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說1句,頂爸媽說100句?家長好好看看

為什麼老師說1句,頂爸媽說100句?家長好好看看

對家裡的熊孩子來說,現在誰說話最好使?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不,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學校裡的老師。

誇張一點說,老師的話簡直就是聖旨,孩子不僅會聽,而且還會不折不扣地執行。而父母說的話就像空氣,孩子很少聽。搞得很多父母都要這樣嚇唬孩子: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告訴你們王老師···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鮮明的對比?老師們靠什麼獲得了孩子們的敬畏?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01

第一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了明確的規矩,而父母沒有。

學生們在學校裡有哪些規矩呢?這裡來一起看下。這些規矩是必須做到的:

按時到校。

衣服整潔。

見到老師要問好。

課前準備好書、準備好筆。

坐姿筆直。

低年級的雙手還要背在身後。

認真聽講。

認真做隨堂練習。

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放學後按要求完成作業。

······

這些規矩是不能違反的:

上學不能帶零食。

上學不準帶手機。

不準說髒話。

不準動手打架。

上課不能交頭接耳。

不準傳小紙條。

不做小動作。

不能影響別人聽課。

不能抄作業。

考試不能作弊。

······

類似的規矩還有很多很多,要總結和提升一下的話,那就是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了這麼一套規矩,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才不會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證一切井井有條。

再反觀絕大部分家庭,哪有這麼明確的規矩?現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確地說出家裡的3條規矩嗎?家裡有成文的規矩嗎?估計很多人1條都說不出來。

02

第二個原因:老師給孩子兌現了明確的獎懲,而父母沒有。

光有規矩遠遠是不夠的,因為僅僅寫在紙上的規矩都是空話,只有真正付諸實施的才叫規矩。

在學校裡,規矩的實施就是獎懲。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紅花。表現得更好,除了累積更多小紅花,還能升級變成大紅花,最後還能拿到那飄著香氣的真紅花。

這些紅花不僅獎勵給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讓你那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其他一切獎勵也都是這朵小紅花的升級:表現好可以拿到獎狀,可以領到獎品,還可以站在全校學生面前講自己的光榮事蹟。

只要表現好,學校裡的規矩一定會兌現。老師不會輕易許諾,只要許諾後一定會兌現。可反觀很多父母呢?很多時候都是輕易許諾、從不兌現。

最小的事:你快點吃飯,吃完這一口就讓你看電視。結果,沒有。大點的事:你快點寫作業,寫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結果,沒有。更大的事:你好好學習,如果考試進步了就給你買IPAD。結果,沒有。

這至少帶來了兩個問題:其一,很多許諾是不應該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須的,不應該許諾給獎勵。其二,隨便許諾後卻不兌現,一點點蠶食了孩子對你的信任和尊重。日積月累後,你再說什麼話,孩子都不會相信了。這一點都不奇怪。

兌現獎勵只是一個方面,而兌現懲罰則更為重要。

在學校裡,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錯,老師會及時對照規矩給出懲罰。比如,考試敢作弊,會被取消成績,甚至全校通報批評,最嚴厲的甚至是沒法畢業。

同樣來反觀父母對孩子,很多規矩下的懲罰措施都是擺設。孩子沒按照求做,哭鬧耍賴,只要鬧騰得厲害一點,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屈服。別說懲罰了,反倒變成孩子要挾父母了。

長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謂的規矩,哪還有半毛錢作用?逢人還抱怨:我們給孩子立規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這樣嗎?

03

第三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而父母沒有。

這話怎麼說呢?就是老師給孩子們傳遞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形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會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時候卻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卻從不要求自己。

來看看老師的工作狀態。

要求學生不能遲到,老師就會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師和校長,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學校門口等著學生。不值班的老師,則會提前到辦公室準備好上課的材料和工具,上課鈴一響,準時出現在講臺上。

要求學生不能上課隨便講話,老師也有自己的原則。上課不能接打電話,手機都不準帶入教室。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則會加班加點。按時批改完作業和試卷,第二天一早就發給學生。

再看看很多家長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遊戲不玩手機。結果呢?自己成天拿著手機不放。就連吃飯時,都忍不住要摸幾下。這樣怎麼能阻止孩子玩手機?

要求孩子不看電視。結果呢?孩子寫作業時,自己在客廳裡看電視。還開懷大笑。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安心學習?

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求進步。結果呢?自己對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數。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從你身上獲得正能量?

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至少是以身作則的示範。所以老師批評學生時,孩子願意聽,因為老師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家長沒有給孩子樹榜樣,反倒是反面典型。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夠的心理優勢反駁你:你自己都做不到,還來要求我?

04

我是讀西遊的,當然要說一下西遊。唐僧師徒能齊心協力取經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在這裡。唐僧作為老師:第一、給徒弟們立下了規矩;第二、按照規矩有獎有懲;第三、自己以身作則。

先看立規矩。時機把握得好,收徒弟的時候就先把醜話說在前頭;而且規矩立得也準。

對生性暴躁的猴子,唐僧立的規矩是不能隨便殺生,對強盜也不可以隨便下狠手。對貪嘴好吃的八戒,唐僧立的規矩是“斷五葷三厭”,素食可以多吃,葷腥是不能碰的。對一臉兇相的老沙,唐僧立的規矩是“落了發,保持和尚家風”,一心一意拜佛求經。

再看兌現獎懲。別看唐僧文文弱弱的,動起家法也是乾脆利索。

悟空傷人,哪怕是強盜,也違背了佛家的底線,唐僧立即就拿出了法寶“金箍咒”。八戒貪嘴,唐僧也會立即訓斥+恐嚇:“饢糟的夯貨!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對任勞任怨的老沙,唐僧一直都和藹可親。這就是獎懲分明。

最後來看以身作則。相信不會有人懷疑唐僧的取經意志。

面對種種磨難,唐僧惦記的都是:什麼時候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始終給徒弟傳遞強烈的責任心面對種種誘惑,哪怕是女兒國國王,唐僧也絲毫不敢忘本,不近女色、不貪富貴。為徒弟們做好表率。

堅持住了這三點,儘管有81難,也最終圓滿成功。

為什麼老師說1句,頂爸媽說100句?家長好好看看

05

說了這麼多,現在開始給大家上點乾貨。到底該給孩子樹哪些規矩呢?因為小學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這裡就以小學為例,分年級給家長們一點參考。

➤一年級:

1.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3.每晚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

4.早睡早起。

5.按時吃飯、不吃零食,愛惜糧食。

6.愛護書本、愛惜學習用品。

7.自己穿衣服、繫鞋帶。

➤二年級:

1.每天預習半小時。

2.獨立完成作業。

3.認真聽講。

4.自覺閱讀課外書。

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6.吃飯不挑食。

7.早睡早起。

➤三年級: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問題。

3.閱讀課外書。

4.作業乾淨整潔。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安排時間。

7.不吃零食。

➤四年級:

1.自主學習。

2.積極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作業乾淨整潔並且正確率要高。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7.不吃零食,不買三無食品。

➤五六年級:

1.自主學習。

2.積極獨立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5.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6.不去網吧、酒吧。

7.不買小攤販的食品與用品。

06

有人可能要說了:你不是說老師牛嗎?為什麼有的老師卻管不了自家孩子呢?

這話說到點子上了。為什麼呀?當然是因為:老師在學校裡是老師,嚴格按照規矩來辦事,所以能管好班上幾十個學生。

可回到家裡呢,他的身份就變成了父母,他的行為也變成了普通父母的行為。沒有堅持自己作為老師時的那些做法,管不住自家一個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