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孫成龍的故事

望孫成龍的故事


清朝初年,江南涇縣桃花潭村,有位讀書人,名叫林慕淵。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一直考到四十多歲,卻連個秀才都沒能考中,無奈之下,他只好辦了個私塾,以教書為生。

自己考取功名無望,林慕淵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後人身上,但他只生養了兩個女兒,膝下並無一子,而女子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林慕淵所指望的後人,是他的兩個外孫:程小山、陸小楓。

林慕淵的大女兒,嫁在涇縣的鄰縣——青陽縣,生有一子,叫程小山;而他的小女兒,也嫁在青陽縣,生有一子,叫陸小楓。那程小山和陸小楓,是同年出生,而程、陸兩家,相距不過十里。

打兩個外孫三歲起,林慕淵就不斷地提醒兩位女兒女婿,讓他兩個外孫讀書。等兩位外孫長到五歲時,林慕淵將提醒改為了催促,並提出,要在自己的私塾裡,親自教他倆讀書習字。但他的女兒女婿們哪裡捨得讓兒子遠離身邊?於是,就各自將自己的兒子送入了本地的私塾,以落個耳根清淨。

日子過得真快。這一年,程小山和陸小楓雙雙長到了十八歲,到了該去考取功名的年紀。林慕淵再次使出撒手鐧,不斷地催促女兒女婿們,讓兩位外孫去官府報名,參加功名路上的第一場考試:考秀才。女兒女婿一想:如果不讓程小山和陸小楓去參加考試,那他老人家的嘮叨還能有個完?於是,趕緊讓程小山和陸小楓去官府報了名。

聽說兩位外孫報了名,林慕淵樂壞了,他連忙將家裡所有好吃的東西給分成了兩份,然後不辭辛苦地,送到了兩位外孫的家裡,囑咐他倆敞開肚皮吃,將身體養得壯壯的,以便在考場上拼出個功名來。他還饒有興趣地,憑著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的經驗,模仿著出題,試了一下兩位外孫的實力。不料,兩回試下來,林慕淵的心,竟徹底地涼了。

原來,程小山在答題的過程中,不停地抓耳撓腮,硬撐著寫了半截,就再也寫不下去了,而且,在那篇半截子文章裡,還錯別字一大堆;而陸小楓在答題時,雖然沒有抓耳撓腮,但他卻抓了不止二十回頭皮,最後,總算勉強寫完了文章,而林慕淵捧起那篇文章一看,心裡頓時有了數:只能說語句還算通順,而其他方面,卻是啥也談不上了……

回到家,林慕淵失望得一連半個多月都打不起精神來,心想:看來,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那八字還不見一撇的曾孫輩身上了。

林慕淵不知道,其實,他的兩位女兒和女婿,從未指望過自己的兒子會考上什麼功名,因此,在平日裡,從未督促過他們用功讀書。再加上那兩傢俬塾裡的先生,自身水平很一般。如此一來,那程小山和陸小楓的書,能讀出個啥樣來?

一個多月後,考試結果下來了,讓林慕淵差點兒驚掉下巴的是:程小山和陸小楓雙雙考中了秀才功名。以自己飽讀詩書的功底,尚且屢戰屢敗,那兩位寫起文章來或錯別字連篇、或寡淡如水的外孫,憑啥頭一回參加考試就中了秀才,林慕淵百思不得其解。

不解歸不解,兩位外孫考中秀才,實現了自己多年不曾實現的夙願,怎麼說,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林慕淵連忙親自將兩位外孫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然後四處散發請柬,聚齊親朋好友,擺下酒宴,熱熱鬧鬧地歡慶了一番。

在喜宴上,乘著酒興,林慕淵拉著兩位外孫的手,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倆加緊準備,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為朝廷即將在省城舉辦考試,錄取解元、會元、舉人,然後在京城舉行殿試,錄取狀元、探花、榜眼、進士。就聽林慕淵語重心長道:“小山、小楓,我不敢指望你們中狀元、榜眼、探花、進士,也不指望你們中解元、會元,但是舉人,你們好歹得給我考兩個回來!”

不久,程小山和陸小楓去省城參加考試了。林慕淵日夜等待著從省城傳來的好消息,他常常站在村口,手搭涼棚,向大道上張望。

那一年,在桃花潭村,恰好有一位姓萬的秀才也去省城參加了考試。萬秀才是林慕淵的鄰居,他雖然比林慕淵年輕了近二十歲,但林慕淵知道,萬秀才的學識,遠在自己之上,所以,在平日裡,林慕淵很是樂意與他一道談古論今。在林慕淵看來,萬秀才去省城考中個舉人,那是“十個指頭捏田螺一一十拿九穩”的事情,說不定,他還會中個會元回來,然後去京城參加殿試呢。

這一天,老天下起了大雨,還颳起了大風,林慕淵不顧老伴的勸阻,撐著傘,來到了村口。只見在大道的盡頭,有一個小黑點兒,慢慢向村口這邊移了過來。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工夫,那個小黑點終於移到了村口,當然,此時,那個小黑點已經變成了一個人,手裡舉著一把破傘,背上揹著一隻書箱,渾身上下被淋得如同一隻落湯雞一般。林慕淵揉揉眼睛一看,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從省城趕考歸來的萬秀才。

林慕淵連忙迎上前去,問萬秀才考得怎樣?就見萬秀才嘆了一口氣,道:“唉,榜上無名啊。連個舉人都沒能考中,慚愧啊,慚愧!”

