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如何平定的

(1)郭子儀收復京城

話說郭子儀率軍到達靈武勤王之後,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同時仍舊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節度使,一身兼幾任,大唐棟樑是也。

其時,唐肅宗檢閱六軍,擊鼓誓師向南進擊,企圖收復兩京。到彭原郡時,知識分子出身沒有多少帶兵本事只會慷慨陳詞的宰相房琯頭腦發熱請求領兵1萬人,自己充任冤大頭統帥去討伐如狼似虎的安史賊兵,進而一舉收復長安。

同樣昏庸的唐肅宗居然沒有想一下後果就同意了只會趙括式紙上談兵的房琯的請求,皇上平日就很信任並重用房宰相,至少這種為國分憂的精神就應該大大嘉獎,他不知道有時候精神是不能當飯吃的更加不是戰爭的原子彈,也算是拍心口上馬的一個豆腐渣式“領導工程”了。

安史之乱是如何平定的

最終的結果是,軍隊開到陳濤時,不懂裝懂屁股指揮腦袋的軍事指揮官房元帥居然用莫名其妙的春秋陣法和叛軍作戰,當然是被賊兵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回,幾乎全軍覆沒。為了給和自己相善的房琯脫罪,詩聖杜甫還上疏言房琯無罪,差點被惱羞成怒的皇帝給辦了,後來幸得脫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簡直是書呆子一個,白領了一個無妄之災,不說也罷。

還真是出師不利啊,官軍剛要進行光復大業,居然軍隊就損失過半,也只有依靠郭子儀的驍勇朔方軍作為國家的根本當主力軍了。當然很會打仗的郭子儀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一出兵就打了大勝仗。史曰:“賊將阿史那從禮以同羅、僕骨騎五千,誘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數萬迫行在。子儀以回紇首領葛邏支擊之,執獲數萬,牛羊不可勝計,河曲平。”以回紇軍打敗了叛軍的數萬軍隊。

新皇帝唐肅宗是一個沒有雄才大略的庸君,他的唯一要求就是收復長安,繼續HAPPY,所以為了實現這一光復大計,可以到了不擇手段不顧後果的地步,為了實現長安的光復,他特意向回紇借兵15萬,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女子皆歸回紇”的喪權辱國條件不惜一切代價要打敗叛軍,即使是前門驅狼後門納虎也在所不惜,連大唐惹火美女和金銀財寶都可以全部拱手相送,即管拿去用,從而使東都洛陽遭受很大破壞,和飲鳩止渴差不多也。

不過新皇帝收復兩京的心意已決,還為此任命自己的兒子廣平王李豫(即唐代宗,初名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率領蕃漢十五萬軍隊進收長安。唐肅宗也知道自己的犬子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唯有寄希望於天才軍事家郭子儀的全力輔佐了,於是非常誠心誠意地放下皇帝架子懇求郭子儀全力以赴再造唐朝。

郭子儀是出了名的忠臣義士,當然願意光復大唐河山,皇帝這麼看得起自己,也算是知遇之恩了,於是也斬釘截鐵地發誓用自己的全付身家性命來收復兩京,不滅叛軍以死謝罪,皇帝一聽立馬被感動得眼淚哇啦啦地流了下來,大大的好人也。

然後足智多謀的打仗好把式郭子儀,從戰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合情合理、切中要害的分析,他認為要收復兩京,就必須先奪戰略要地潼關,進而攻打陝州(今河南陝縣),截斷叛軍的後路,讓其首尾不能相顧,唯有這樣才能直取長安。唐肅宗自是雞啄米似地點頭稱是,於是完全同意唐軍按照郭子儀的軍事意圖去進行戰略反攻。

總之說幹就幹,公元757年三月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叛軍悍將崔乾祐只好灰溜溜地退到蒲州據守。是時,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韓曼、司士徐炅、宗子李藏鋒等人,被叛軍羈押在蒲州,四人密謀等官軍打到蒲州時為內應。等到郭子儀率兵進攻蒲州,趙復等人就趁敵人不備殺死守城的賊兵,大開城門迎王師進城。

