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薛程峰


蒙古人和鞑靼人的居住地相近,血缘上也有联系,但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先说说鞑靼人。

公元5世纪,在蒙古东北部和贝加尔湖附近有游牧民族生活于此,其中就有鞑靼人。《阙特勤碑》记载“三十姓鞑靼”,是“鞑靼”一词的最早文字出处。

公元八世纪后,鞑靼人开始逐渐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亡,给鞑靼人进入漠南漠北提供了机会。自此,鞑靼人和中原人成为“邻居”。公元842年,已经有汉家文献对鞑靼人有了文字记载。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鞑靼人已经和中原形成了多元化联系,在李克用的军队中,就有数万之众的鞑靼士兵,这些人凶狠善战,为李克用立下了很多战功。

随着鞑靼人的逐渐壮大,他们成为了蒙古高原的主流群体,也成为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泛称(讲蒙古语的部落除外)。

辽国兴起后,鞑靼人被辽国“收编”。辽国人把他们称作阻卜或术不姑,此事在《辽史》有详细记载。辽国在鞑靼人居住地常年驻兵,并且派节度使长期统治,鞑靼人每年向辽国进攻,还要出人丁服兵役。历任节度使对鞑靼人横征暴敛,多次激起鞑靼人的叛乱。公元1012年,鞑靼人一部杀了在任节度使,随后围攻镇州,事态愈演愈烈,公元1026年,所有鞑靼人皆反。

到了金朝鼎盛时期,主要军事行动都针对宋朝。蒙古高原各部族趁机得到了快速发展。阿尔泰山地区的乃蛮部、漠南地区的汪古部、鄂嫩河 克鲁伦河中上游地区的蒙古部、鄂尔浑河上游地区的克烈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塔塔儿部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这些部落日后都曾归顺金朝,但也都有过叛乱。在宋朝的文献记载中,把这些部落统称为“鞑靼”。

再说说蒙古人。<strong>

秦汉时期,东胡压制匈奴的兴起,直到莫顿单于的出现,带领匈奴人奇袭了东胡,使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从此,部分东胡人成为匈奴人的奴隶。另外一部分东胡人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个部族,东胡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时期,曹操讨伐乌桓,使乌桓逐渐衰落,而鲜卑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

西晋时期,鲜卑分成多个部族,包括:慕容部、段部、拓跋部、柔然部、乞伏部等。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先后和拓跋部和突厥系民族交战,最终战败分裂。一部分逃往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另一部分逃到外兴安岭以南地区,成为蒙兀室韦的宗源之一。按照《旧唐书》的记载,“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也就是说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裔。

蒙古分为多个分支,其中在漠北的诸多部落中,出现了一个黄金家族。

成吉思汗让这些复杂的部族变得简单。

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大帝国。从此,这些诸多部族都成为了“蒙古人”,原来个部族的名称都变成了姓氏。而汉家百姓还是习惯统称他们为“鞑靼”,所以,从成吉思汗之后,“鞑靼”一词变成了汉人对蒙古人的俗称。

由于汉家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差异,从“鞑靼”一词中逐渐发展出来两个贬义词:鞑虏、鞑子。


无笔史官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鞑靼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人群,白种人,有一定的黄白混血成分),鞑靼人是生活在欧亚大陆过渡地区的多个族群的泛称,来源比较复杂,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其游牧区域在欧洲人绘制的地图里称之为鞑靼利亚。

附图,1705的鞑靼利亚地图

统称与贬称

鞑靼是古代中原人(始于宋代)对北部国界线境外的各游牧民族的统称,由此发展出来的词有:鞑虏和鞑子,明末、清末特指清朝的满族统治者。东北地区的赫哲族称鱼皮鞑子,鄂伦春族被称为狍皮鞑子、山鞑。

鞑靼(东部蒙古)

鞑靼(蒙古)是明朝时对北元蒙古人的称呼,是草原上正宗的蒙古人。北元分崩离析后,瓦剌(后世称为卫拉特蒙古或者漠西蒙古)先崛起。为了与瓦剌人做区别,明朝人因此将正宗的蒙古人称为鞑靼人。

