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承壓、多元化業務待考 圓夢千億的榮盛慢了下來

鳳凰網房產 文|王亞靜

在房企集中實現跨越的2018年,榮盛得以圓夢千億。

2018年,榮盛發展(002146.SZ)實現全年簽約金額1015.63億元,回款額81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88%。

然而,千億之後,榮盛選擇慢下來。榮盛稱,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多領域管控帶來的陣痛,2019年公司計劃簽約金額約1120億元,同時實現約920億元的銷售回款。據此計算,銷售額增長幅度僅約為10%。

定下相對保守的目標,與公司的結構佈局存在一定關係。作為河北省首家IPO的房地產企業,榮盛主要憑藉京津冀一體化的紅利,在地產規模賽道嶄露頭角。然而,受限於環京區域的限購政策,榮盛開始走出河北,但河北區域的收入,仍然佔比總營收的38.78%,區域貢獻率排名第一。

緊繃的政策之下,榮盛尋求多元化的助益。目前榮盛寄予厚望的康旅產業、產業園區等業務收入貢獻率尚未形成規模。2018年,康旅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6.0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6.3%;產業園區項目收入為33.59億,佔總營收5.96%。

據此來看,榮盛調低2019年的增速,也在預料之中。

增速放緩

4月2日晚間,榮盛發佈了一份亮眼的業績年報。

榮盛的規模、營收和利潤均錄得上漲。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簽訂商品房銷售合同面積983.40萬平方米,實現了全年簽約金額1015.63億元;營業收入達到563.68億元,同比增長45.64%;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2.51%至110.69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75.65億元,同比增長31.31%。

業績高增,榮盛卻定下了相對保守的銷售目標。榮盛表示,公司2019年計劃簽約金額約1120億元,同時實現約920億元的銷售回款。據此計算,銷售額增長幅度僅為10.28%。

增速的放緩與公司緊張的資金狀況不無關係。根據財報,2018年榮盛的資產負債率由2017年84.68%小幅降至84.05%。

現金流承壓、多元化業務待考 圓夢千億的榮盛慢了下來

公司經營現金流量淨額,由2017年的22.74億元增加至175.12億元,出現大幅改善。不過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公司2018年投資現金流量淨額、籌資現金流量淨額仍然為負數,分別為-29.68億、-96.54億。

現金流承壓、多元化業務待考 圓夢千億的榮盛慢了下來

此外,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貨幣資金為303.67億,一年內到期債務則達到了266.86元。其中,短期借款91.86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為175.00億。除此之外,受融資質押、承兌匯票保證金等原因受限的金額則為29.83億。

現金流承壓、多元化業務待考 圓夢千億的榮盛慢了下來

現金之外,土地儲備數量與結構也是榮盛發展作出“降速”的依據之一。根據財報,公司2018年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舊村改造等多種方式,先後在京津冀、長三角、中西部等30多個城市獲得土地89餘宗,規劃建築面積760.53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公司土地儲備建築面積達3613.54萬平方米。 鳳凰網房產注意到,榮盛去年的土地儲備量基本處於“原地踏步”狀態。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上半年獲得了53餘宗土地,規劃權益建築面積402.76萬平方米,總儲備則達到了3630.13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總土儲這一數字反而下降了近17萬平方米。 為擴充土地儲備,公司已計劃增加融資額度。榮盛聲稱,2019年公司計劃新獲取建築面積約1672.51萬平米的新項目資源,據此計算,同比增長約119.91%。與此同時,公司計劃新增信貸融資611.43億。

多元化業務待考

在房企高速發展進程中,轉型打造多元化格局成為一種“潮流”。榮盛也是其中一家。

2015年以來,榮盛決定走出“單一地產業務”模式,“3+X戰略正式啟動。“3”即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大地產、大健康、大金融,“X”是互聯網等新興產業。

雖然將上述板塊列入主營業務,但短期內房地產開發依然是公司最重要的依賴。其中,2018年房地產開發收入499.6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的88.63%。其餘板塊的發展尚未形成規模。

2017年,是榮盛發展大力拓展康旅產業一年。這一年榮盛康旅獲取22個康旅項目,全年實現簽約47.61億元,回款37.71億元,營業收入31.32億元;2018年,榮盛康旅還走出國門,在捷克共和國南摩拉維亞州、奧地利共和國進行大健康產業佈局。但相比2017年,項目獲取速度有所降低,新獲取項目13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6.0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6.3%。

作為大地產板塊重要承載者的產業新城項目,貢獻率甚至低於榮盛康旅。在2018年,產業新城公司——榮盛興城簽約了土地類招商協議20家,主要收入來自一級土地整理、基建及規劃諮詢。這一年,公司實現淨利潤8.12億,佔總淨利率的10.7%;而營業收入為33.6億,佔總營收5.96%。

除此之外,金融板塊、互聯網板塊的業績貢獻率同樣較低。根據財報,金融板塊中僅有泰發基金實現了3.97億的淨利潤。而互聯網板塊甚至沒有完成預期目標,僅實現營業收入4776萬,完成了計劃的80%。

縱觀榮盛2018年的發展業績來看,無論是被寄予厚望的康旅、產業新城項目還是發展滯後的金融、互聯網板塊,尚不能成為支撐公司發展的支柱。

多元化佈局之下,榮盛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力點仍然將落於房地產開發業務。如何實現房地產業務的穩步向前,以及多元化業務的平穩過渡,依然會考驗榮盛的決策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