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再迎实质进展,“大北廊”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京津冀将逐步实现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再迎实质进展,“大北廊”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2015年6月26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于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奠定了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雏形。

2016年,大北廊(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区市教育部门签署《教育联盟合作协议》,开创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2019年4月2日,“大北廊”教育联盟召开工作启动会,确定了14项重点工作任务,加深了区域合作,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这也标志着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已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从提出计划到具体落实,从学校交流到学生吸纳,一步步把优质资源实现共享,促进三地教育真正融合有序发展。

此次会议已是2019年召开的第三次关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会议。之前两次会议收获颇丰:1月7日会议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2月26日会议签署了《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再迎实质进展,“大北廊”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放在三年前,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是河北学生和家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已经逐步生根发芽。

通武廊地区试行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三地学生长期同上一堂课,使用同一本教材,采取同样的教学规划,久而久之同考一张试卷会成为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资源的互通,这对河北考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逐步一体化,河北的升学率、教学水平都将会得到质的飞跃。根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中,京津冀三地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呈现明显缩小态势。

这表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如果能够得到更多来自京津冀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都会大大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将辐射环京地区>>>

随着北京副中心的东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会陆续迁往通州,北京二中、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理工附中等4所优质学校已入驻通州办学。北京还将有多家名校在通州设立分校,名校名师资源互通充实了通州的教育资源,使通州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北三县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大局,同时共享外溢资源。通州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政策影响下将也同时辐射北三县地区,共享北京教育福利。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再迎实质进展,“大北廊”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大学已经率先行动,在大厂建立人大附中与附小,与大厂共享教育资源。北京景山学校香河分校、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等名校相继建成,以后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以合作、分校等方式进入廊坊。廊坊也可借助这些名校优势丰富本地教育资源、提升自身教学实力。

与此同时,三地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教育发展,北京市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区转移,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建设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含初中、高中),以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再迎实质进展,“大北廊”教育联盟正式启动

子女教育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起步早、跑得快就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

为了孩子能够享受这些优质教育,家长省吃俭用、加班加点,甚至大房子换成了“老破小”眼都不眨一下,就只为了一套学区房和其周边的名师名校。都知道京津的教育水平高,但是现实中,买一套京津的房子已经很难,更何况京津的学区房?

如今,受益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环京也能享受到与北京一样的优质资源。从名校入驻到帮扶办学再到教师培训,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通汇聚,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

同上一堂课,同考一张卷,接受同样的教育,这些都即将在环京家门口实现。将来环京的学生获得更多京津优质大学的招生名额也是必然,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更多优质人才,北京和天津也会助力河北培养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