附图,明朝15世纪时的蒙古高原部落

中国历史上的鞑靼

鞑靼人的兴起要早于蒙古人,其名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当时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北齐与隋朝通过室韦知道鞑靼。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等名。在契丹和金朝统治时期,部分鞑靼人(主要是蒙古语部族)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蒙古人,是蒙古人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在柔然时期(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突厥汗国时期(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九姓鞑靼”等名)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塔塔尔人),只有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尔人接受“鞑靼”这个称呼,而塔塔尔人被蒙古人吞并后,蒙古人并不以此自称。

附图,鞑靼妇女

盛唐时期的室韦分为九部,分布于嫩江与黑龙江交汇处以下的黑龙江河道(那河)沿岸的为达末娄部、达姤部,乌罗浑部和黄头部;居大兴安岭以西者为:居俱轮泊(今达赉湖)南的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鲜部(黑车子室韦);居今额尔古纳河沿岸的西室韦部、大室韦部和居今石勒喀河西岸的为蒙兀室韦部。

附图,室韦

回鹘汗国崩溃后回鹘人或寻求唐朝保护,或西迁至河西走廊、西域乃至中亚,因此不少说东胡语的部落(室韦诸部)进入回鹘旧地,他们逐渐被称为“鞑靼”。唐末大乱时“鞑靼人”逐渐与突厥、铁勒等部融合,在这个过程中突厥语部落成为鞑靼人中的主导者。此时的鞑靼按照文明程度,可分为生鞑靼(黑鞑靼)和熟鞑靼(白鞑靼),生鞑靼以室韦人为主,熟鞑靼以突厥语部落为主。

塔塔尔人是一个包括突厥语、蒙古语部族的部落集团,在宋朝初期发展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部族。蒙古人崛起后,说突厥语的鞑靼部被迫西迁,西迁的路线有两条:一个是伏尔加河流域,另一个是叶尼塞河流域。迁到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与当地说突厥语的钦察人、伏尔加保加利亚人等融合形成了今天喀山鞑靼人;而在叶尼塞河的鞑靼部人则和当地的阿尔泰人、哈卡斯人等融合形成了西伯利亚-叶尼塞鞑靼人。

欧洲、西伯利亚的鞑靼

在俄罗斯和部分欧洲国家,鞑靼泛指蒙古人及在蒙古帝国扩张时期随蒙古人进入欧洲的其他草原游牧民族。“鞑靼”这个名字是拜占庭人用来指代黑海到咸海一带广袤草原上的各种游牧半游牧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的鞑靼之名来源于蒙古草原的九姓鞑靼(九姓鞑靼包括蒙古语部族,突厥语部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说突厥语的鞑靼部民被迫西迁。

现在欧洲人所说的“鞑靼人”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指代,广义指俄境内所有使用突厥语的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而狭义则只指鞑靼族(突厥人的一支)。一开始只有克里米亚的突厥人自称鞑靼,其他地区的鞑靼人在十九世纪才自称鞑靼。其实各个“鞑靼”的名称也是俄罗斯人起的,因为他们只知道用“鞑靼” 来描述突厥、蒙古人。全世界共有57支不同的鞑靼人,但都是同一民族。

附图,油画《鞑靼舞》,克里米亚鞑靼骑兵战斗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蒙古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人群,黄种人)

蒙古人是古代众多的游牧民族融合形成的,主体是讲蒙古语的部落,其远祖可追溯到匈奴和东胡。匈奴单于冒顿击败东胡,东胡逃到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被曹操击败后衰落,而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秃发部、宇文部以及别支柔然等。

柔然被北魏击败而衰落,最终被突厥系民族击败。逃跑的柔然人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部分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

北宋时各突厥系民族逐渐衰落,蒙兀室韦诸部西迁至蒙古高原,号黑鞑靼。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契丹征服鞑靼后,黑鞑靼自号尼伦部。12世纪初,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统一尼伦各部,建立蒙兀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民族君主的称号。

附图,成吉思汗

14世纪中叶,中原的蒙古人退回漠北,明朝将蒙古高原的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后金崛起后,漠南蒙古诸部逐渐臣服于后金政权;18世纪时中国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汗国被清军消灭,漠北蒙古也被征服,自此东亚的蒙古人都在清廷管辖之下。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蒙古族”便取代“蒙古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欢迎交流与讨论!


