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尤其是生死這個問題,人在去世之後其親朋好友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對其進行追悼和埋葬,不同的地方習俗不一樣,葬的方式也就不一樣,如今最普遍的就是火葬,其次就是土葬,而少數民族由於信仰的文化上的差異,所以方式有多種,最讓大家好奇和佩服的恐怕就要數懸棺葬了,在我國四川、福建、江西等等多個地方都有遺留下來古人的懸棺葬。

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懸棺葬又叫崖木葬,顧名思義這種古老的葬法是將棺木放置在陡峭的懸崖之上,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先人不被戰爭或是外界的因素打擾和破壞,如今在福建和江西等地依舊可以看到這樣的古墓,在陡峭的懸崖洞中或者在懸崖壁上打上莊子,然後將棺木放上去。

大家遠遠看到高高的懸崖壁上放置的棺木第一時間就是想到這是怎麼放上去的,因為險峻的連人都不可能攀登上去,古代又沒有飛機和大型吊塔,這麼艱鉅困難的工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唐朝的《朝野僉載》裡面記載過古人是從懸崖頂上將人和木棺一起往下放,這麼做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必須得是有小洞穴的懸崖才是可行的。

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也有人大膽猜測說很可能是因為古時候的水位比較高,因為有很多處懸棺下方都是河流,這樣一來古人就可以乘船在牆壁上開鑿釘木樁子,然後放上去,如今上千年過去了水位低了我們看到的就是在高處的棺木,但是這一說法也沒有得到證實。為了得到更多的有力線索,曾經有部門專門去民間蒐集關於懸棺是如何安放上去的資料,於是出現了非常多的說法,有人說可能搭建了手腳架,或者是修建了棧道,還有云梯等,工程完工了就將這些一一拆除,以古代的科技這麼巨大的耗時耗力的工程,只靠人力是難以做到的。

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後來有人發現如果採用機械那麼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就是滑輪機械,古人稱呼它為滑車,應用一個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再用一另一個滑輪配合使用,在戰國時期滑車就已經普遍使用,技術相當成熟,在戰場上和大型農作生產勞動中都被廣泛使用,有些富貴人家葬人下棺也會用滑車。

《墨經》裡面也有記載,滑車可以用繩子控制其力度,一根繩為“挈”,一個繩為“收”,也就是說一個為輸出的繩,一個為收回的控制繩。在軲轆的作用下控制力學,但是這一方式也不是完全讓人信服。

懸崖壁上的懸棺,如何放上去的?專家研究多年:古人太聰明瞭

因為不管是用哪一項技術的前提都需要打樁,工程越大打樁就要打的越多,在這些懸崖之上和周遭都沒有發現有打樁的痕跡,如果說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些痕跡已經抹除了也不符合自然現象,因為岩石通常不容易被破壞,這樣打樁的難度係數就大大提高了,即便打樁之後留下的洞口也是難以修復的,多年以來也沒研究出確切的說法。

逝者如斯,古人是如何將沉甸甸的棺木放上去的專家認為在這一方面還待研究,古人實在太聰明瞭,即便是放在今天以今人的科技想要將任何一個物體放在懸崖壁上都是一項艱鉅而又浩大的工程,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和頭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