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法落款盖两个印章?

小帅32711627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为何要用印章和印章的分类说起:

一 为何要用印章:

印章最初为信物,起到印证的作用,宋元时期,书画昌盛,更注重书画题跋和署名款项,书法家们就业嘉奖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不仅让书法作品灵动,而且也起到补救布局的不足,在书法作品上盖章,表示郑重,防止伪造,因此,历来书家们都非常重视用印,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印章、书法、书印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 印章常用的款式

1 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有连在一起的,有分开的,一般均以为方形最好,圆形也可;

一般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2 闲章:

闲章也称为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拦腰章

1 引首章

一般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不宜为方形,以半通、长方、圆形为最好;

2 拦边章:

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3 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右上的称为“迎首”,两下角的称为“押角”

4 拦腰章:

参乎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如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

5 鉴藏章

是鉴赏收藏者用章,唐宋后开始盛行,个别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没有注意画面的协调美,这是需要禁止的行为;

三 盖章注意事项:

书法作品的印章不是随意盖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弄巧成拙,引发旁人耻笑;

1 大小适合

印章大小要和作品的大小相呼应,避免头重脚轻;

2 数量不要多

印章数量不要多,过多容易杂乱,甚至影响作品本身的表达;

3 位置要恰当

书法作品最讲究虚实疏密,印章的作品最好在其本身布局基础上能够锦上添花;

4 轻重适宜

朱文印章份量轻,白文印章份量重,需结合作品形式淡雅相趣;

5 风格一致

印章风格应该和书法作品风格一致,不可突兀影响作品整体表现;


国风新色


其实无论什么作品,落款的钤印都是讲究用名章不用闲章。

名章就是姓名章,题款署名用章,其中包括姓氏章、名章、字号章,一般分为阳文和阴文两种,写完作品后题款,以盖一名章一字章,或一姓氏章一名章最为正宗。

而盖两个印章是最为正宗的钤印方法,但是并不代表全部。

比如说赵孟頫的《后赤壁赋》中,落款处他就只盖了一枚印章。

放大落款处。

我用箭头标注的那枚印章是赵孟頫的名章,赵氏子昂,然而其余的都不是作者本人盖的。


通常盖姓名章,都是在落款的下方,一枚或两枚,朱文白文都可以。题主你问为什么要盖两枚,其实在书画方面没有一定要盖两个印章的要求。


印章在中国传统书画上的使用,有很多作品,比如表示著作权、收藏鉴赏、还有就是起到画龙点睛。


在传统的书法作品和水墨画中,颜色都不算很艳丽,而印泥配合印章的使用能够调整和完善整幅画面的构图。


在隋唐之前,纸的运用并不广泛,所以那时候很少有在作品上钤印的,然而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直至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


宋元之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所以你看到的很多有印章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 陈继儒《小窗幽记》落款处印章




东家APP


没有成规说书法作品都要盖两个章。

常见书法印章一般有引首印章和落款印章。引首常用闲印,内容丰富,有斋号、座右铭、励志短语、闲情逸致等,不一而足,印章形制限制也比较宽松,有随形章、异性章、长条形印章等,但一般不用以姓名为为内容的方章。

作品落款之后的印章,一般为名章,也有少数使用斋号印章进行铃印。如果印章内容包括全部姓名,那么一枚印章即可,如果姓和名分别刻制,一般是一个阴文、一个阳文,钤印时一般将阴文印章在上,阳文印章在下。印章形制一般为方章,原则上不使用随形印章进行落款。

印章落款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印章内容与书法作品字体大小的协调。印章过大则突兀,有喧宾夺主之嫌;印章过小则失之于协调。

当代部分书家为吸引眼球,也有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印章的现象,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足为取。


三悟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清楚在书法上钤印是从何时开始的,又因为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不仅是书法,还有她的姐妹艺术绘画,这两种国粹均需要落款和钤印,故在答题时一并加以叙述。在书画上钤印,总的趋势是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平淡到精彩的过程。