我没忘记home


其实在以前,“鞑靼人”这个称谓是不存在的。这是13世纪欧洲人在侵略过程中,对突厥人和蒙古人的称呼。“塔塔尔雅”这一称谓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他指的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政治或人种划分。

真正的名字应该是“鞑靼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突厥人,种族不同于蒙古人,居住在中亚地区。在13世纪,大量的鞑靼人加入了蒙古大军,成为了位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这个蒙古帝国被称为金帐汗国。起初,虽然鞑靼人和蒙古人语言不通,但是他们和蒙古人有着相同的游牧生活方式:住在蒙古包里,养牛,骑马。但在金帐汉国时期,所有的鞑靼族人逐渐成为了穆斯林,而蒙古人最终成为了佛教徒。

到了15世纪,金帐汉国的统治分崩离析,分裂出了几个独立的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国、里海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及位于乌克兰南部黑海流域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而西伯利亚这个名字是位于最东部的鞑靼人所起的,叫做“西比尔”。

从那时候起,鞑靼人的语言开始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即使他们说的是同一个名字,也大不相同了。到了16世纪,他们被伊凡四世所征服,随后归顺了俄罗斯。只有克里米亚鞑靼人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并保留了自己的可汗,一直到18世纪晚期,凯瑟琳大帝夺下了黑海沿岸地区为止。在历史上,有很多比较小的群体都被称作鞑靼人,但现在已经寥寥无几甚至灭绝了。

现存最大的鞑靼人群体是伏尔加鞑靼人,他们生活在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喀山市。他们仍然是穆斯林,说着类似于某种中亚语言的突厥语。但是他们身上已然融入了许多俄罗斯人的特点,譬如他们早就住进了俄罗斯人惯住的木屋中。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还有俄罗斯基督教的教名。而由于克里米亚鞑靼人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国,所以他们与土耳其人更为接近。在二战之前,他们一直有着自己的苏维埃共和国,但是由于他们支持的是德国,所以战后就被斯大林流放到了苏联的各个地方。现在,很多人早已经移民土耳其了。

尽管鞑靼人在归顺俄罗斯以后一直被视为二等公民,但是由于他们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有不少人一路晋升到了显赫的地位,甚至当上了贵族。有很多俄罗斯人都有鞑靼人的血统或姓氏,譬如:布拉托夫、穆拉托夫、阿克汗托夫、拉可汗曼尼诺夫等等。有趣的是,早在15世纪就有些鞑靼人在波兰定居了,可是波兰鞑靼人的数量依然少得可怜。

如今的蒙古人几乎与鞑靼人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了。他们住在中国北部的独立的蒙古共和国内。虽然也受到了一些来自中国的影响(比如佛教),不过蒙古人仍然保留着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既便进入了21世纪,他们依然住在蒙古包里,几乎没有农业,基本上靠畜牧业为生。


小鸽子看世界


鞑靼是对出现在欧亚大草原的不同游牧民族的的泛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民族或者挺稳定时期,只是一种统称,现在一般指曾经被欧洲曾经被金帐国统治过的突厥和蒙古后裔。


现代蒙古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被我国和俄罗斯包围,蒙古国曾经有一段很辉煌的历史,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横跨欧亚两陆,所到之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西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偌大的领土被分成了诸多金帐国,而蒙古在历史上曾被多个民族统治,在我们的一般概念中蒙古人和游牧民族是一个种族,但其实不是的,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只能说区别不大,或者说区别在于地理及原生民族方面,在鞑靼的定义中,泛指“在欧洲被金帐国统治过的游牧民族和蒙古后裔”,这里就不能发现,鞑靼是那些生活在欧洲的游牧民族,而蒙古人大多生活在亚洲西北部,地理位置及分布是最大的不同,并且鞑靼是指被征服的民族,而蒙古则是征服者。



而现在的鞑靼人一般则指生活在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的民族,而蒙古人则指生活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


历史伶俜者


鞑靼是对地母所生巨人系的称词,是地母神与天父神战斗的主力,天父神的主力是各神祗。天神产了人,地母产了怪物,后世统称:神.神祗.人.动植物.怪物.魔。各神话依此格式编构。

