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步枪到底差在哪?

魂舞大漠


一直以来,95式枪族的问题经常被人提起。特别是这几个月,关于新步枪要问世了的消息接连不断,网友们已经急不可耐,希望新步枪快点亮相,好取代颇被人诟病的95式自动步枪。先不说消息的情况吧,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谈谈咱们的老将——95式自动步枪。

在印象中,第一次认识到95式步枪,还是在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霹雳彩虹》中。在此前的印象中,解放军都是手持一个81杠,头戴80盔,而该剧中女兵全新的武器,新的多功能刺刀,新的头盔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虽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都叫什么名字,但是那一瞬间它的颜值碾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那之后,笔者就开始找它的踪影,不过那个时候网络并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搜一样东西像现在直接搜一下就解决了。从电视以及书本中找了很久,甚至还在小卖部商店里找着和它一个样子玩具枪,在不断地寻找下,终于确定了它的名字——95式步枪。从那之后也就更加关注它的各种消息,它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了。

那么95式步枪自装备以来到底表现如何呢?我们知道95式自动步枪第一次在公众当中亮相,应该是在1997年的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它的出现,正式标志着中国对于小口径步枪探索的成功。老生常谈的一些技术参数咱们也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还是谈谈它从装备到现在都走过了哪些历程吧。不知不觉,它已经在我军的装备序列中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不知不觉中,也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老将”。依稀记得“过黄河水,吃尘土,爬泥潭”的考验还在昨天。

从装备部队之初,95式自动步枪就受到了质疑,甚至是反对,一些用惯了81杠的老兵对它嗤之以鼻。觉得它太难用了,弹匣还在扳机后面换弹不便,枪身短,没有原来的81杠那么舒服,打靶成绩还差的厉害。太难用,根本不能算一把好枪。然而,曾经参与试验的人员接过枪来就是几枪十环,让大家哑口无言。证明了实力之后,就开始在各部队换装,下来的81杠也就走进了枪库和民兵预备役队列。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小口径新枪,不久后它就遇到了新的问题,而且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凸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没有空仓挂机功能,用惯了81杠的我军士兵难以适应,准星的荧光涂点易脱落,快慢机位置反人类等现象。

而且不止如此,一同研制出来的95式枪族也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一系列问题。95B短步枪的原本设计理念供我军海军舰艇人员以及勤务、基层指挥等人员使用,在实际使用中表现还可以,除了枪管变短后,持续射击后,发射药燃烧不够充分,枪口烟雾有点大(这里和DBP95的弹药也有一定关系),不过得益于枪口特意做了燃烧室,还可以接受。95式班用机枪表现也还不错,不过由于两脚架固定在枪管上,连射会多少影响精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我军的训练战术动作要求跃进遇敌后的动作是把脚架戳在地上,导致了很多机枪本来就不厚实的两脚架都出现了裂痕。

而对于一些网友以及部分退伍没有适应过来的老兵来说,新装备的95式步枪总是觉得有点不顺眼。慢慢的就在网络上出现了风靡至今的95式步枪黑点,具体就不说了。挑一个最突出的,就是95式步枪的瞄准高度过高,在卧姿持枪时,比别人更容易暴露。不过这个其实并不准确,95式步枪的机械瞄准具状态,瞄准高度正好符合亚洲人的体型,人机工学很合理。而且卧姿据枪时手肘触地,又不是弹匣触地,根本不会比别人高多少。不过,这个问题加上95式的提把上采用的是并不普遍的燕尾槽接口,使得除了原厂的白光瞄准镜还能正常的安装上以外,其他瞄具都有一些问题存在。而且原厂瞄具的水平并不够,特殊单位有瞄具需求,国内其他厂又没有根据燕尾槽转换皮卡汀尼导轨之后,高度的变化进行优化原有瞄具的设计,导致了原本正常的机械瞄准高度加装了转换后,再装上新瞄具高度确实有些离谱。

