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漲貨幣基金節節敗退 “坡腳”天弘基金前途幾何

股市大漲貨幣基金節節敗退 “坡腳”天弘基金前途幾何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張艾 洪力

今年A股的火爆行情讓投資者頗為振奮,在賺錢效應的影響下,就連銀行儲蓄存款也有所流入,但同時這也讓靠貨幣基金起家的天弘基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挑戰,簡單來說,就是蹺蹺板效應。

眾所周知,天弘基金早年靠餘額寶實現了爆發式增長,然而在目前互聯網理財越來越開放的情況下,餘額寶早已不是投資者現金管理的唯一選擇,一方面市場蛋糕被不斷蠶食,而在股市大漲和貨幣政策偏松之餘,貨幣基金收益率也逐級下滑,二者相加可謂對天弘基金形成前後夾擊之勢。而縱觀天弘基金,除了靠貨基規模享受巨大紅利外,其在權益產品投資上卻毫無建樹。

餘額寶大蛋糕逐漸縮小 天弘轉型多年收效甚微

曾幾何時,餘額寶在互聯網的帶動下成為公募基金領域的一匹黑馬,也由此成就了天弘基金公司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弟,一躍成為公募規模老大,並霸佔規模排行榜多年。可問題是,公募基金領域向來以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為真功夫,對於憑藉互聯網同時還以貨幣基金這一固收產品成為網紅的天弘基金來說,業內也是多有不服。

不過理性的看,天弘基金的成功不僅是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同時也乘了當年貨幣荒的東風。《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2012年時,天弘基金旗下的貨基規模僅有7.16億元,2013年6月,天弘基金聯手螞蟻金服推出了餘額寶,並在互聯網的帶動下迅速傳播,憑藉著操作簡便、低門檻、零手續費、可隨取隨用、理財等多種功能,規模躍升至當年底的1861.89億元。

恰在此時,國際市場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帶領下的影響也傳導至國內市場,並在國內上演了“貨幣荒”。一時之間,餘額寶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2013年的年化收益率高達6%以上,與此對應的是,當年滬指跌幅為6.75%。此後,餘額寶憑藉在互聯網上的“一家獨大”規模不斷增長,直到2018年,管理層意識到其流動性風險,並倡導公募領域的其他貨幣基金大力“上網”。

2018年5月3日,餘額寶新接入博時、中歐基金公司旗下的“博時現金收益貨幣A”、“中歐滾錢寶貨幣A”兩隻貨幣基金產品,這也標誌著餘額寶獨享互聯網貨基蛋糕十大的終結,到2018年年底,天弘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基規模已經達到了1.3萬億,值得注意的是,這比2017年的1.7萬億下降明顯,而從天弘基金的非貨基規模僅佔其總規模的2.9%,也就是說天弘97%的資產都以貨幣基金為主。

除了規模的下降以外,貨基收益率也早已不再高高在上。經過了2013年的貨幣緊縮之後,國內外再次迴歸到了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也導致貨幣基金收益率節節下滑,到2018年,餘額寶的收益率已經跌破3%,而近期餘額寶的收益率更是跌破2.5%。

2019年股市一片火爆,而根據媒體的報道,在A股大漲期間,場內貨基的份額下降非常明顯,而據基金業內人士透露,其觀察到的銀行存款最近是有‘搬家’入市跡象。種種現象都已經透露出天弘基金靠貨基獨撐的現狀已經十分危險。

其實,天弘基金管理層也早已看到這種危險,並早早就計劃著轉型,試圖擺脫對貨基的依賴,可上面提到的數據已經讓人很清楚的看到,天弘想要擺脫貨基的轉型之路實在艱辛。

新董事長談轉型 雷聲大雨點小

2015年2月份,天弘基金髮布公告,井賢棟擔任公司新董事長,原董事長李琦任期屆滿。上任之初,井賢棟就對外表示要推動天弘的轉型,並提出而首當其中的就是擴充產品線,提高權益類、指數類產品佔比。

但從《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的統計來看,截止最新的情況,天弘基金旗下的貨幣基金數量有9只、債券基金數量有22只,股票和混合這類權益基金數量有42只。別看數量上,權益基金似乎多出不少,但從資產規模看卻絲毫不佔優勢。這42只權益基金的總規模僅有156.5997億元,而貨幣基金的規模有13061.1602億元,再加上220.8254億元的債券基金,天弘旗下的權益產品在公司內依然微不足道。

