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位於龍門縣永漢鎮的合口村,歷史悠久,開村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的積澱給合口村帶來了許多不俗的古建築,如合口圍、塘田姚氏宗祠等。

合口圍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合口圍位於永漢河與增江的交匯處,古稱“峽口”。 在合口圍居住的是張氏族人,張氏祖先從東莞遷徙到永漢合口已有500多年。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合口圍是廣府式圍屋,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踏進合口圍大門,可以看到一排錯落有致的青磚黛瓦建築物,足有百米長。建築物前是一塊大空地,用低矮的圍牆圍著。圍內的房子橫、豎排列非常整齊,順著地勢逐漸向上修建,每排房子前後左右都有小巷通往空地。小巷的地面多是用青磚鋪設,房子也多是青磚建到頂,裝飾有不少精美的木雕。一扇大門上,雕刻有梅、蘭、菊、竹,還有老鼠、麒麟、小鳥等圖案,以及“吉祥如意”4個字。一些木雕上繪有多種色彩,藍色、綠色、黃色等,經歷歲月洗禮,顏色顯得較為暗淡。屋頂的房樑上有不少灰塑,花草、金魚等造型各異。一間屋頂上,雕塑圖案已被挖掉,僅遺留幾個字:君臣敘會圖。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合口圍有兩座祠堂,一座叫上祠堂,另一座叫下祠堂。此外,還有兩間書室,一間叫南莊書室,另一間叫致釗書室。為什麼會有兩座祠堂、兩間書室?原來,這是村子當時人口增多,分家所致。最早的祠堂與南莊書室相鄰,現被稱為下祠堂。後來兄弟分家,在圍內又建起了另一座祠堂,即上祠堂,還修建一間致釗書室。這兩間書室,是原來孩子讀書的地方,目前還保留得比較完整。

南莊書室格局設計非常巧妙,有上課的地方,也有活動的天井,還有老師的宿舍。老師宿舍門框上,寫有“仁”、“居”二字。書室大門上的封簷板有許多精美的木雕,其中一塊長條形的木板中間雕刻著“鳥、革、翬、飛”幾個字。這幾個字來自 《詩經·小雅·斯干》:“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意思是如同鳥兒張開雙翼,如同錦雞展翅飛翔。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據瞭解,最高峰時合口圍曾住有六七百人。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村民陸續在圍外修建新房,搬離了合口圍。2009年,最後一批村民搬離合口圍。

塘田姚氏宗祠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在離合口圍幾公里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合口村的村民小組——— 塘田村民小組,那裡的姚氏族人當年也靠水運而富裕,建起了不少青磚大宅院。其中,用了大量花崗岩石材修建的塘田姚氏宗祠更是讓人讚歎不已。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塘田姚氏宗祠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建築。它坐西北向東南,通面闊10.94米,通進深28.24米,佔地面積約309平方米。整體由磚、石、木,硬山頂,灰塑龍船脊,人字封火山牆,轆筒瓦,素瓦當構成。宗祠使用了大量的花崗岩石構件,大門兩側設有花崗岩墩臺,牆基為5層花崗岩石條,牆襟、地面也用了花崗岩石條。牆楣有精緻的壁畫。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祠堂是三進兩天井的建築,頭門設兩包臺,兩石前簷柱,石門框,浮雕石門枕,雙掩木板門。每進之間設側廊。天井青磚鋪設。二進共六柱十三架,設屏門,僅剩框架。三進前簷設四架軒廊。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圍屋、書室、古祠堂……合口村散發著濃郁的歷史古韻!

2011年06月01日,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塘田姚氏宗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磚黛瓦的圍屋、設計巧妙的書室,古樸大氣的祠堂,500多年的漫長曆史中,合口村留下的這些古老建築,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