听到了这些呼声,95式步枪的改型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在听取了部队的反馈信息后,95-1式步枪“新鲜出炉”了。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快慢机位置移至握把上方,便于切换。同时还在准星下方加了一段导轨,便于安装战术灯等附件,还把准星的荧光涂料改成了氚光管作为发光源,提高亮度以及使用寿命等改进。不过,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95-1竟然真的把提拔的高度降低了5毫米,估计这算是对网络舆论的一种妥协吧。而且竟然把95B短步枪的小握把去掉了,成了95B-1,这造成了使用时抓握困难的现象。因为95B-1并没有95-1式步枪那么长的护木,不过去掉小握把,95B-1可以加挂榴弹发射器,应该算是一种取舍吧。

随后还进行了95式枪族的系列改造。同时还标配了DBP10式新弹药并兼容旧弹药。不过,班用机枪的脚架依然套在了枪管上,可能是对精度以及两脚架的耐用性很自信吧。综合以上的问题以及改进情况。95式步枪以及其发展出的枪族终于在部队中站稳了脚跟。时至今日,虽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加装瞄准镜后,瞄准高度增高的情况。不过国内瞄具厂商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瞄具的基础底座,这样一来高度就非常合适,射手也会很舒适。

总的来说,95式步枪及其枪族对于我国来说,是在小口径步枪的探索中,走出的成功的一步。尽管这一步并不顺利,但是我们所期待的下一代步枪会站在95式的高度上继续探索。相信新步枪会更加接近我们理想的步枪。


晨曦军情


九五式自动步枪整体上算是性能优异的步枪,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一些缺陷。

先上个有名的湿:基线高,易打脸,塑料弹夹一捏扁。抛壳窗,声音响,油烟熏的泪两行,虽然这是网上编的段子,但里面有些还算符合实情。

先说瞄准基线的问题,95式自动步枪基线确实比较高,但这一高度设计的恰到好处的, 在射击过程中自然贴腮即可,据枪很舒服,反观81杠,卧姿还好,打立姿无依还托要缩着脖子打,特别别扭。还有人说射击基线高导致射手头部面积面积暴露。emmmm,这个说法被人吐槽过,但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些道理的,尤其是在卧姿射击或者有掩蔽物射击的情况下,头部暴露面大真的不是好事(这一说法尚且存疑,只是个人意见)。

对右撇子来说,弹壳打脸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左撇子就有点麻烦了。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左撇子基本都可以调整过来。其实这个缺点可以总结为左手操作不便,在cqb或者战术射击中,有些情况下需要用到左右手切枪射击,比如反主手一侧拐角换手持枪射击,如果此时拿的是95,那恭喜你中奖了,准备接受弹壳洗礼吧。

塑料弹夹一捏扁确实是胡扯,也不知道是谁编的。95改的弹夹倒是有一些小问题,95改弹夹底部采用金属结构,虽然加强了强度,但是有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容易出现托弹板脱落的情况,据说14年澳大利亚轻武器射击比赛出现过这种情况,真伪性尚不知道。

噪声和油烟是实情,真的没办法洗。别问我为什么95的噪声这么大,这个我真的没研究过,可能是无托结构与短枪身的副作用,因为95枪声过大而患上耳鸣的战士真的不在少数。95的烟油味也很明显,但这也不全是枪的锅,而是因为枪油。擦枪过程中枪油不可能被完全去除,加之经常擦枪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因此,枪膛之中遗留的枪油会在射击时造成了明显的烟雾问题。

除了湿里提到的,九五还有其他问题,比如老生常谈的无空仓挂机问题和快慢机位置问题(在九五改上已经改了,此处不再赘述),无通用导轨、拓展功能差的问题,分解结合复杂,维护保养不便的问题,这些相关的论述已经很多了,就不再一一展开了。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还有一些小槽点:比如出膛的弹壳容易卡,这也是国产枪的通病,但在这方面,95比92好得多。还有扳机行程过长(尤其是第一道火),心平气和地打精度射还可以,打应用射击或者速射就不是那么流畅了。还有就是觇孔遮光效果差,不利于把握好觇孔准星的平正关系,这点跟M16相比差远了。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小缺点,通过训练完全可以克服。

