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农民富 乡村美

我市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菏泽路径侧记

四月,曹州大地广阔的田野上,处处孕育着村美民富产业强的希望。

逐梦阡陌村美民富

时下,正是北方应季瓜果青黄不接的时候,但在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内,却是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没事儿就摘点咱们试种的西红柿,多吃、多尝尝,才能知道哪个品种的口感好,这个‘艾娃’的口感还可以不?”近日,从蔓藤上摘下个头不大的西红柿,张庆涛往衣服上蹭了蹭就放到嘴里,对棚内的管理人员说到。

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看似“老农民”的样子,却做着实实在在新农人的事儿。200余个温室大棚内,茄子、番茄、辣椒、草莓等蔬菜、水果种植品类齐全。

“咱棚内的西红柿能卖到市场价的3、4倍,靠的就是绿色品牌。今后要把绿色无公害产品的品牌做大、做强,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张庆涛告诉记者。

农产品的采摘、包装、运输等工作需要人工,十里八村的乡亲都在此务工。产业园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农户以土地入股,同时在园区内务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薪工人”。从外出打工到就近就业,百余名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

经过多年产业发展和结构完善,目前,甄庄村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花事正好引凤归巢

喝着纯净水,住在铺设地暖的房间,还有“保姆”悉心的照顾,这样的待遇在农村可不多见。

智能温室大棚内,十几个品种的观赏凤梨花长势正好。

位于郓城县武安镇马屯村的阳光花卉,是鲁西南规模较大的花卉培育示范园,运用国外先进的组培技术,培育的观赏凤梨叶大、花艳、株型高,市场自然有了保障,去年花卉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曾经的都市白领,如今转型成为“育花人”,32岁的何琴是这里的管理者,也是新农人。“做农业需要情怀更需要机遇,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花卉行业面临转型的重要机遇,需要年轻的专业人才,乡村也更需要年轻人。”何琴告诉记者。

除了近20000平方米的花卉培育基地,阳光花卉近年来还流转了4500余亩土地,种植油用牡丹、采用立体套种模式套种绿化树,种植规模有了一定基础。通过产业带动、托管分红,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带动了更多周边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循环经济美丽家园

阳春四月,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满眼青緑、处处生机。

“我们农民还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要想脱贫,最重要的是让人有活儿干。”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王银香组建了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不断完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循环产业链,目前,依靠产业发展培育改良的土地达到十余万亩。

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村民逐渐转变成产业工人。据统计,五里墩村家家户户都有在银香伟业上班的人员,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农村环境条件改善,农民才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随着产业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实现了引进、培养双向流动,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王银香说。去年,企业和浪潮集团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探讨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业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播种希望的季节,我市正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菏泽路径上大步向前。

记者 张 啸 付凤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