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控流保学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动率历年增大,控流保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学习有很大的压力。不少职校生进校时,成绩低下,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较差,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辍学。

职业意识淡薄。家长教育观念淡薄,很少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孩子择业时,听之任之。

二、学校方面原因。管理上质量上不过硬。校园环境,教学硬件设施差。由于各校盲目扩大规模,生源相对减少,各校在招生过程中相互诋毁,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忽略应用技术精、硬的培养,忽略学校特色的建设。给职业教育蒙上了阴影。

三、社会的原因。“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给职校就业增加压力。一些用人单位,不把职校当作门槛。认为不学也可以,不如降低薪酬招社会人员,使职校生学了专业无用武之地。

针对上述现状分析,建议:

一、 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知道职业教育在当前教育中重要地位。职业学校可以从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 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发实施,到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再到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定》等方面来加大宣传。也可从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来谈“十一五”人才发展战略方面来体现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 要将职业教育办好办精,办出品牌。当前,防止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一拥而上,冲击正规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站在社会,学校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努力办出职业教育的品牌。各学校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设专业,开设精品专业,精品实习基地。

三、 学校关注生源的同时,要全力注重学校管理的提升。其实招生、留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学生也留不住,管理得好,招生也容易学生也不会走。我觉得职校管理应该搞点特色。要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班主任的定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各职校要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四、 在教育教学方面要注重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对职校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职校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职校的班主任,科任教师,专业教师,应适应社会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学生所喜欢的,教学生感兴趣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让学生乐学,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陕西省人民政府交办意见

<table> <tbody>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 交办日期:2015-02-02
复函时限:2015-05-04/<tbody>/<table>

承办单位复函

<table> <tbody> 类别:B 陕西省教育厅签发人:蔡钊利 陕教函〔2015〕207号 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700号
提案的复函/<tbody>/<table>

肖云儒委员:

您提出的《中职学校控流保学迫在眉睫》的提案(第7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您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原因的分析非常全面,对控流保学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落实,尽快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使学生“愿意来、留得住、乐于学、能成才”。

一、抓宣传,重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作用,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论断,宣传今后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举措,宣传职业院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创业典型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使各级党委政府更重视职业教育,各级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更支持职业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更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学生和家长更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用人单位更乐于接收职业院校毕业学生。

二、抓整合,优布局,完善中职教育体系。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学校数量多、资源散、规模小。对此,省政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近几年围绕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意见》,决定到2016年7月底前,将现在全省567所中等职业学校优化整合到300所左右。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落实省政府要求,推进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逐步整合掉规模小、管理差、质量低的学校,支持建设好保留下的学校和一批优质特色专业,使学校规模、布局更科学合理,专业布局更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抓改革,打通道,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学生不愿意上中职学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往接受高职教育的通道不宽,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机会渺茫,无法实现高学历就业。从今年起,我省将深化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分类考试招生,招生规模将占到省内高职院校在陕招生数的50%,2017年将成为主渠道。这意味着更多的中职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参加普通高考就可以进入高职学习。此外,今年将大幅提高“三校生”本科招生计划1000名,将在校学生专升本计划由5%提高到15%,积极推进14所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试点。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吸引初中毕业生上中职学校,为现有的职业院校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高学历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四、抓骨干,树品牌,打造中职教育“第一梯队”。今后几年,我省将在现有的国家、省级示范校基础上,通过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教学改革、推进信息化、实施国际合作等,在全省创建20所高水平示范中职和30所特色中职学校,平均每个市有3-5所,建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特色、就业好、声誉高”的品牌学校,形成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第一梯队”,示范引领全省中职教育发展,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抓管理,提质量,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为解决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重招生、轻管理及重规模、轻质量问题,今年我省将实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校的管理,强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促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继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单位愿意要,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上中职学校,实现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我省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感谢你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