下图为M16的觇孔,可以看出遮光性真的很优异,95的没找到,有兴趣者可自行百度

再重申一下,95是我军目前性能最优异的制式步枪,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瑕不掩瑜,由于题主问的只是95的缺点,优点就暂且不提了,想要进一步了解95的性能与构造,请关注头条号:豫州一哥孙大伟,近期将会出一个95的专题,欢迎大家交流指导


豫州一哥孙大伟


网上充斥着太多“专家”对95式自动步枪提出各式各样的批评,有的能在95身上找出“一、二、三”甚至更多的缺点;有的能够根据自己的想像杜撰出一些使用95的段子;有的更是将95所谓的“缺点”编排成歌,到处复制粘贴。



这些能数一二三的、写段子的以及编儿歌的人恐怕九成以上连95都没摸过,他们与95最近的距离就是——从特警身边经过时鬼眯日眼地偷看两眼罢了。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里边的一部分人连95的资料参数和相关知识都懒得去学一学就到处大放厥词,说什么95卧射太高、打得不准、烟子呛人等等,小编统计了一下,网上“专家”们为95找出的缺点多达28项,更有甚者竟然将夜视仪夜视效果不佳的原因也归咎到95身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95式自动步枪似乎成为某些人的万金油,照次趋势发展下去,以后尿尿分叉都有可能怪责到95“瞄准基线太高”上。



网上可以复制粘贴到的各种资料小编就不在这里废话了,咱们就着重讲一讲大家都很少接触的关于95式自动步枪的一些知识。



研制背景

“军队要忍耐”的时结束后,我军从摩托化向机械化大步迈进,此时,军队在迫切需求先进的装甲装备的同时,也需要一种适合装甲部队伴随步兵装备的步枪。



当时我军装备的63式、86式装甲步战车车身低矮,载兵舱室空间狭小,士兵在使用有托步枪时不便于快速进出步战车,无托步枪的设计理念便因此被提出。



况且当时的国内深受冷战“大规模战争”、“核战争”的威胁,急需一款结构简洁,新手也能轻易上手并且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单兵武器。



事实证明,95式自动步枪完全满足了所有要求。



至于材料性能差、弹药问题多的情况,只要客观地思考一下我国实际情况就不难理解了。首先,我国是一个刚刚建设起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制造业都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新型枪械上大胆尝试使用国产新材料,不正是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么?至于自成体系5.8mm枪弹,同样是我国敢于摸索先进武器装备研发核心技术过程的一个体现么?



难道要学印度人什么都要靠买,以至于到现在连子弹都造不了的境界,核心技术买不来,强国梦、强军梦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的,在实现这个梦想的到路上难免拐几个弯、掉几个坑,但是我们已经出发,总比原地踏步,什么都要靠买买买来的实在吧。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军工科技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高大上的国产步战车水平已经取代车身矮小性能落后的俄系步战车,士兵们需要装备更好更先进的步枪。95式自动步枪及其枪族最终还是会从解放军士兵手中被下一代新型步枪取代而退出现役的,但这并不能否认95的成功,这恰恰说明了我军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



我们不能因为出发得太久就忘记了来时的路,七十年来,人民军队装备的步枪从万国牌到仿制再到现在的自成一体,同样见证着共和国从弱到强的艰辛。


兵器知识谱


95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生产的一款性能非常优良的枪械,是一杆集AK47和M16优点于一身的世界名枪,也是列装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数量最大的自动步枪,就好比我国枪械的一张名片闪耀在世界舞台。当然,再好的东西也会有缺点,像95式这么优秀的自动步枪,也会有它的美中不足,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二:

1.夜瞄装置夜视距离不足,有待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

2.无托结构布局紧凑,但射手贴腮靠火药烟源过近,射击时间久了会出现刺眼的感觉。

3.弹药燃烧不完全原因,导致发射2000发子弹后,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如果不排除会造成枪口压力过高,会出现噪音过大和火焰问题。

