个储君,包括那个司马遹。是所有皇帝中废掉储君最多的一个,而这,还是在别人怂恿下干出来的。不仅如此,在贾后乱政、八王作乱期间,别人也老是冒用他的名义。这样的皇帝,简直就成了摆设。

最后,晋惠帝于公元306年突然离世,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

细数中国历史上四大荒唐皇帝,个个都大名鼎鼎


第三位:宋徽宗赵佶

这个皇帝的知名度可以说是相当之高了。与其说是一位皇帝,倒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

他在位期间,专心致志于书法艺术、园林景致,导致小人当道、奸臣误国,最后直接葬送了北宋王朝,连带自己、宋钦宗以及皇室宗亲、大臣共计三千余人成了金人的俘虏,最后客死他乡。

不过,这一切,似乎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他留下的瘦金字体不仅是当世一绝,在如今更称得上价值连城。他留下的书画作品,放到今天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可以当作镇馆之宝来看待。

不仅如此,除了自己直接留下作品,与他相关的作品及典故也非常多。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著名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完成的。如果没有他对北宋皇家画院的支持,恐怕很难诞生王希孟这样的天纵奇才,即使诞生了,也未必能作出《千里江山图》。

除了此图,像《竹禽图》、《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等,都与他相关。

或许,宋徽宗本就不该做皇帝,如果不做皇帝,而是做一个一个画家、书法家,或许他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北宋或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细数中国历史上四大荒唐皇帝,个个都大名鼎鼎


第四位: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我们通常叫他万历皇帝,明神宗是他的庙号简称。这个皇帝一生最“轰轰烈烈”的事情大概就是和他的臣子们“斗智斗勇”,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就干脆不上朝,这一不上朝,就是三十年。

其实万历皇帝前十年还是可以的,在老师张居正的辅佐下,明朝大有中兴之迹象。可是天不假命,张居正死的太早,导致一系列改革中断。再加上后来万历的折腾,彻底葬送了大明王朝从新崛起的机会。

张居正死后,大概是万历皇帝被压抑过久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了,不仅掘了老师的墓,还鞭尸,家也被抄了。

从此,万历皇帝开始我行我素,想要彻底释放自我却又有大臣劝谏,而且还不能不从;想要随了大臣的愿,似乎又不是他的作风。于是干脆就不上朝,大家就对着干。

可是你要说万历是彻底撂挑子却也不是,皇帝照当,有的事儿也照干,但是就是跟他作对的人、作对的事他要晾一边,不反驳,也不同意,大家就耗着。

明朝不比宋朝,虽然文官的地位都很高,但是这事儿要是搁宋朝,尤其是宋仁宗时期,包拯的唾沫星子估计早就溅皇帝一脸了。但是,明朝始终是明朝,皇帝这样,大臣再愤慨,也终归无济于事,毕竟,有的大臣也真不怎么样。

人人都道皇帝好,或许只有真经历了,才知道好不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