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風塵之中,盡是性情中人。看書的人不正經,寫書的人才是最深情。

2018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金庸的兒子查傳倜回應:“下午走了,很安詳!”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說這14個字,便是他的整個青春。而他,陪伴了無數人的青春。

倪匡曾有言:“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過金庸的書。”

上個世紀末,讀金庸的武俠,可以說是頂時髦頂入迷的事情。

學校的學生,會在下課後,去報刊亭搶購金庸的連載小說,不管正版還是盜版,晚上躲進被窩裡看得津津有味。

吃飯的時候,家裡的男女老少,會圍在黑白的電視機前,看憨傻的郭靖被嬌美的黃蓉調笑,為楊過小龍女的悽美愛情黯然神傷。

壯士斷腕,紅袖垂淚,一首江湖恩怨,音樂聲響,管你是高官富賈,還是黃髮走卒,都要齊刷刷地掉下淚來。

倘若中國人有十分武俠氣概,其中八分,都來源於古龍和金庸。

前者是放浪公子,後者是高山名士,文風如此,人亦如此。

金庸: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出身:鐘鼎詩書之家

金庸,本名查良鏞,出自海寧查家,曾在康熙年間創造"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的科舉神話。

到了近現代,查家家風不減,依舊出了許多響噹噹的人物。

他的同輩族人裡,有詩人穆旦(查良錚),教育家査良釗,表兄是詩人徐志摩,他的表姐夫是科學家錢學森,表外甥女是瓊瑤。

幼時的金庸,少了男孩子的調皮,常常藏在家中書堆裡。父親擔心兒子讀出毛病,硬是拖著他出去放風箏,放著放著,孩子竟不見了。

父親急得不行,怕他被人拐走,找了半天回家一看,發現他竟然躲在家裡看書。

少年初長,意氣風發,甫一入浙江聯高中學,金庸就為了同學打抱不平,寫文作畫諷刺教導主任,為此他被學校開除,後來他轉到衢州中學,唸完了高中。

在中央政治學校,眼見學生之間的派系鬥爭,“守舊派”經常毆打“開明派”。

金庸覺得思想不合也不應毆打,因此,就找訓導主任辯理去。

他就像他筆下的令狐沖,滿腔熱血,一身正氣。

英雄的命運總是相似的。

最後令狐沖退隱江湖,“憤青”金庸則再次被開除。

為了懲惡揚善,他將家國天下的主題融入進小說中,於是便有了《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

儒家正統思想一直推崇”文以載道“。

金庸深受其影響,為了伸張正義,他將諷喻批判的思想寓於政治批評小說《笑傲江湖》《鹿鼎記》中。

金庸: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像這樣站出來為正義發聲的事情,他幹過不少。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刺頭當多了,總會引起壞人的注意。

曾有人放出話來: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他聽後,卻說:“我雖然成為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寫小說是副業,辦報紙是主業

1948年,應香港的《大公報》之邀,24歲的查良鏞離開上海,來到香港。

初到香港,他一句粵語都聽不懂。直到飛機起飛後,他才發現自己身上一分錢都沒有。

金庸選擇從事報紙行業,是因為希望能夠通過報紙,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1951年4月,金庸還在《大公報》擔任編輯,他的父親以窩藏土匪為名被冤死,噩耗傳到香港,他哭了三天三夜。

少年喪母,28歲又失去父親。至親至愛的離開,讓他傷心了大半年,以致於他的武俠小說中幾乎主人公的父親都是缺位的。

《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父母雙亡,《天龍八部》裡虛竹、喬峰都在找父親……看書的人當是熱鬧,無人知曉寫書的人才是最深情。

他的這些武俠小說收穫一系列國際大獎,被譽為“中國武俠小說鼻祖”。

這裡還有一個趣事,金庸跑到歐洲一個月,《天龍八部》只好找好友倪匡代筆。

等他回到香港,倪匡說:“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金庸一看報紙,哭笑不得,只得通過“治療”把阿紫的眼睛救了回來。

金庸先生的很多小說都曾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林青霞、劉亦菲等人曾經飾演過金庸作品中的人物。

曾有記者採訪金庸,問道:

“聽說您不喜歡看到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那為什麼還賣版權?您說過您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那您可以容忍別人那樣對待他們嗎?”

金庸答道:沒辦法。

“就像我生了15個小孩,自己照顧不到只好交給託兒所幼兒園一樣,他們虐待我的孩子,我很生氣,也只好與校長交涉。

他們把我的小說改得不好,我以後再不賣了,就像知道這家託兒所不好下次再不送孩子進去了。”

先生的情也好,刀劍也罷,都是江湖的一部分,

它為我們構築了一個俠氣滿懷的世界,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生中更精彩的一面。

金庸: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射鵰英雄傳》裡,郭靖是冒進的,年紀輕輕,就融三大蓋世武功為一體,號令武林。

《神鵰俠侶》中,郭靖性格大變,擯棄先前冒失的性格,成為一個為國為民,心繫天下的襄陽城主。

年輕時不管天高地厚,人到中年,又漸漸收斂鋒芒,變得謙卑又從容。

這樣的人生軌跡,也是金庸先生一生的寫照。

20歲考上重慶中央政治大學,22歲進入《大公報》任電訊翻譯,28歲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35歲創辦獨立報社《明報》。

先生名揚四海,成名成家,外界都認為他已無需攀登人生高峰時,他悄然選擇了退隱,81歲高齡,申讀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有學生找他簽名,他說:“我現在是學生,不是名人。等我不是學生的時候,我再和你坐下一起吃飯、喝茶。”

拋開知名作家光環,丟下所有聲明聲望,更不再是任何大學的“名譽校長”,金庸先生在晚年仍潛心做學問。

很多人的人生都會“大鬧一場”,而做到“悄然離去”的人卻寥寥無幾。

無疑,金庸先生是永遠值得敬仰的。

在金庸筆下的英雄故事裡,

張無忌終於化解所有門派恩怨,最後為趙敏一人執起畫眉之筆。

令狐沖和任盈盈選擇琴簫合奏,最後把劍派的紛爭甩在了身後。

郭靖和黃蓉終成就了蓋世英名,最後把生命獻給了襄陽城百姓。

所幸所有的故事,結局都是完美的。

所幸那個為我們講故事的先生,最後的離開也是完美的。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

願君此去是歸隱,人間已留武俠名。

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