4.塑料弹夹减轻了士兵的负重量,但因为褪色问题容易影响到枪械的美观效果。

5.瞄准准星偏高,射手容易暴露,不适合用作狙击步枪。


QBZ95自动步枪的技术参数:

全长:746mm

枪管长:326mm

全重:3.25kg

初速:930m/s

战斗射速 单发:40RPM 连发:100RPM

有效射程:400m

弹夹容量:30rds


老兵带我学军武


之前军训的时候打过95,但我不是非常专业,随便说说自己的感觉吧。

1、  塑料枪,拿在手里像玩具……在街上买的大部分给小孩子的塑料枪,比真95轻不了多少。打过几枪后塑料味道就会出来。而且,工程塑料的耐老化、防腐蚀、耐磨性、工艺性等较差,据说冬季容易裂;

2、  受限于弹匣高度,整个瞄准的基线很高。当时打把用的是卧姿,很不舒服,需要双肘将身体支撑起来。加之无托结构,无法像其他枪的枪托一样给面部留出空间,瞄准的时候需要将脑袋侧偏较大角度,长时间的话会比较难受

3、  准星的孔比较小,在瞄准时,视野容易受到影响

4、  抛弹壳的地方离脸太近,声音大不说,还容易吃烟……

5、  其实跟上面的这些相比,最重要的还是弹的问题。5.8MM的弹实在是蛋疼,88通机这两天说是已经被放弃了,新步枪加上新弹应该很快就会出来。楼主问的是95步枪缺点,5.8MM弹的问题,严格说就是另一个问题啦,不过网上的资料比较多,可以搜一搜


战略反喷总署


任何枪械都有缺点,是缺点就能改进,或者能避免,能扬长避短,但对于95而言,它最大的错误,永远改不了的错误,就是国产。



贴吧是我当年的心路历程,我写在这里。

当年,老王刚刚考入大学,大一大二嘛,学得都是高数、理论力学、大学物理这些基本必修课程。而在闲暇之余,除了去图书馆看书、去选修课蹭课,老王就去逛贴吧(主要是轻兵器吧和枪炮世界吧)。相信这也是不少小伙伴的一段成长经历。

当时贴吧的高人非常多,比如@狠毒之狼,科普了大量关于加工方面的知识,还有人搬运国内外的枪械新闻,比《轻兵器》之类的杂志更及时、更有效率,再比如当时的贴吧精品贴,海外党写用枪感受的,科普党讲闭锁结构、自动方式的,还有人讲MOA、ES、MR的详细原理,甚至,还有一个小伙伴用狗头(真空包装的食物,不是活狗)测试92-5.8手枪弹弹空腔。

比如这张基线的图,就是贴吧的人做的

当然,还有把一个诺基亚电容笔插在一个弹壳上,搞一个诺基亚8.6mm智能制导子弹,把照片拿出去钓鱼的

△ 可怜的湖南兵器啊,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以及这张图,大名鼎鼎的“QBZ26”式,同样是吧友@HAWK工作室于2015年做的

QBZ26这种明显玩梗的名字,还有那个“境外工厂051”,居然被一些媒体搞成了这样

△ 这个“多家军事观察员称”其实就等同于“我瞎写的”


当时网络上就已经有很多自媒体了,当年还主要是铁X和博客,其基本套路就是说国外好,喷国产差。其实这样没来什么大碍,德国、美国工业比我们好,我们基础差,做的都是低端便宜货,挨喷了就得改进。

但更多的文章,完全就是为了黑而黑的,全篇阴阳怪气,一个实锤都没有,瞎造谣乱弹琴。但不管你黑的到不到位,是真有黑点还是瞎几把黑,但只要你黑了,就会有人浏览,评论区就会有一大群枪械“专家”“义愤填膺”跟着痛骂国产武器的评论。以至于我一度以为网络深不可测,网络上有的是阅枪无数精锐射手\\(^o^)/~。