而時間上,僅有5只權益產品成立於2015年以前,2015年當年成立的權益產品數量達到了29只,2016年成立2只、2017年成立3只、2018年成立3只。很明顯,多數權益產品都是在井賢棟2015年新官上任時成立的,但此後就變成了虎頭蛇尾,而且這些數量還是各份額分開來看,如果合併看的話,2015年之後的權益基金數量更少。

而且在42只權益基金中,有22只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剩下的20只才是凸顯公募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的主動管理型產品。

從累計收益看,42只權益基金裡面又有21只虧損,佔比達到半數。而成立於2015年的天弘互聯網混合至今累計虧損達36.29%,虧損幅度甚至超過了同年成立的指數型基金。身為互聯網主題基金,其主要持股都為成長股,這也是其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從成立到2018年年底這段時間,天弘互聯網混合只在2017年時盈利了17.66%,而在2016年和2018年的股市下跌階段,這隻基金的虧損都遠遠高於同類均值和指數。雖然,今年憑藉成長股的超跌反彈,基金淨值上漲了24%,但回本的路途還是遙遙無期。

而天弘互聯網混合這隻基金的首任基金經理目前都在該公司任職,這就是肖志剛、田俊維二人。從基金經理變動情況看二人的合作看,2015年6月到7月僅一個月時間,就虧損了30.25%,當然也正趕上股市高位回調,不過1.2%的認購費和1.5%的年度管理費已然收入囊中,虧損則由投資者承擔了。

肖志剛和田俊維目前的管理經驗是5年多和3年多,不過當時還僅僅是初出茅廬。雖然此後又陸續增加了姜文濤、陳國光、吳明鑑管理,但對業績依然沒有多大幫助。從去年12月8日,陳國光首次獨自管理天弘互聯網混合,這才受益於反彈行情。

早年,陳國光一直從事研究工作,並在其他基金公司任職多年,現任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但從歷史管理業績看,與同類平均水平相比似乎也是表現平平。

固收思維難破 8只權益基金年內跑輸同類均值

目前管理21只權益產品的基金經理共有13人,分別是劉盟盟、郭相博、陳國光、谷琦彬、肖志剛、姜曉麗、錢文成、王昌俊、李寧、田俊維、張子法、沙川、陳鋼。但從今年內的業績表現看,其中8只產品的盈利跑輸了同類均值水平。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今年內主動管理型權益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可天弘裕利C、天弘裕利A、天弘新活力、天弘惠利、天弘通利、天弘安康頤養、天弘價值精選、天弘週期策略的收益全都不及均值,而前6只基金更是連10%都沒有達到。

以天弘新活力混合為例,該基金今年才獲得了1.24%的收益。身為混合基金,其資產配置的高彈性給了基金經理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準確與否尤為重要,別看其累計收益有15%,但年化也還不到4%。而且從2015年成立伊始,基金經理就始終把這隻混合基金當做債券基金來管理。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在其資產配置明細中發現,天弘新活力混合的股票資產佔基金淨值比例鮮有超過10%的情況,反觀債券類資產卻基本都超過了70%。這也就難怪在今年股市大漲的前幾個月裡,這隻基金始終無動於衷了。

與其情況一樣的還有天弘裕利C、天弘裕利A、天弘惠利、天弘通利、天弘安康頤養等基金全都是打著混合基金的旗號,做著債券基金的買賣。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混合型基金在投資者認購時需要繳納1%的認購費以及每年0.6%的管理費,但債券基金卻沒有認購費,而管理費每年僅收取0.3%。

如此一來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天弘基金旗下的多隻產品都是以債券基金的操作變相多收取投資者不少費用。

而天弘價值精選年內僅上漲了10.43%,根據去年四季度的持倉看,其並沒有債券資產,但股票資產也僅有伊利股份一隻,佔基金淨值的比例0.17%,今年業績不佳很可能也是因為加倉幅度不大造成的。

天弘價值精選的基金經理是田俊維,目前管理經驗也僅有3年多,其歷任券商研究員多年,2013年6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後,繼續擔任TMT行業研究員,直到2015年6月擔任基金經理。但不幸的是,第一次擔任基金經理就遇到了天弘互聯網混合,導致任職回報虧損35%,其後管理的天弘文化新興產業,雖然在2018年也虧損了14%,但受益於2017年牛市和今年的反彈,至今總算得到了正回報。

總的來看,這6只年內業績跑輸的主動權益產品涉及的基金經理有姜曉麗、錢文成、王昌俊、田俊維、陳國光、谷琦彬,佔到天弘旗下管理主動權益產品的基金經理總人數一半以上,固收產品的管理意識牢牢佔據著天弘旗下核心投研人員的思維,短期內,想擺脫固收的標籤幾無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