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的精耕細作,也是“被逼無奈”!

日本農業,以精耕細作為特點,農民耕作給人的感覺就是:小心翼翼、慢斯條理,彷彿在擺弄一件件藝術品。日本農民為什麼會這樣的精心與細緻呢?《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也分析了這一現象

日本農業的精耕細作,也是“被逼無奈”!

(1)化學農業汙染嚴重

由於日本氣候溼潤,極易引發病蟲害,再加上二戰後,伴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而出現的勞動力不足和老齡化等問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類物質,既對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日本農民過度的化學種植,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汙染,包括濫用化肥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變了土壤的物理成分和化學成分,使地力下降、農作物生命力減弱,從而導致病蟲害增多,農藥使用量增加。這樣,化肥、農藥輪番增施造成的惡性循環,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而且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食品汙染、飼料汙染,進而導致畜產品汙染。

日本農業的精耕細作,也是“被逼無奈”!

嚐到環境破壞帶來的後果之後,日本不得不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發展可持續環境友好型農業,不再一味追求“多而快”,而是致力於“少而精”。

(2)“小而亂”的自然地理環境

作為島國,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山地多,可用來做耕地的土地少。小而亂的地形條件將日本的農用土地分割為各個小塊。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日本農民曾經在山地和丘陵地上大量開墾。雖然一開始增加了土地產出,但由於本身脆弱的自然條件,出現了水土流失現象。

日本農業的精耕細作,也是“被逼無奈”!

隨意改造自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日本農民切身體會到了這點,政府與農業專家開始科學規劃土地面積與種植品種,並推出適合在日本當地的小塊土地使用的小型機械。它的特點是:

一方面,適用性極強。例如,根據水田多的特點要求農業機械能夠基本適用於從育苗、耕地、整地、灌溉、插秧、除草、病蟲害防治、收割、脫粒等水稻生產的整個過程;根據山地多和土地分散的特點,要求優先發展小型農機。日本農業機械在向適用化、小型化、輕型化、系列化、高效化方向發展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種類齊全。農業機械有適用水田生產、旱田生產、果樹業生產、畜牧業生產的系列機械,甚至還有病蟲害防治機、供料機、自動真空青貯室、自動擠奶機等。

日本農業的精耕細作,也是“被逼無奈”!

(3)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全球貿易興起,各國的農業生產更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對於日本來說,在產量上,它無法與美國相比,在種類上,無法與中國相比。

於是,嘗過生態破壞惡果的日本就將“希望”放在了荷蘭,學習荷蘭的農業發展模式。儘管無法一時之間普及荷蘭的設施自動化農業,但也已經開始試種各種有機、半有機農產品。研發品質更加優良的作物品種,增施有機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健康成為政府與農民努力的對象。這樣,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雖然日本農產品價格高,但消費人群卻仍然不在少數。

農業精細化發展道路,的確很難,農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或許還有資金,生產出的農產品一開始也並不會很快被大眾認可,但這種改變,卻是不得不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