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不少人應該聽過洪蘭教授在2016年火遍網絡的TED演講。今天洪蘭教授將用腦科學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的時候學得最快。以及,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好;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內容摘選自公眾號“第一教育”(ID:diyijiaoyu),作者:程琳。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

而是贏在轉折點


作為一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她告訴大家,大人是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麼回事:以下這張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黃色的部分是額葉,也具有大腦發展中最高級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聽覺值。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洪蘭告訴大家,大腦的重要性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洪蘭教授說,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會加強。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


9個月嬰兒會爬之後,開始探索,神經開始大量連接。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最左邊是剛出生嬰兒的大腦,中間是三個月,最右邊是兩歲小孩的大腦神經連接

在她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

因為,人的大腦一直在發展、在變化,大腦有可塑性,大腦不停因應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它的神經迴路是可以改變的”。

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不是起點,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一時一刻,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

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

洪蘭教授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負面情緒就會放大。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她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媽媽曾說過,馬友友從來不會因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捱打,因為這位母親深知,孩子如果捱打,就會對拉琴產生恐懼。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

父母是最初的老師


言傳身教,為什麼身教這麼重要?答案在於模仿的力量非常強大。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模仿的力量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與此同時,家長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為,父母所制定的規矩和限制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相反的,這會形成一種規矩,讓他們有安全感。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洪蘭教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學習。當你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錯,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一個經驗。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從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條鐵律。洪蘭教授的觀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為什麼?她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經典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

大人會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為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基因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應該獎勵他。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4個雙胞胎的大腦圖顯示:同一個父母帶,同樣的教育方式,但是大腦結構卻顯示不一樣。

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

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

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後捐了出來,並做了詳細的分析,發現他在掌握空間的頂葉聶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如果生活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佈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

他的右腦比較發達,很可能跟他左腦功能不甚強,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長的腦去處理訊息有關。

因此,父母應該順其自然,要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短處。

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乏什麼能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你會看到他的長處。用正向的態度去看事情,你會看到解決的方式。

TED心理學家: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

---運動、遊戲、閱讀


那麼,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可以使神經活化得快,分支得密?洪蘭教授的答案是:運動、遊戲和閱讀。

  • 運動


當人在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這樣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而正是這些是促使神經連接的關鍵。

所以,肚子餓的時候,做功課沒有效率,剛運動完讓孩子去做功課效果好。考試前要吃東西也是這個道理。

因為,

運動使大腦加速運轉,拿老鼠做實驗顯示,有運動的老鼠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比沒有運動老鼠的大了15%,重9%,神經細胞的樹狀突和突觸增加了25%。

此外,運動還使大腦年輕。有運動的二歲老鼠大腦與六個月大的老鼠一樣年輕,有運動的老鼠大腦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與DNA比較少。

  • 遊戲


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它是學習的夥伴,遊戲是大腦成長的營養劑。

從遊戲中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而且會玩的孩子EQ高,可以在團體遊戲互動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完成他的社會化。

孩子游戲的時候,想象力在發揮,而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根本。如果你太兇,就沒有人喜歡跟你玩,太懦弱別人就要欺負你。這些都可在遊戲中感悟習得。

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會玩電子遊戲,因為只有電玩這種沒有生命的玩伴能夠忍受孩子重複、不合理的咒罵和毆打而不離去。

洪蘭教授對此,同樣提供了實驗佐證:兒童遊戲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經過提取後,能幫助神經分叉快速地生長。

  • 閱讀


在洪蘭教授看來,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閱讀會改變大腦,閱讀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鐘看字668個字,說話最快一分鐘250個字,閱讀比說話快3倍,“閱讀是讓孩子靜下心來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無限延展。”

閱讀可以將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那麼,如何增加閱讀能力呢?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才是真正增加閱讀能力的方法。

要讓孩子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為凡是走過都會留下痕跡,廣泛閱讀會促進增加一個人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版權申明:本文整理自「第一教育」(ID:diyijiaoyu),作者:程琳,大唐教育每日分享教育館觀點、學習乾貨,旨在分享信息、提供閱讀,若作者或版權人不願被使用,請與圖圖聯繫指出,即予刪除、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