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什麼規定不能給1-2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

啟航是個一年級的小男生,每天都有家庭作業。但是他總是不能很好地握筆,尤其是媽媽在旁邊糾正時候,他就很容易手癢,有時候整個胳膊都會發癢。媽媽一看見他字寫得不好就吼:“橫要平,豎要直…..哎呀,你怎麼這麼笨,為什麼別人寫得那麼快那麼整齊,你就寫得這麼亂還這麼慢。”每當媽媽衝他吼的時候,他腦子就亂了,突然就會感覺腦子一片空白。媽媽有時候生起氣來還會打人,打得很疼,打完了以後媽媽就站在那裡,她總是預判著啟航因為捱了打就會去做該做的事。可是啟航只是躺在地上,抱著頭哭:”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媽媽沒有感覺到他身上的疼痛,反倒認為他是在裝,但是啟航真得沒有裝,他腦子一片混亂,只有身上的疼痛讓他機械地說著”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媽媽並不知道現在他已經沒法正常思考,更不可能做出她期待的事情了。

教育部為什麼規定不能給1-2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

有很長一段時間朋友圈流行這麼一段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還有些極端事件,比如因輔導作業中風的,心臟病發作的,甚至還有命喪黃泉的。人們議論這類事件時總會帶著調侃的意味,但是有這種經歷的母親一定都知道背後有多麼辛酸。

教育部已經明確規定:1-2年級不允許佈置作業。但是這一規定卻得不到很好的落實。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規定呢?今天我從腦科學和神經學的角度來解釋下。

啟航正好上一年級。按規定他是不應該有家庭作業的,但是老師還是佈置了很多,她的媽媽也知道教育部的規定,但她還是不假思索地選擇配合老師的安排,這也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的家長會做出的選擇。啟航是一下智力正常身體健康的孩子,但是我們來分析下他在寫作業過程中的表現。

1、不能很好握筆。這當然須要練習,但是如果作業量超出他的負荷時,他會著急,而練習運筆需要情緒平靜、壓力較小的情況下進行才更有效。

2、媽媽在旁邊糾正時,他會手癢,甚至整個胳膊會癢。這其實是孩子的自主神經還比較弱的原因,小學1-2年級要加強體育鍛煉,騎車,打乒乓,但是如果放學後孩子面對難以完成的作業,再加上吃飯洗澡,還要保證睡眠,那麼孩子每天用在鍛鍊上的時間就難以保證。

教育部為什麼規定不能給1-2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

3、 按我們成人的邏輯思維,做得不好捱了打那隻要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應該馬上去乖乖寫作業,這也是啟航媽媽的預判。但是啟航卻只會一邊哭一邊說“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並沒有做出如媽媽預期的行動,媽媽更加生氣,認為他是在裝。但是媽媽並不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發育狀態。我們往往很瞭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卻不瞭解孩子的大腦狀況。從橫向看人的大腦,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情感;從縱向看,上層大腦負責三思而行,下層大腦則與衝動、直覺和求生本能有關。左右腦協調運作,一個人才能身心健康。但是6-7歲的孩子大腦發育的水平並不高。捱打以後的啟航只會哭,並沒有做出合乎邏輯的行動,是因為右腦的情感情緒以及下層大腦的衝動、直覺和求生本能完全控制了他,而左腦歲責的邏輯以及上層大腦負責的三思而行卻一點也發揮不了作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左右腦的協調性和成人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大腦的整合,左右腦的協調運作需要豐富的體驗來完成。而我們卻用督促一個大腦水平還如此稚嫩的孩子寫作業來取代豐富的體驗,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啊。

教育部為什麼規定不能給1-2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

備註:關於如何給孩子豐富的體驗幫助孩子整合大腦,促進左右腦協調運作的話題見下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