猝不及防的崔乾祐只得帶領幾千部下,撒丫狂奔又北走安邑,逃命要緊啊。最好玩的是,聰明的安邑百姓居然假裝投降,騙得崔乾祐的軍隊進城門快到一半時,立馬關上城門痛擊進入口袋裡的賊兵,可惜狡猾的賊首崔乾祐在殿後部隊裡還沒有進入城門,讓他丫的得以脫身東去,沒有中埋伏,果然也是一隻老狐狸也,難怪能打敗大唐赫赫有名的哥舒翰了,當然是有那麼點斤兩了。

然後得勝的郭子儀軍遂收復陝郡的永豐倉,從此以後潼關、陝州之間不再有賊兵騷擾抄掠了,全都成了大唐光復之地。

恰在此時,賊首安祿山又莫名其妙地被自己的寶貝兒子給辦了,叛軍的嚴重內訌更加削弱了戰鬥力,戰爭形勢也呈向了於唐朝非常有利的一面了。安祿山一死,唐廷立馬想利用叛軍內訌陣腳較亂之時大舉進攻。皇帝於是詔令郭子儀率軍直趨京師,收復長安。

然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唐軍卻在譎水之西與賊將安太清、安守忠突然遭遇,面對叛軍的精銳之師,戰鬥打得很激烈,是役王師失利,簡直是有點潰不成軍的狼狽相。世上難有常勝將軍也,郭子儀也不例外,打了敗仗的郭子儀收合餘眾退保武功,然後向朝廷請罪,乞求降職。迫於無奈,皇帝也只好做個姿態把老郭降為左僕射,其它如故,算是向眾人有所交待也。

風波過後,是年九月,郭子儀又跟隨廣平王李豫率領蕃漢聯軍15萬人進軍長安,想一舉匡正大唐。

其時,回紇派遣葉護太子,率領4000精銳騎兵助唐軍討代叛軍。郭子儀與葉護太子一見面就有點相見恨晚的樣子,惺惺相惜啊,在宴會上“哥倆好”地幾杯酒下肚,立馬親近修好,團結如一人的款式,信誓旦旦要同甘共苦平定國難,頗有英雄重英雄的況味。

此後官軍和賊兵在京西香積寺進行激烈的遭遇戰。史曰:“子儀奉元帥為中軍,與賊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京西香積寺之北,王師結陣橫亙三十里,賊眾十萬陳於北。歸仁先薄我軍,我軍亂,李嗣業奮命馳突,擒賊十餘騎乃定。回紇以奇兵出賊陣之後夾攻之,賊軍大潰,自午至酉,斬首六萬級”(《舊唐書·郭子儀傳》)。總之戰鬥進行得十分慘烈,從午時打到酉時,先是叛軍勇不可擋,我軍大亂,後來經曾跟高仙芝打過國際戰爭的英勇無比的李嗣業的奮力搏殺才扭轉乾坤,再加上善於山地作戰的同樣勇猛無比的回紇兵迂迴賊兵背後進行夾擊,才使叛軍腹背受敵潰不成軍,是役斬賊首6萬級。賊將張通儒見大勢已去,被迫放棄長安,連夜灰溜溜地逃到陝郡,國際大都市長安從此回到大唐懷抱。

第二天,廣平王帶領官軍威風凜凜地列隊進入京師,城中男女老幼上百萬人夾道歡呼,爽啊,很久沒有這麼爽過。大家都歡呼雀躍“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地喊啞了嗓子,吹拉彈唱扭秧歌什麼的自然少不了,很多人還內牛(淚流)滿面地說:“沒想到今天又能見到官軍耶,真是如做夢一番,大唐有救了。”反正自是一番激動人心的歡慶場面。

然後官軍在長安休假狂歡三日,才繼續往東進擊賊兵。唐肅宗在鳳翔聽到收回長安的捷報,大喜,和群臣一起慶賀,後來皇帝感嘆宗廟被叛軍焚燬,又哭成了淚人兒,大家也跟著悲喜交集起來。

郭子儀收復長安之後,接下來就是全力攻打洛陽,收復東都。

(2)平定“安史之亂”

此時賊首安慶緒聽說唐軍前來攻城,大懼,慌忙之中派大將嚴莊率領10萬賊兵到陝州和敗退的張通儒共同抗擊官軍,憑藉險要山勢拒守,旌旗百里的樣子。看來強攻未必奏效,只能智取,不然的話老郭可能又成了下一個哥舒翰,於是決定“克隆” 香積寺一戰,前後夾攻是也。“子儀以大軍擊其前,回紇登山乘其背”,高招也。

