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一、空降当领导,下属不服管,不是下属能力不行,是管理方法没用对。

老王是高级游戏策划师,有5年大厂的项目管理经验,被一家小型游戏创业公司挖角来当总监,负责一个10人的小团队。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空降领导“水土不服”是常态

老板给他老王下达了一个死命令,开发一款碰碰车游戏,一定要在2个月内完成第一个上线版本。

老王开会把命令传达给下属说,“必须在2个月完成任务,否则老板就会很生气,到时候不只是开掉我,也会开掉你们”。

李斌是项目骨干,也是老板创业初期招聘过来的核心员工。李斌会上表示支持老王,大家也跟着附和,表示一起努力做好。

老王这下放心了,每天上班来了,例行公事的问问项目进度,就自己忙自己的事去了。

过了一个月,老王让李斌把项目给他看看,李斌把项目打包好发给了老王。拿到项目包后,老王傻眼了。很多游戏功能没有实现完全,这就是一个半成品。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领导应该在关键节点对项目进度把控

老王琢磨了一下,这帮人不听我的,必须严加管理。要求大家每隔2个小时,就汇报一下工作结果,每天晚上下班前必须发工作日志。

一开始效率确实有一些提升,可是好景不长,有一些人开始消极怠工,甚至还提出了离职。

眼看就要到产品发布日了,老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

职场上,像老王这种空降领导屡见不鲜,有很多都是因为“水土不服而夭折”。

下属一个个单兵能力强,就是团结不起来,根本不服管。

是老王这个空降领导权力不够么?

不是的。其实,不是下属不服管,而是领导的管理方法没用对。

罗杰·费希尔在《横向领导力》这本书里提出,无须拥有高于同事的权力,只需要使用横向领导方法就可以如鱼得水。

什么是横向领导方法?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通过组织的共同目标,激励他人

也可以称为在没有正式职权,或在空降领导权力还不稳固时,通过组织的共同目标,让大家共同参与的领导方法。

怎样使用横向领导方法带人成事?

当你独自一人工作时,没有清晰的目标依然可以取得一些成绩。

可是,需要多人合作时就没那么容易,每个人手头都可能会有多项任务,每个人对任务的优先级理解也不同。

就像老王带领的项目组,缺乏明确和一致的目标。在项目开始阶段,老王只是开会传达了老板的命令,充当了一次“传话筒”,就去当甩手掌柜的,每天例行问问进度。等最后结果无法完成的时候,继续使用高压手段。当然,这个时候团队已经一片混乱了。

团队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互相协助才能完成。所以,制定明确而一致的目标,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给员工加高压,只能适得其反

一、根据希望实现的结果,制订出一组清晰的目标

既然说到制订目标,就离不开要了解一下著名的SMART原则。SMART是明确(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结果导向(Result-based)、截止时间(Time-based)的首字母缩写。

S——明确(Specific):目标的范围是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标是为了取得进步,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A——可实现(Attainable):目标应当是可实现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结果导向(Result-based):目标应该基于结果而非基于行动或过程。

T——截止时间(Time-based):目标必须要有时间限制,提高效率。

不过,根据SMART原则制定的目标,冷冰冰的,过于机械化,无法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目标必须遵守smart原则

为了大家对团队的目标有充分的理解,《横向领导力》这本书推荐使用「数据—分析—下一步」方法:

寻求“数据”:找出当前目标背后的理念。

人是喜欢追求意义的生物,凡事都喜欢问问为什么。假如,你公司的愿景很普通,那么你必须要找出目标背后的愿景。

不要觉着每个人都知道团队的情况,也许你的公司正处于倒闭的边缘,也许你的团队正处在最后的时刻。

你要尽全力了解“数据”,才能把目标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

比如,开头老王可以先和老板沟通,了解项目上线的时间要求,为什么必须要在2个月内上线?上线之后有什么推广方案?

自己在去一些数据网站,搜集一些竞争对手的产品数据。通过身边同行朋友,了解一些竞品团队的最近动作。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有效收集数据,是做决策的前提

提供“数据”和“分析”: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然后,把目标同步给下属时,要加入自己的分析。因为,在团队成员看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以你为参考。

如果你作为负责人都不认可这样的目标,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比如,老王在和团队开目标会时,先说一下团队目标:我们是创业公司,需要在2个月内把产品做出来,然后拿着产品去融资。

这样团队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这时候比单纯说“必须在2个月完成任务”,更加有说服力。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有了数据,通过分析,才有结果

提供“下一步”行动:为举行会谈提出具体的建议

如果你提出的目标仍然无法起作用,那么你可以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计划。

再把计划分成任务,分配给每一个人。

比如,老王可以先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按照时间-任务维度,一个月完成游戏策划书、设计原稿等,在把任务分给相应的负责人。

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继续跟进阶段性的执行结果,动态调整小目标。

事实上,到现在你已经制订出合格的目标了,但还是缺乏一些感染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家身临其境,亲自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哪怕只是发表一些建议,没有被采纳,也能极大提高大家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明确下一步行动,可以有效达成目标

二、改善目标制订的过程,让每个人参与具体目标的制订。

寻求“数据”:大家是否对工作目标抱有足够的热情?

如果你认为大家都会对目标有很高的工作热情,那么你错了。有一些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他们根本不关系公司会不会倒闭,团队会不会被解散。你应该先听听团队核心骨干的建议和意见,

在和其他成员聊聊,初步了解一些团队成员的信息。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听一听团队的声音,有助于做出好决策

提供你的“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对目标没有热情?

如果你仅仅寻求“数据”,而不进行分析,那么对结果帮助不大。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团队成员不努力,会认为他们懒惰或开小差,却没有想过是他们接受的任务有问题。

比如,你分配的任务远远超出下属的能力。本来一项工作需要10天完成,你要求他1天完成。

提供方向:让大家参与目标的制订。

心理学上有一个多看效应,意思是人们接触的一件事越多,就越有可能喜欢上这件事。

在目标制订的过程中,可以把控结果目标,也就是最终的目标。

然后,让大家自行根据总目标,设立各个时间段的小目标。

如果大家设定的目标不合理或者时间上很宽松,你可以做最后的把控。

“下属表面服从,私下办事拖拉”,空降领导,如何管理好下属?

领导是带着往前冲,而不是给我冲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一切已经很完美了,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为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

尤其是带领小团队,大家经验和努力不足的时候,要带着大家冲。

就像打仗一样,你喊“同志们,给我冲”和“同志们,跟我冲”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跟着你冲大家心里更有底,心里有底,才会拼尽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