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麦区赤霉病预测将大流行,专家提醒:“见花打药”用足药量

农业农村部4月9目发布消息,预测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将大流行,提醒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严防赤霉病大范围流行成灾,赢得夏粮丰收主动权。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就会发生,一旦大流行,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目前,正值冬小麦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关键期。据预测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大部冬麦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预测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将大流行,在黄淮北部、华北麦区将中度流行,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三麦区赤霉病预测将大流行,专家提醒:“见花打药”用足药量

河南、安徽是小麦主产区,近几年赤霉病出现高发态势。在4月8日举办的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指出,当前安徽小麦赤霉病田间菌源数量已满足大流行的条件,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赤霉病大流行,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95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7000万亩次,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3月份预测,赤霉病在豫南、豫东南偏重发生,其它麦区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 2500 万亩左右。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预防“窗口期”短,必须立足于防,综合施策。对此,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丁克坚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从当前来看,开展药剂防控,是关键之举。

一要把握好防治时间,就是齐穗扬花期,“见花打药”;

二要选防效好药剂,如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推行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

三要推荐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

三麦区赤霉病预测将大流行,专家提醒:“见花打药”用足药量

四要科学施药,两次预防要到位,第一次见花打药,要用足药量(按标签上限用药),对足水量,一周左右再开展二次预防。喷药后遇雨要及时补防。要根据田间病虫发生实际,实行总体防治,主治赤霉病,兼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等,达到一喷多防。

据悉,农业农村部近日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并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研判病害流行态势,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同时,对于黄淮北部、华北等赤霉病偶发区,也要重点监测,确保不因监测不到位、预报不及时错失最佳防控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