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小公园” 南安乡村变公园,村民出门享美景.

近年来,南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工作,并将其列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现有的自然风貌,精心营造了一个个乡村生态景观林,并因地制宜,在全市推广建设“袖珍小公园”,初步扮靓了“村在绿中、绿在景中”的乡村,成功打造了一批高颜值“美丽乡村”。

“袖珍小公园” 南安乡村变公园,村民出门享美景.

农村闲置土地

“变身”生态景观林

一方池塘,连片绿地,一排排树木,一株株鲜花……乐峰镇炉山村的生态景观林已初具规模。谁能想到,这里原先是一片闲置土地,杂草丛生。

这片约10亩大小的生态景观林位于炉山村潘氏五世宗祠前,“以前,这里的古厝无人居住,有的都倒塌了,还有村民在里面养牛,杂草都比小孩高,环境非常差。”今年74岁的村民潘住强说。

于是,2016年底,不少村民提议:“干脆就将这一片整治整治,提升村里的环境。”潘住强是其中之一。潘住强还有另一番考虑:“景观林建成之前,大家吃完晚饭没地方去,都是在家看电视。邻里、亲朋走动少了,感情也就淡了,甚至出现相见不相识的情况。”他希望,这里将来能成为村民联络感情的平台。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潘住强的见识比较广,在他的牵头下,生态景观林的效果图很快就做出来,并贴在宗祠前,供村民们讨论。一两个月之后,几乎所有村民都知道这里将建一片生态景观林。

宣传效果达到之后,村里召开一次会议,40多户村民参加,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菜园地在景观林规划范围内。“我同意建景观林,还愿意把土地都捐出来。”“我也同意,都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我们只要补偿青苗就可以了”……村民们纷纷发表意见,所有人都表示支持。

“这个会议非常短,大约只开了30分钟,没有推诿扯皮,也没有漫天要价。”潘住强说,会后村里马上就组织丈量土地,第二天“青苗补偿费”就发放到所有村民手中,进展十分顺利。

要建生态景观林,可不便宜,钱从哪里来?“不包括村民捐赠实物的,大约花了150万元打造这片生态景观林。”潘住强说,其中93万元是上级财政补贴,其余资金由村里筹措。此时,村民和在外乡贤又发挥了巨大作用,几百、几千、几万元不等的捐款,还有人直接捐实物,有捐石椅、有捐石栏,还有捐路灯。在所有人的支持下,2017年10月,炉山村的生态景观林建成了。

这片生态景观林建成后,每天傍晚,孩子们嬉戏、小伙子们打球、老人们散步,这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潘先生还选择把新房盖在附近,“以前大家都喜欢把房子盖在靠近公路的地方,现在许多人反而更喜欢这里。”据了解,村里已经有4户将房子盖在附近了。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目前,全市依托乡村公园、村庄水系、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等现有的自然风貌,精心选择花化、彩化乡土或珍贵树种长生林,严格按规划营造,共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林77个(村),折合造林面积770亩。种植的主要树种有桂花、茶花、香樟、重阳木、天竺桂、楠木、火焰木、罗汉松、福建山樱花、黄花梨、建柏、凤凰木等群众喜爱的乔木树种大苗,成功打造了一批高颜值的宜居乡村,为建设美丽南安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袖珍小公园”

让村民出门即享美景

没有10亩、5亩成片成规模的土地用于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林,但乡镇又很有干劲对村庄进行美化绿化,怎么办?南安创新提出“袖珍小公园”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建设。

枝繁叶茂的小叶榕,粉红色的樱花,绯红的炮仗花……天气渐暖,每天下午4时许,眉山乡天山村的苏唾阿婆都会从不远处的家里走到位于村中的袖珍公园,或跟同行的老伙伴们晒晒太阳唠唠嗑,或是在健身器材上活动双脚。公园占地2亩多,虽然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长条座椅、活动场地,还设置有公共卫生间。

“阿婆你好厉害啊!这器材你都快甩得飞起来了!”看到苏唾阿婆双手紧握把手,双脚立于踏板,前后交替自然摆动,甚至越摆越高,一点也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一群刚放学准备回家的学生们看后啧啧称奇。

“我每天都要来这里走一走,小公园不仅美观,还方便群众休闲娱乐。”苏唾阿婆说,天山村海拔450米,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留下来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平日里,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都是吃晚饭、看电视、休息,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

“自从村里建了这个袖珍公园,村民们都很高兴,每天来这里散步运动的人很多,有时晚上10点了还有村民在这边休憩。”眉山乡天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土水告诉记者。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眉山前进村小公园也很热闹,或是带孩子遛弯,或是邻里乡亲拉家常;在高田村,村民们最喜欢在村里一棵500多年的古树下,跳起广场舞……“袖珍小公园能最大化利用村庄的小、散、闲置土地,让村民享有多样化娱乐生活。”眉山乡林业站站长黄建生告诉记者,近年来眉山乡大力推广袖珍小公园,目前全乡所有村庄均建有袖珍小公园,实现全覆盖。

袖珍小公园的建设得益于南安对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南安市林业局营林站站长黄达龙告诉记者,2016年年底,他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庄很难腾出一块10亩的土地用于绿化建设。乡镇、村庄都很有意愿开展绿化建设,但苦于没有成片、符合规格的土地。

“哪怕只有1亩地,也能做绿化。”黄达龙说,为此他们提出在村庄建“袖珍小公园”的想法,并形成建设方案,鼓励村庄合理利用闲、散土地建设小公园,每亩补助资金1万元,并提交南安市委市政府申请。

黄达龙表示,袖珍公园拥有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乡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乡环境。此外,大部分村庄在建设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将垃圾堆放点、违章建筑、边角空地变成精致、秀丽的小公园。

方案获得南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于2017年11月8日正式下发。彼时,全市有近20个乡镇(街道)申请袖珍小公园建设,经林业局走访考察,最终确定2017年在13个乡镇建设30个袖珍小公园。

看到有的村庄建设得这么美丽,南安不少乡镇、村庄也行动起来,纷纷整合土地建起小公园。记者了解到,经过2年多建设,像这样的袖珍小公园,南安已有100个。如今,村民走出家门就能享受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庄晓丽 苏明明 黄奕群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