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元朝的壁畫嚇壞了眾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壁畫

2012年,中國陽泉的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距今700年的元朝八角墓,它描繪了蒙古人統治中國期間的生活和價值觀。

一幅元朝的壁畫嚇壞了眾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壁畫

圖:墓中八角形屋頂

發掘報告在國外文化刊物上發表後,外國專家將注意力集中在墓穴出土的雙色壁畫上。

一個是著名的郭巨葬兒的故事。郭巨家很窮。他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愛他的孫子。她總是不願意吃飯,把食物留給他的孫子。郭巨是個孝順的兒子,所以他和妻子商量:“兒子們可以再有一個。母親死後不能復活。埋葬兒子,存留糧食,養活母親,才是上天的恩賜。後來,郭巨就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給埋了,從此全家過著幸福的生活。

一幅元朝的壁畫嚇壞了眾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壁畫

圖:郭巨埋兒壁畫

另一幅壁畫描繪了年輕的伯爵的故事。在一次饑荒中,大伯爵的父親決定把他的老父親帶到荒野去,拋棄他,節省一些口糧。但是在路上,大伯爵抗議說,如果他父親堅持的話,他會在年老時把他扔進荒野。父親醒悟後把他帶回家。這家人奇蹟般地度過了饑荒。

對於外國人來說,雖然結局是團聚,但這兩個故事仍然太殘酷和黑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充滿了外國人無法理解的“受害者”。外國人承認這些“中國寓言”很恐怖,似乎“成吉思汗子孫統治下的生活並不容易”。

郭巨葬子,其實不是元代的故事。它最早出現在東晉幹寶的《搜神記》中。但在元代,郭巨京編纂了《二十四孝詩集》,也被中國人稱為“二十四孝”。他大力弘揚孝道,成為元、明、清三代兒童的啟蒙教材。

一幅元朝的壁畫嚇壞了眾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壁畫

但是,正如明朝學者李默說:“孝順就是為親人服務”,如果不講道理,每天吃肉吃魚是不孝順的。為了讓母親吃好,沒必要殺掉無辜的幼兒,這就是大罪!如果這算是孝道,那就沒有理由了!”

一幅元朝的壁畫嚇壞了眾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幅壁畫

魯迅對當時的24孝圖進行了評論,對郭巨埋兒也很反感。今天,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痛恨這種非人道的做法。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說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