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這些問題事關統戰、事關你我!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这些问题事关统战、事关你我!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这些问题事关统战、事关你我!

3月1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關於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兩岸關係、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問題,李克強總理如是說:

財新週刊記者

我想提問關於減稅降費的問題,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減稅降費的舉措,不少企業家反映企業稅收依然很重,今年政府出臺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我想請問您認為企業能得到實惠嗎?財政可持續嗎?

李克強

近幾年我們利用營改增等載體,平均每年給企業減稅降費一萬億元,三年三萬億元。應該說,我們減稅的規模是比較大的,今年下決心要進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把增值稅和單位社保繳費率降下來,減稅降費紅利近兩萬億元

。這可以說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性舉措。

這樣做有利於公平,因為按照規則各類所有制企業普遍能從減稅費中受惠,而且政策效率很高,一竿子插到底,直達市場主體。4月1日就要減增值稅,5月1日就要降社保費率,全面推開。我看還沒有其他辦法比這種辦法給企業帶來的感受更公平、更有效。

剛才記者問,這樣做財政可持續嗎?這我們也是認真算過賬的。我們是給製造業等基礎行業、給帶動就業面最大的中小企業明顯減稅,這實際上是“放水養魚”、培育財源。我們前幾年營改增過程中起先也是財政減收的,但後來稅基擴大了,財政收入增長了。現在看,我們還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這也是一項改革。從趨勢看,應該給實體經濟、給企業讓利,讓他們在國民收入分配的蛋糕中的比例更大,這樣能更多帶動就業,讓就業人群增加收入。為此,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就要讓利,政府的存量利益也要動,得罪人也要動,讓利於企業,讓利於民,這樣財政才更可持續,反過來講可能就要打問號了。我們這樣做,不是說在預支未來,恰恰是在培育未來。

新華社記者

總理您好。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提出了改革要再出發,現在國內外對中國加快改革有許多新期待。請問總理,今年改革會有什麼具體的行動?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會有哪些新舉措?

李克強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惠及了億萬中國人民。這條路我們會繼續走下去,而且應該越走越深入、越寬廣。也就是說,我們要繼續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政府要堅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以實際行動、具體舉措讓改革成果不斷顯現。

政府的改革應該是更好地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要圍著市場做文章,不是老給市場下指令,讓市場做什麼,而是要把市場的活力激發出來。這次我在參加兩會的時候,

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出來希望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給企業好的營商環境、公平的營商環境,市場就會發揮自身的力量。應該說,我們這幾年通過“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的優化是取得成效的。去年有關國際組織把中國營商環境的排名,提升了30多位。但社會上也有呼聲,營商環境改善得還不夠,還有較大差距。我們要傾聽這種呼聲,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好了,市場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就會更大釋放出來。

改善營商環境,還是要放管結合並重。放就是要平等地放,不能搞三六九等。我們減少審批程序、辦證辦照時間,應該說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原則是一視同仁的。現在開辦企業拿營業執照的時間,經過幾年努力,已經從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爭降到5天,有的地方可以降到3天,目前有的發達國家才1天。我到基層去調研,有不少企業反映,拿到營業執照以後還需要很多證,這是所謂准入不準營。我們要採取措施,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種行業之外,都應該拿到營業執照以後就可以正常經營。

政府的監管部門可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甄別辨別,需要發證的發證,不符合資質條件的,該逐出市場就逐出市場。

寬進就要嚴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監管,這是鳥之兩翼,不可偏廢。如果我們監管不到位,那些坑蒙拐騙、侵犯知識產權、假冒偽劣、惡意拖欠款項的行為就有可能肆意妄為。我聽到這次兩會上一些政協委員反映,他們遇到的是打官司難、討債難,政府的監管不到位。監管要把規則公開透明,讓被監管者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監管不能搞選擇性監管、任性監管。要形成一種放和管結合、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說到政府的規則,監管要公正,個人的隱私也要保護。這就使我聯想到剛才彭博社記者提了一連串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我要明確地回答你。你說中國政府有沒有要求自己的企業去監聽他國的信息,我不知道指的是監聽政府的還是公民個人的,反正有一條,這樣做不符合中國法律,也不是中國行事的方法,現在不會有,將來也決不會有。

回到新華社記者剛才關於營商環境的提問上。我可以這麼說,減稅降費和簡政、公平監管,這是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激發市場活力的兩個重要的關鍵舉措。目的還是要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而且活力四射。

東森新聞雲記者

我想請教的是,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兩岸引起廣泛關注。外界很關注大陸今年會具體如何貫徹和落實,舉例來說像促進兩岸共同發展和兩岸民眾福祉方面。

李克強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闡述了我們關於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原則立場。我們將繼續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兩岸同胞同根相系,我們願意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不論是投資興業、就業就學、生活居住,都能夠享受到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我們已經出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舉措”,現在的問題是要把這“31條舉措”紮紮實實地落到位,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應當有新的舉措。因為兩岸同胞共享發展機遇,走得越近越親,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會越好越實。我們都希望能夠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光明日報記者

總理您好。去年以來,央行幾次降準,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成本,但是企業依然反映融資難融資貴,政策實惠看得見摸不著。在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政府將採取哪些舉措?

李克強

服務實體經濟,這是金融的天職,但是我們確實面臨著實體經濟,

特別是民營經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去年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了融資難融資貴上升的勢頭。我們四次降準,其目的還是通過降低金融機構本身的成本,促進這些資金流向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今年我們要抓住融資難融資貴這個制約經濟發展、市場活力的“卡脖子”問題,多策並舉、多管齊下,讓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在去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

我們對外開放是自主的抉擇,而且我們要引入競爭中性的原則,也就是對所有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對待,同樣,對中國國內各類所有制企業都應該一視同仁。現在在貸款問題上,的確需要清除一些障礙,引導金融機構改善內部管理機制,多跑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為他們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不合理的費用出力。小微活,經濟才活,就業才多。

當然,我們也時刻注意防範金融風險。對於那些不具備生存條件的“殭屍”企業,不會給他們新的貸款,對違法違規的所謂金融行為,該制止的制止,該打擊的打擊。我們完全可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金融服務和防範金融風險是相輔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