人灵有两式。一仿神,一仿魔,过渡型是鬼妖怪。后世肉体也有了过渡型,即轮回于:人动植物人之间摆荡,只不过道教愿用托生述,佛教愿用轮变。

鞑靼用于种族称词,同汉族用戎狄夷蛮称自四周各种族一样,归我文明,其他人都蛮的认定划分形式。属以我为中心确定一切的方式方法。

也就是主导人群对非主导人群的卑视称呼。如欧亚间流荡人群的吉卜赛人一样。

但鞑靼人廷多的,从而被强势人群纳入用于争战,从此定名。

鞑靼人沿北冰缘一线向东迁入,使地中海一带土著向西北东三向扩延,但都是由强势人群狭持而争战他人群迁移扩散的。

鞑靼人从未成过主导人群,仅被用于争战而有名,现几乎全溶入其迁入地区主流人群内,显示不出来了。

但其人分布跨亚欧大陆,主要在地中海一带至俄国蒙古族区域。

同蒙古族是外来人群又溶入的关系。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鞑靼人和蒙古人的区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资料,将从名词的定义和历史起源两个方面来论述二者的区别仅供大家参考:

从定义上看

鞑靼人指的是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广义可指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也是中国古代对一些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属于蒙古-突厥系统。鞑靼人分为白色人种鞑靼和黄色人种鞑靼,白色人种鞑靼指的是操突厥语族的民族(如塔塔尔族),黄色人种鞑靼指的是操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的民族。

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历史起源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自中国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原名为Tatar,本是居住在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语族部落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732年突厥文《阙特勤碑》,称Otuz-Tatar(三十姓鞑靼),系概称突厥东面、契丹之北的蒙古语族诸部,当因其中Tatar部最强故有此名,大抵相当于汉籍中的室韦。735年的突厥文《伽可汗碑》还载有 Toquz-Tatar(九姓鞑靼),谓其曾与Toquz-Oghuz(九姓乌古斯)联合反抗突厥。8世纪中叶,九姓鞑靼又与八姓乌古斯联合反抗回鹘,其活动地域已到色楞格河下游及其东南一带。此后,鞑靼人逐渐向蒙古高原中部、南部渗透;840年回鹘汗国的灭亡和回鹘西迁,为他们提供了更大规模地进入大漠南、北的机会,“达怛”之名开始出现在842年的汉文文献中。唐末,漠南鞑靼数万之众被李克用父子招募为军进入中原,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权力角逐。同时,九姓鞑靼则据有原回鹘汗国腹心地区鄂尔浑河流域。随着鞑靼人取代突厥语族部落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鞑靼一名也渐演变为对蒙古高原各部(包括非蒙古语族部落)的泛称。

蒙古的起源:据记载,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所以通过这两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鞑靼人中的一部分群体与蒙古人同宗同源。


少年说娱乐


鞑靼人是音译,也叫塔塔尔,辽金时期草原六部之一。塔塔尔人的领地在在内蒙阴山一代,当时塔塔尔人常跟辽金贸易往来,算是六部里比较富裕的。蒙古人发源于斡难河、不儿罕山之际,在现在的贝加尔湖东南方一代。蒙古部跟塔塔尔和蔑儿乞部是世仇。


银河可汗


中国的鞑靼与俄罗斯鞑靼不同。中国的鞑靼可泛指所有西北游牧民族,包括蒙古,瓦剌,突厥,柔然,回鹘,甚至在某一时期,女真也被称为鞑靼。中国还根据文明程度分熟鞑靼和生鞑靼,根据相貌分黑鞑靼白鞑靼。而俄罗斯鞑靼就单指分布在南俄的突厥人,我看过一篇文章,起初蒙古和突厥统称为鞑靼,后来为更好管理,将白种信仰伊斯兰的称为鞑靼,白种信仰基督教的称为楚瓦什,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在高加索地区的为巴什基尓,将黄种信仰佛教的称为卡尔梅克鞑靼,再后来将鞑靼去掉就叫卡尔梅克,中国新疆的塔塔尔族就是俄罗斯鞑靼族。


珲春国防一哥


典型的不懂装懂,中国古代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比较复杂,而且游牧民族受地域限制,基本上都是部落文化。所谓匈奴,突厥,室韦,蒙古等都是统一之后这么称呼,并非真正的统一血统。而且后面崛起的大帝国往往都是之前帝国中的一个部落。因此,鞑靼,蒙古虽然广义上都和蒙古有关,但不一定是同一个血统


wwworm


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仇家塔塔尔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