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张本仁是大峪沟镇杨里村的贫困户,今年78岁。

他唯一的儿子七八年前意外死亡,留下一个半疯半傻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儿媳妇,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孙子。七十多岁的他,不得不重新挑起家庭的重担。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张本仁唯一的固定收入就是每月农村养老保险的60元钱。

亏得身体还不错,种了自家的几亩地;别人撂荒的地,他也给拾起两块儿来,种些芝麻油菜之类的经济作物。但指望地里又能扒拉出几毛钱呢!日子过得怎样,可想而知。

他家的晚饭都比别人家吃的早一些,一般天黑之前锅碗都已经刷了,为的就是不用打开屋子里那一盏五瓦的电灯泡。村里每月起三个集市,别人都大兜小兜往家里买菜,却只见他在街上转悠,总是空手而归。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从去年开始,张本仁似乎和以前不大一样了。

他的孙子也已经十六七岁了,每次出门,收拾的整整齐齐。

一天,张本仁在路上拦住在村委工作的张元军,让帮忙联系装净水机的人。张元军惊奇地说:“伯,现在有钱了啊!”张本仁小声说:“我去年被认定为低保贫困户,政府每月给我六七百块钱呢!”“还补助的有电费,冬天烧的的蜂窝煤也是政府发的。”说这话的同时,脸上堆满了笑意。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杨里村村委会利用村里的戏台搞了群众大舞台,每星期六都有群众演员上台表演节目。张本仁也是期期不落,到现场观看。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年前的一天,张本仁去了张元军家,从兜里掏出一个发黄的小笔记本来,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说:“孩子,你看看,我随便写了点东西。”

张元军翻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首诗,题目为《颂诗》,写了近三页之多,内容都是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扶贫的好政策之类的。

虽然不那么有诗的韵律,排列也略显杂乱,但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一个生活过的如此窘迫的农民,用写诗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人既意外又感动。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过完年,正月十六,杨里村举办了“闹元宵”文艺汇演,乡亲们融成一片,共庆佳节。张元军就上台讲述了张本仁写诗的事情。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一位“写诗”的巩义贫困户


虽然张本仁因为耳朵背,在舞台下也未必能听得清舞台上的话,但是,他的心意已经传达了出来,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他的乐观与向上。

(内容来源:张元军,巩义市大峪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