其時,王師與叛軍在新店(今河南省郟縣西)狹路相逢。新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當時賊兵依山紮營,居高臨下,已經擺好陣勢,嚴陣以待的樣子,形勢對唐軍當然非常不利,弄不好可能會被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於全軍覆沒,此前的哥舒翰就是一個樣板也,不可不打醒十二分精神啊。

不過郭子儀就是郭子儀,戰神是也,當然有不同凡響之處。

當時叛軍派三千人想堵塞官軍退路以便關門打狗,被回紇軍盡殺之。於是,郭子儀一邊選派精銳騎兵向敵營掩殺過去,一邊又派上千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悍將李嗣業率領協同作戰的神勇回紇軍悄悄地從背後登山偷襲,又一次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他老哥則親自率領唐軍主力與叛軍正面交鋒。

一俟戰鬥打響,官軍又佯裝敗退,目的就是誘敵深入,把其引至我軍的埋伏圈。叛軍以為唐兵敗退,於是傾巢出動,從山上追了下來,也離開了自己的有利戰鬥地形。

正在全力追擊之間,突然左右殺聲震天,埋伏在側的官軍弓箭手像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一時間萬箭齊發,雨點般地射向叛軍,登時死傷無數。然後郭子儀不失時機地殺了個回馬槍。

屋漏偏逢連陰雨,此時從背後夾擊賊兵的回紇兵又萬箭齊發,這陣勢誰能抵擋得了?於是賊兵回首驚呼道:“回紇兵來了!”叛軍一聽立馬亂成一鍋粥,自相踐踏的不計其數,即時大敗,殭屍遍山澤,一敗塗地也。嚴莊、張通儒等走歸洛陽,又與安慶緒棄城北走渡河保相州,官軍由是一舉收復東都洛陽,克復兩京。於是河東、河西、河南州縣悉平。“子儀奉廣平王入東都,陳兵於天津橋南,士庶歡呼於路。偽侍中陳希烈、偽中書令張垍(逼走李白的“官二代”代表人物,張說之子)等三百餘人素服請罪,王慰撫遣之”(《舊唐書·郭子儀傳》)。

郭子儀因功封為代國公,功加司徒。不久,郭子儀得勝班師回朝,激動萬分的唐肅宗親自到灞上慰勞他說:“國家再造,卿力也。” 也就是表彰了老郭再造唐朝的豐功偉績也。郭子儀頓首感謝,謙虛地說是皇上英明將士英勇,云云。

接下來,便是繼續經略北討叛軍之事。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七月,郭子儀大破破賊軍於河上,擒偽將安守忠獻給朝廷,遂朝京師,敕百僚班迎於長樂驛,皇帝御望春樓待之,加封中書令,威風八面是也。

是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北庭行營節度李嗣業、襄鄧節度使魯炅、荊南節度使季廣琛、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滑濮節度許叔冀、平盧兵馬使董秦等九節度使6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會攻相州,討伐賊首安慶緒,以圖全殲賊兵。

不過決定誰擔當元帥的問題卻讓皇帝傷透了腦筋,因郭子儀、李光弼都是當時齊名的國家元勳,天有二日的樣子,大家都半斤八兩的難以相互統屬(最重要的是皇帝對功高震主的此二人抱有猜忌之心,不想把軍權交給他們,此中“貓膩”大家都能想到),弄不好可能還會反臉,所以最後皇帝搞了一個副作用很大的折中方案,就是不設立元帥,只用大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也開創了宦官直接指揮調度軍隊的惡例(李隆基是宦官監督軍隊,唐德宗還設神策軍讓宦官主軍),為唐朝以後的戰禍頻起埋下了伏筆,簡直就是割肉補瘡,得不償失。

這麼大的軍事動作,連從洛陽逃到相州的安慶緒也壓力俱增,有一種末日來到的預感,明知自己已被官軍圍得水洩不通,幾乎是置於死地的地步,不甘心等死的安慶緒還是作困獸猶鬥,居然以出讓皇帝位子的高昂代價,換取史思明派來援軍,派薛嵩(大唐名將薛仁貴之孫,曾叛唐又歸唐,還一點事也沒有,據說和古典名著《薛剛反唐》裡的薛剛還有幾分相似,是不是人物原型有待考證)以所乘名馬十匹求救於史思明,看到有利可圖,史思明於是年十二月遣將李歸仁率眾赴之,營於滏陽。

