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的油氣改革

在政策的助推下,獨立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催化了中國油氣行業的新一輪變革。

本刊記者 許夢旖/文

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一度遲滯的油氣產業改革被再次踩下油門,獨立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呼之欲出。

此前的2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9〕6號),取消“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審批”事項。

由此,中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等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油氣勘探格局將被逐步打破,對外油氣合作項目的開發積極性及進度將進一步大幅提升。

油氣勘探新“浪潮”

3月23日發佈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8—2019)》(下稱“《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連續第3年下滑至1.89億噸;原油淨進口量達4.6億噸,與上年相比增長10.9%;原油加工量和石油表觀消費量雙破6億噸,石油對外的依存度逼近70%。

《藍皮書》顯示,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同樣繼續保持強勁增長,2018年,中國進口天然氣消費9038.5萬噸,同比增長31.9%,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升至45.3%。

中國在繼2017年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2018年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藍皮書》預計,2019年,中國天然氣的進口量會達到143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增至46.4%;2019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速將小幅回落,原油進口將繼續增長,原油對外依存度將逼近72%。

對此,2018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油氣企業要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的投入,確保完成國家規劃部署的各項目標任務。

陝天然氣主要負責陝西全省天然氣長輸管網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在陝西省天然氣長輸供應領域居於區域壟斷地位,目前,公司已建成天然氣長輸管道及支專線33條,總里程超過3400公里,具備165億立方米的年輸氣能力。隨著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公司的業績將得以提升。

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陝天然氣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億元,較上年增長17.75%;歸母淨利潤達4.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1%;基本每股收益為0.37元。此外,在2019年,公司擬對輸氣管線折舊年限由20年變更為30年,公司表示,變更後預計將增加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5億元。

另一方面,中國石油2018年在準噶爾盆地沙灣凹陷風險勘探獲重大發現,意味著繼瑪湖十億噸級油田後,新疆油田有望再獲得一個新的大油田。此外,中國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也相繼取得油氣勘探新突破,並在鄂爾多斯、柴達木、渤海灣和松遼盆地精細勘探發現和落實了一批規模儲量。

中國海洋石油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全年油氣淨產量達475百萬桶油當量,年內共獲得17個商業發現,成功評價了17個含油氣構造。其中,在國內,中國海洋石油成功評價了包括渤中19-6和渤中29-6在內的多個大中型優質整裝油氣田,在海外的圭亞那Stabroek區塊獲得5個世界級新發現。中國海洋石油全年儲量替代率達126%,儲量壽命進一步提升至10.5年。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海洋石油淨證實儲量達49.6億桶油當量,創歷史新高,確定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

在政策、資金等各方因素的助推下,中國油氣勘探行業正面臨著全新的格局。

煉化結構過剩

從下游企業來看,煉油產業突出存在著結構性過剩的問題,煉化企業發展呈現分化。

《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油加工量首破6億噸大關,達到6.06億噸,同比增長6.7%;成品油產量3.6億噸,增長3.6%;成品油淨出口量再創新高,達到4608萬噸,與上年相比增長12.8%。

隨著各地企業大型煉化項目的相繼投產,落後產能的淘汰速度與幅度卻並不及預期。

據《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淨增2225萬噸/年,超過全球淨增能力的50%,總煉能增至8.3億噸/年,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72.9%,為全球最低;三大油品淨出口量首破4000萬噸大關,同比增長12.4%。報告稱,2019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淨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能力達到1.2億噸/年。

作為油氣工程建設龍頭企業,中油工程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3.92億元,同比增長12.47%。公司稱,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與上年同期相比完成的工作量增加。同期,中油工程主營業務實現收入212.56億元,同比增長12.42%,其中管道與儲運工程業務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52億元,同比下降26.98%。2018年上半年,中油工程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億元,同比下降79.35%。對於淨利潤的下降,公司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中油工程2016年左右簽訂的部分合同處於執行高峰期,彼時受國際油價的影響,業主投資意願未根本性改善,加之工程建設市場競爭激烈,簽訂的合同毛利率水平較低,致使報告期內在執行的部分合同毛利減少。2018年上半年,中油工程毛利率為7.33%,同比下降3.54個百分點,其中管道與儲運工程業務毛利率5.56%,同比下降3.78個百分點。

海油工程2018年實現營收110.52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歸母淨利潤7978萬元,同比下降83.75%。公司稱,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新簽訂單的增厚帶動了工作量提升,而淨利潤下滑的原因是2018年全球海洋油氣工程服務價格水平仍處於低位。分地區來看,2018年,公司國內營收為80.6億元,同比增長68.4%;海外營收為29.3億元,同比下滑45.9%,主要是2017年Yamal項目貢獻的35.1億元收入抬高基數所致。

管網獨立助推改革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3月19日通過《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之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答記者問時曾同樣明確道,油氣領域將會是重點改革方向,2019年,國資委要以組建管道公司為契機,深化油氣領域改革。

從全產業鏈角度分析,管網有其自然壟斷的屬性,在油氣產業鏈中的位置更為關鍵。

事實上,各大油氣巨頭主導了幹線管道建設,但管網間卻無法互聯互通,各省管網處於條塊分割狀態,區域壟斷特徵十分明顯。由此看來,日前提出推行的管網獨立政策將在油氣改革進程中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據《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至2025年,中國天然氣管網裡程將達到16.3萬公里,基本建成天然氣管道全國基礎網絡,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接入天然氣管網,全國城鎮用氣人口達到5.5億。

《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及,到2020年全國幹線管道總里程將達到10.4萬公里,幹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年,管道總里程年均增速為10.2%。但現實中,因受到2014年、2015年天然氣消費增速下降及“管網剝離”預期的影響,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已建成投產的天然氣長輸管道為7.6萬千米,幹線管道總輸氣能力約為3500億立方米/年,2015-2018年的年均增速僅為5.9%。數據顯示,管道建設進度目前滯後於“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油氣長輸管道主要集中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手中,三者分別佔比69%、8%和7%。

業績快報顯示,作為以焊接鋼管為主業的公司,金洲管道2018年實現營收48.08億元,同比增長24.47%;歸母淨利潤為1.92億元,同比增長18.03%。公司表示,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聚焦管道主營業務,加大營銷力度,降本增效的影響。整體來看,金洲管道財務狀況良好,2018年年末,資產總額為37.63億元,較期初增長15.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22.68億元,較期初增長6.57%。

石化機械作為中國石化唯一的油氣技術裝備研發、製造、技術服務企業,產品涵蓋陸上及海洋鑽完井、採油作業、油氣集輸等領域,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100萬-1400萬元,同比增長16.85%-48.72%。公司表示,因2018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有所回升,油服公司對鑽完井設備及工具需求增加,同時國內重大油氣管道建設項目在陸續啟動,使得公司相關產品的訂單同比增加,收入同比取得明顯地增長,經營業績有所提升。

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將擺脫原有石油公司運銷模式與資本開支的束縛,管網建設速度會得到有力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