本来嘛,中或输、体制问一直是长期有效的吸睛手段,越是钩咸饵直,越有数不清的鱼儿争先恐后得咬钩。毕竟,黑国产,无论是国产武器,还是国产的其他东西,总会火起来的。

△ 小伙伴们你们谁信过“日本人从中国买煤不用埋在东京湾”的言论,留个言啊,其实东京湾下面不仅有煤炭,还有自卫队士兵、高达、野生奥特曼呢

当时我在初中高中,太年幼,没什么判断力,别人说啥我信啥,受这些地摊文学毒害很深。当时老王相信的话居然是95步枪的瞄准基线这么高,容易被爆头。。。。。。这些鬼话直到老王进入大学,自己接触到枪械才意识到是假话。然而,相信当年信这些的人并不少。相形之下,贴吧就是一个净土了。

贴吧的风气很奇怪、很特殊,说它风气好吧,可是它对新人相当苛刻。如果一个一级小号发了个“中国轻武器不好,手枪不好,95也垃圾,还不如拿起尺子抄国外的,至少研发经费省了”,除了这几个字什么内容都没有的帖子。那么很快就会火,但是是以引起群嘲讽,“养肥了再看”,围观的人收获一群表情包的方式火起来的。

说它风气不好吧,它又是为数不多的真有营养、有内容,愿意和你讲道理的地方,至少你很少见到阴阳怪气的言论,也见不到一些自媒体仗着账号管理员权限,在评论区疯狂带节奏,而面对了那些中了地摊毒的小学生,大家还是能枪口一致对外的。

后来,随着百度自寻死路,贴吧渐渐不行了,尤其是百度的删帖制度和会员制度,比企鹅更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位高人都离开了贴吧。贴吧的水平日渐下降,撕逼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少,你曾经熟悉的头像,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出现一次。

贴吧死了,依然有人在坚守,但贴吧确实是死了。

从此之后,你很少能找到一个像贴吧一样的特殊的地方了。

贴吧固然不是一片净土,有时候你和别人吵得面红耳赤,会取消关注,甚至愤而卸载,但不多久你就会再把贴吧装回来。但这些都是以前了,以前,可能我们管不到那些鱼,但至少我们可以群嘲钩咸饵直,可以去嘲笑那群鱼儿愚蠢,可贴吧死了,这个地方也没了。

没了贴吧的日子总归有点寂寞。所以,我才办了《晓枪》,有句话说得好,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一定会去占领。我想,做一些纠偏的东西,也有一个交流的地方,总归是一件好事。

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事情越来越没意思,我以为我做了很多科普,辟了不少谣言,但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网络风气还是那个逢中必黑的风气,惯例还是那个不讲道理的惯例。

所以,尽管《晓枪》的订阅越来越多,可我渐渐的就不想更新了,以前我还会写文章把一些“神文”批判一番,后来我都懒得批判了,这些“神文”里面,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谣言,一点新意都没有,但还是很多人信,至于评论区更是欢乐,甚至我见过批评95步枪总师是女人,所有设计不好枪械的神奇言论。。。。。。所以我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那些“神文”的评论区,像说相声一样精彩。但我自己,确实越来越不想写文章了,没用,没用,写它作甚。

有一次,在一个不记得是哪里的地方,看到了一句醍醐灌顶的话:

所谓中国的军迷、枪迷,他们大多来到网络上,就是为了爽的。

他们要么看爽了,要么喷爽了。

你以为你讲道理摆事实,你就能有理声高,实际上你才是小众,才是不入流的那群人。

喷什么东西需要理由吗?

人家上网娱乐是为了和你讲道理的?

这可能是做这个最大的悲哀吧。

因此,我很怀念贴吧。

可那个活着的贴吧,再也回不来了。


特别懂枪的隔壁老王


95式步枪根本不差!差在子弹!

