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三個打窩精髓技法,聚魚高效又省料

“若想釣的多,必須先打窩”,想必這句魚諺釣友們已經停了再多。不過,再多也別嫌煩,這正說明了打窩的重要性。而且打窩的門道也不少,窩子打得好,既能避免“餵魚”又能高效聚魚,既節約又不愁漁獲。下面,咱就說說打窩的三個訣竅。


牢記三個打窩精髓技法,聚魚高效又省料


打窩要精準

關注小弟的釣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個人最喜歡的窩料就是各類酒米、藥米。不但製作簡單,而且成本較低、留窩持久。那麼用酒米打窩的話,建議大家還是使用打窩器。


牢記三個打窩精髓技法,聚魚高效又省料


用打窩器打窩不但能夠非常精準,而且非常節約窩料,不會造成額外的浪費。更主要的是打窩器入水悄無聲息,不用擔心驚魚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其他打窩方式就顯得弱爆了。

窩點別太遠


牢記三個打窩精髓技法,聚魚高效又省料


當窩料被投放到窩點時,會自上而下形成一個錐狀的霧化區。這也就是說,水下的霧化半徑要比你所看到的要大。如果窩子打的太遠,那麼聚到的魚很可能只在水下外圍吃窩料,你想釣卻釣不到。所以,我們要把窩點打的近一點,確保水下的窩料霧化區也在垂釣範圍之內,這樣才能將魚窩掌控在手中。

補窩要恰當


牢記三個打窩精髓技法,聚魚高效又省料


有打窩必然就有補窩,而且相比打窩來說,補窩更要小而精。一般來說,在垂釣一到兩個小時之後,魚窩內的魚吃口明顯變慢或者魚星減少後,就可以考慮補窩了。補窩一定要講究“少量多次”,單次補窩的量是打窩容量的1/3就可以,過多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打窩的精髓基本上都在這,在具體垂釣時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做適當調整。如此打窩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約窩料,誘魚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希望能對釣友們有所幫助,如有其它問題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