聞聽此言,林慕淵吃了一驚:連博學多才的萬秀才都名落孫山,自己的那兩位外孫看來是更沒指望了。他急忙問道:“我的那兩個外孫不知是否榜上有名?”萬秀才看了林慕淵一眼,然後回答道:“程小山和陸小楓也都沒有考中舉人,而且,我勸你以後也不要讓他們去考了,因為,那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啊!”

聽了這話,林慕淵不高興了:“萬秀才,你何出此言?不管咋說,我那兩位外孫也都是秀才呢!”萬秀才道:“這次去省城參加考試,我碰巧和你的兩位外孫住進了同一家驛館。一天晚上閒著無事,我去了他們的房間,試了一下他們的才學,才知道,他們根本算不上讀書人。”

林慕淵更不樂意了:“萬秀才,你咋這樣說話呢?我那兩位外孫好歹是正兒八經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秀才!”卻見萬秀才跺了一下腳,道:“林老,您怎麼還沒弄明白呢,朝廷有規定,考秀才時,每個縣考上本縣頭三名的童生,必須錄取為秀才;而青陽縣地處深山、人煙稀少,哪有多少讀書人?今年,青陽縣參加秀才考試的童生,不過十多個人,你的兩位外孫,分別考了第二名、第三名,矮子裡面選將軍,他倆被錄取為秀才自然毫不奇怪。”

林慕淵細細一琢磨,這才明白,自己的兩位外孫之所以能夠考中秀才,確實是萬秀才所說的那麼一回事。其實,他早該想到這層道理,但因為當時被喜訊衝昏了頭腦,顧不上往這方面細想而已。

一個月後的一天,林慕淵正在家裡喝茶,兩位女婿忽然急匆匆地走進門來。原來,程小山和陸小楓自從去省城參加考試後,一直沒有回家,他們的父親以為他倆在外公家逗留,於是就結伴尋了過來。

林慕淵頓時著起急來:同是參加考試的萬秀才已回家一個多月,而自己的兩位外孫,卻至今不見蹤影,莫非在外面出了啥意外?

此時的林慕淵心裡頭哪裡還顧得上惦記什麼功名,只恨不能馬上就能見到兩個外孫。他和兩位女婿商量了半天,決定第二天一早,仨人一同趕往省城,去尋找程小山和陸小楓。

傍晚時分,一家人正圍著桌子,一邊無精打采地吃著飯,一邊唉著聲嘆著氣。忽然,門被推開了,進來了兩位小夥子。林慕淵瞪大眼睛,仔細一看:那兩個小夥子可不就是程小山和陸小楓嘛!兩人比趕考之前,瘦了許多,也黑了很多,但卻顯得更精神了。

望著林慕淵既高興又不解的目光,程小山慚愧道:“外公,是這麼一回事……”

原來,放榜那天,程小山和陸小楓見自己榜上無名,就收拾好行李往家裡趕,誰知,剛出省城,一不留神,盤纏被小偷給偷了個精光。這事要是發生在別的秀才身上,那麼,他們恐怕只能一路乞討了,但程小山和陸小楓,卻無需那樣低聲下氣。

程小山家有五十多畝田地,在家時,他常常幫父親幹農活,早就練就了一身好力氣和一手好莊稼活。丟了盤纏的當天,他就找了一戶人家打短工,掙下的工錢,除去解決他和陸小山的口腹之需外,還有節餘。而陸小楓家開了一家日雜店,陸小楓從小耳濡目染,對做生意很感興趣,常常幫他父親看店,因此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早就積累下了一套生意經。他利用那節餘下來的錢,販東西去集市上賣,使小哥倆又多了一筆收入。半個月後,他倆湊齊了盤纏,於是動身回鄉。考慮到遲歸了一個多月,怕外公著急,所以,他倆未先回家門,而是直接趕到了桃花潭村……

聽完程小山的一番話,林慕淵不禁喃喃道:“回來了就好啊,回來了就好啊……”

從此,林慕淵沒再兩個外孫和女兒、女婿面前提過考取功名一事。而程小山和陸小楓,從此一個種田,一個經商,並且很快就都成了親,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林慕淵常常心滿意足地跟鄰居們這樣閒聊道:“我那兩位外孫,有出息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