王珣《伯远帖》

晋代王珣,系王羲之之侄,他书《伯远贴》未钤印章。唐代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未钤印章。宋代米芾书《研山铭》也未钤印章。在绘画方面,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韩幹《牧马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均既无款识,也无印章。但是到了元代,发现赵孟頫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均钤有印章。在书法落款处钤印,虽不是赵孟頫首创,但说明在元代已比较普遍。尤其是元代王冕首创用叶腊石制印,使书画用印的使用更方便,更普及,也更有韵味。

左边图为“南京解元”;右上图为“唐伯虎”;右下图为“唐寅私印”

到了明代的唐伯虎,他就有“唐寅私印”、“唐伯虎”、“六如居士”、“南京解元”等印章。到了清代的郑板桥,他的书画用印就比唐伯虎多了许多。郑板桥除了姓名、字号印外,闲文章就有“青藤门下牛马走”、“七品官耳”、“借书传画”、“吃饭穿衣”、“风尘俗吏”等。

左图为“扬州兴化人”;右图为“吃饭穿衣”

唐寅和郑板桥在落款处一般钤印一方或二方。至于他们在钤用两方印时使用哪两方没有固定模式,充满随意性。到了近代的张大千、溥心畬在书画作品中钤印时,尚有规律可寻。张大千有很多书画作品在落款处只钤两方印,印文一为字号印,在上,一为姓名印,在下。溥心畬亦然,他常将“心畬”印在上,“溥儒”印在下。而且他们二人的两方印均为一阳刻,一阴刻。到乾隆年间,书画用印形成了“浙派”和“皖派”,再后来又形成了“海派”。“海派”代表人物赵之谦、吴昌硕均非常注重印章的金石趣味。

综上所述,书画落款和用印,本无特定模式,钤几方印、钤印位置、印章大小、印章风格、白文朱文、印泥颜色等,均取决于作者的审美和喜好。


文物鉴定专家邢捷


未必盖2个章。看章法布局需要。

印章一定要精品,忌俗印。

楼主贴图印章即俗,不好。



员峤山人


书法作品盖章可以有单款也可以有双款,单款一般的就是指在最后盖一个名章。双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姓和名分开,各是一个章子,也有的落一个姓名章一个字号章。另一种情况分上款和下款,上款起首一般用闲章,下款一般落姓名章。


水墨蘭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印章在书画中起的是一个画面的平衡作用,然后是防伪作用。所以,没有落款需要盖两个印章之说。

假如落款处盖两章,通常来讲画面就需要第三个游印章(闲章),在反方向的对角方位出现来保持画面平衡了,而单印的话就不存在以上问题了。

可能的话,除了自己的二方姓名印,最好备三方大小不一的游印(闲章)。

图为榜书作品的用章供参考,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画面的平衡与饱满。


吕永亮


作品盖章的个数,应该没有具体的限制。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容易喧宾夺主,反而不好。一般情况下有盖一个章的,比如赵孟頫的作品,一般都是一个章“赵氏子昂”。也有盖两个章的,一般是一个“姓氏章”,一个“名章”。

但是,章的大小是有规定的,一般是大字作品用大一点的章,小字作品用小章。里面的字体一般是篆书,有阴文也有阳文。只要作品写的好,不必在印章上太纠结了。


云中挥毫


一篇书法作品的字印款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印有朱文(阳文印章)、阴刻(阴文印章)和闲章之分,至于其落款处盖两方印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落款处所盖的两方印章一般都是一阴一阳,阴文一般是是书者的名章,阳文一般是书者的号章,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样两方印章盖下才显得整幅作品的稳重和完美,仅此而已。


冀之笔


两个印章,一般是名章,一个是姓氏,一个是名字,如田英章,两个章就是田氏,英章。

两个印章的好处,在于可以调节章法布局,两个棋子总比一个要好用。

其实书法进入当代,印章两个都算少的,加上闲章,至少三个,也有盖成满脸花的。

如果说一开始印章只是验明正身的作用,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装饰品、修饰品,印章盖得越多,其实越会夺走书法本身的魅力。所以有些人书法写的不好,正好借助印章来弥补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