之前的兩個月也就是公元758年十月,郭子儀自杏園渡河,圍衛州。安慶緒與其驍將安雄俊、崔乾祐、薛嵩、田承嗣等傾巢出動來援,分為三軍。郭子儀嚴陣以待,還預先選善射者三千人埋伏於壁內,告誡射手們說:“俟吾小卻,賊必爭進,則登城鼓譟,弓弩齊發以迫之。”佈置好埋伏,戰鬥打響以後,渾身是計的郭子儀又假裝敗退,賊兵粗心大意不知是計,果然追擊上來,及靠近城門,立馬聽到城上鼓譟,俄而弓弩齊發,矢注如雨,賊兵瞬時招架不住,震駭之餘立刻開溜,郭子儀乘機追擊,賊眾大敗。

是役擒獲偽鄭王安慶和以獻,斬首四萬級,獲鎧冑數十萬,遂收衛州。又進軍趨鄴城,與賊再戰於愁思岡,賊軍又敗,乃連營圍相州,導致了想自保的安慶緒以讓位的高昂成本請史思明伸出援手。

原本是這麼良好的戰鬥態勢,然而最終軍力強盛的大唐王師還是空手而回,沒有打下相州一舉殲滅安慶緒的殘餘叛軍。原因就是九節度使的兵力互不統屬,群龍無首,沒有統一軍令也只能各自為戰,當然不能擰成一股勁,兵力分散的結果也大大削弱了官軍的戰鬥力。

而最重要的一條原因是大宦官魚朝恩直接調度和指揮九節度使的所有兵力,可以算是最高統帥,然而這閹人根本不懂兵法,也就只能屁股指揮腦袋地胡亂點兵,瞎指揮的結果當然就是大敗而回,不可能有奇蹟發生。

據史載,史思明親自率領13萬范陽精兵來援,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又攻陷魏州。當時王師雖然人數眾多,兵力佔有絕對優勢,卻由於軍令雜亂無章,進退無序形如夢遊,故“自冬徂春,竟未破賊”,居然只能引漳水以灌其城,讓叛軍在大水裡泡著,卻不能破城。城中被圍多時,糧食供應不能跟上,餓暈了的叛軍只能人食人,慘不忍睹。

二月,史思明率眾賊兵自魏州來攻打官軍。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前軍遇賊於鄴南,與之交戰,大家都傷亡慘重,魯炅還中了流矢負傷。郭子儀作為殿後還未參加戰鬥,其時卻颳起了漫天狂風,飛沙走石吹天地昏暗,連大樹都被連根拔起,跬步不辯物色,半步難行啊,連天公都不作美,於是王師向南潰敗。

總之,這次戰鬥唐軍損失慘重,據說戰馬萬匹只剩三千,刀槍十萬幾乎全部丟失於路。魚朝恩這個打仗不行進讒言特別溜的傢伙一向忌妒郭子儀的戰功,於是趁機惡人先告狀把相州軍事失利的責任全推到郭子儀身上。昏庸的唐肅宗居然沒有調查就信到十足十,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削了郭子儀的兵權,讓他下崗,並以另一名將李光弼代替郭子儀的職務統帥朔方兵。此後史思明因權力重新分配問題計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此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重新奪取了洛陽,然而史思明重回洛陽後,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辦了。

當然,真的猛虎是任何籠子也關不住的,正如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的那句精彩對白:“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一樣。

正當經常行走在戰鬥路上出入槍林彈雨之中,難得偷得半日閒的“軍事大鱷”郭子儀,有滋有味地享受悠閒自在的下崗生活時,終於戰場上的形勢又逆轉了老郭的人生。打仗嘛,哪能讓他缺席,他天生就是為戰場而活的,這個誰也剝奪不了。老郭下崗不久,相當英明神武既會騙人又會打仗只是脾氣差了點的史思明果然不負安慶緒的殷切期望再陷河洛,直逼京畿。國難思良將啊,唐肅宗雖然不大英明神武,倒也不傻,在大臣們的提議下,立馬再次起用打仗好把式郭子儀為節度使,繼續領兵打仗。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李光弼因宦官掣肘兵敗邙山,河陽失守,魚朝恩退保陝州。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二月,河中軍亂,殺其帥李國貞。無獨有偶,其時太原節度鄧景山也被部下所殺,因為怕這些發動內訌的人合縱連賊,所以朝廷非常擔憂。然而除了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名鼎鼎的國家元勳之外,後起的將帥中沒有一個有足夠的威望和震攝力能加以彈壓的,迫不得已朝廷決定起用老郭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副元帥,充本管觀察處置使,進封汾陽郡王,出鎮絳州(今山西新絳)。