95第一版存在无空仓挂机功能,后期的95–1已经改进。

95第一版塑料部件会磨白,后期的95–1也已经改进

射击基线过高的问题在后期的95–1也降低了。

但子弹的附铜钢存在铜表层脱落,造成枪管刮铜问题,这个是子弹问题,并不能算作步枪问题。

分轻重两种子弹,步枪使用轻弹,而班用轻机枪使用重弹。两者可以互换,但步枪使用重弹会造成枪管过早磨损和烧蚀,这仍然是子弹问题,和步枪无关。

热散问题,(注意是热散不是散热!)和枪管有关,但这个问题不管是有托步枪还是无托步枪都普遍存在,不能一昧的责怪设计师,当然,班用轻机枪使用的加重枪管对热散有较好的效果。

剩下的就是一般人对步枪的一贯或者叫做惯性思维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步枪就一定要像中正式或者三八式那样长长的枪身外加枪托和长刺刀那样,根本不懂得步枪的发展趋势就是在不断的缩短总长,(也就是短步枪的设计趋势),同时使用降低威力枪弹,降低射手据枪难度,提高连发射击的精度,增加单兵火力密度的设计思想,只想着像狙击步枪那样高精度长射程,现代战争中根本就用不到这些,所以说,95式是符合轻武器设计潮流和趋势及实战需要的。当然,随着现代单兵防弹装备的提升,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小口径化遇到了挑战,增大口径的趋势又回来了,但不管站在哪个角度,小口径仍然不能被取代,小口径仍然是步枪的主流设计,而轻机枪和阻击步枪则会朝向中口径回归。

综合这些,95–1式步枪仍然是国内轻武器进步最大的产品,也仍然是最稳定的产品,虽然它并不完美,瑕不掩瑜,但仍然是目前最佳的单兵轻武器。只是很多人都传统长步枪思维影响了它们的印象。

个人感觉如果95–1式全部都使用95班用轻机枪的加重枪管,同时取消那个无用的提把,改成皮卡丁尼导轨,整合安装榴弹发射器,我想95式的综合性能应该会再提升。

最后说一句,90年当兵,先后用过56式冲锋枪(实际就是突击步枪),81式,81–1式,总体感觉81式据枪更稳定,后来又用过95式,总体使用感受还是95式最好,重量轻,据枪稳定,后坐力小,设计准确性高,长度短,携带方便等优点这是前三种不能对比的,尤其是后坐力和连发的稳定性都远远强于前三种步枪。


1862至1873


95是把符合时代的枪,在他出生的时代95是完全符合部队的要求,也是当时一流的步枪。但是现在已经过了20来年了,美帝m16都a4了,四等人也要换m27了。而95因为一些结构在现在已经不太合适了。

如L型的瞄准支架在安装瞄准镜上会许多问题,因为当时设计的时候没考虑瞄准镜的事。

无托其实是个优秀的设计,短枪身长枪管,重心均衡。

95最大的问题是国产。网上一大堆人骂95抄这个抄那个,盲从小口径无托结构。。。。另外一大堆人骂95为什么不抄国外的枪要自己创新。。。。。。。

一句话,国产步枪怎么做总有人不满意



铁碳合金相图


95:同样是95年生的,为什么你就比我受欢迎?

TAR-X95:(说不出话)

首先基线高这个肯定大家都吐槽过的……基线比发麻死和g36都高(在之后设计95-1时总算是降了下来)……再来就是连岳父朵英贤也吐槽的人机工程:这点我们可以从被加拿大朋友不断吐槽的改装幅度低的97式可以看出。以及初期被网友死命吐槽的没有空仓挂机……(95-1:我有)但是95在综合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把枪,在早期设计95之前设计组也是测试了好多知名的外国枪支,结果还是通通败下阵来(g36:他们说我太热打不准)(416:他们说我高原不适用)。之后在设计出了95样枪后居然一次就过了(被改了6次才得以通过的81杠哭晕在厕所),当然95的耐操也是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至于人机工程和导轨什么的,我觉得应该让下一任制式步枪(大概)NAR说话(滑稽).



吔比dark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