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却为何被称为“亡国之音”

清朝本来是没有国歌的,在被迫打开国门与西方国家交往中,很多外交场合需要演奏国歌。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是清朝晚期第一批外交官,曾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感到没有国歌的不便,特地呈交了一部国乐草案《普天乐》,但未得到清廷批准。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却为何被称为“亡国之音”

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家曽纪泽

1896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出访西欧和俄罗斯。因为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但是当时的清朝没有国歌。李鸿章就找了古人的一首诗加上曲谱,临时作为国歌,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这首临时代用的国歌也未得到清政府批准。

宣统三年(1911年),由摄政王载沣批准设立国歌。清朝礼部典礼院参照日本、英国国歌的形式,制定了国乐《巩金瓯》。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却为何被称为“亡国之音”

清末摄政王载沣与末代皇帝宣统

《巩金瓯》由任职海军部参谋官的严复作词,皇室成员傅侗编曲。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中国古代用以指国土。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仅从词句上看颇有堂皇恢弘气势。

巩金瓯[ōu],承天帱[chóu],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大致是:大清承接上天的恩泽庇佑,万里江山如金瓯巩固。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真是安居乐业。茫茫苍天高高在上,滔滔大海翻腾不息,上苍永远保佑帝国基业。

Firm and Stable be the "golden cup" (which means the empire) domed by the Celestial concave. In it men and things happily prosper. Glad are we who live in the time of Purity. May Heaven protect and secure us from enemies and help us to reach the truly golden age! Oh! The Blue firmament is infinitely high and the seas flow everlastingly.

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却为何被称为“亡国之音”

清朝国歌《巩金瓯》简谱

1911年10月4日《巩金瓯》由清廷批准定为国乐,并将其写入宪法。从宫、商、角、徵、羽的传统乐理来看,“宫”音为五音之主,统领众音。《巩金瓯》曲谱中缺“宫”音,也就是说无“君”。因此,一些懂乐理的人称之为“亡国之音”。

巧合的是,这首国歌正式颁布后仅6天,武昌起义就爆发了。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宣布退位,《巩金瓯》仅仅用了四个月,成为世界上最短命的国歌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