三月,郭子儀辭朝赴鎮,肅宗龍體欠佳(他就是在此年鞠躬盡瘁的,因張皇后和李輔國爭權驚嚇過度而死。他老爹李隆基也是在這一年仙逝),朝臣中沒有一個能面見皇上的。郭子儀當即請求說:“老臣受命於危難之間決戰於千里之外,分分鐘會戰死沙場,如果不能見皇上一面,將會死不瞑目也。”皇帝為老郭的誠心所打動,於是將他引到臥室內,對老郭說:“河東的大小事情,就全都委託給愛卿了。”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於是郭子儀嗚咽流涕感時濺落啊。

郭子儀一到絳州,便擒拿殺害李國貞的賊首王元振數十人斬立決。太原的辛雲京聽說郭子儀砍了王元振,也將殺害鄧景山的人給辦了,從此河東諸鎮將帥都遵奉國法,不敢再胡來。

公元762年四月,唐代宗李豫即位。擁立有功的內官程元振當權,認為郭子儀功高難制阻宦官發達,於是又進讒言詆譭郭子儀,皇帝於是罷免了郭子儀副元帥之職,讓他充任肅宗的山陵使,一代良將投閒置散為死去的皇帝督造墳墓,嚴重的人才浪費啊。幸虧老郭親自寫萬言書以明志,才使新皇帝有所悔悟並加以器重。

其時,要不是叛軍內部變臉式的相互殘殺,先是老史因安慶緒食言不放權而殺了他,再後來是史朝義怕老爹辦了他先下手為強幹掉老史,這樣一折騰叛軍的氣數也已差不多盡了,成了強弩之末,不然的話唐朝的平叛形勢估計更加嚴峻。

最終內外交困的的唐代宗在國家危亡面前,不得不啟用功高蓋主的郭子儀,猜忌事小江山易色事大,於是任命雍王李適(唐德宗)為掛名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怕唐軍力量不夠,唐代宗又學其老爹向回紇借來10萬雄兵共同收復洛陽,史朝義兵敗逃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唐廷遣鐵勒族將領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力求除惡務盡,可惜這傢伙本身就和唐廷有矛盾,最後還為了一己之私利有意將安史舊部之軍事力量保存下來並控制河北,造成了“河北三鎮”的強勢割據,此後藩鎮割據每每和中央政府分庭抗禮,戰亂不斷。

寶應二年(公元763年)春天,叛將田承嗣獻莫州以降,並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歸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精騎又逃往范陽,部下李懷仙卻獻范陽以降,斷了小史的後路。史朝義見到眾叛親離大勢已去,走投無路之間便於密林中上吊自殺,結束了可悲又可憐的一生。

至此,延續了近8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勉強算是完全平定了。

安史之亂是唐朝一次空前的政治大浩劫,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亡國的先兆,也算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歷史事件。經過安史之亂的巨大破壞和摧殘,唐朝國力變成十分虛弱,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並給唐朝後期的政治經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據某些歷史研究者認為,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了以下四個嚴重後果:第一,戰亂使唐朝經濟社會遭受了一次空前大浩劫。房屋土地遭受嚴重破壞焚燬,人民流離失所,幾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這個杜甫詩中也有描述);第二,安史之亂使李唐王朝盛世不再,此後慢慢坐大的藩鎮割據(說白了就是軍閥擁兵自重)更是與中央政權直接叫板,失去絕對控制權的李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每況愈下;第三,戰後階級壓迫更加深重,統治階級加快了搜刮民膏民脂的步伐。不堪重負的農民兄弟最後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朝中葉農民起義的高潮,沉重打擊和削弱了唐朝統治;第四,經過安史之亂,李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控制,邊患不斷,戰禍連連,留下了很大的戰爭後遺症。

所以老輩們常說,寧做治世鬼不做亂世人,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