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靴子”會否落地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央行已連續15個工作日停做逆回購,但貨幣市場利率自低位全面反彈,顯示流動性趨於收縮,因此,距離央行重啟流動性投放往往也就不遠了。問題是,央行將如何應對4月中旬的流動性缺口,降準“靴子”能否落地?近期,答案有望揭曉。

4月初流動性相當充裕,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一度回到年初絕對低位,這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持續停擺提供了理由。然而,近幾日貨幣市場利率從低位反彈,表明流動性已在收斂,近期市場資金面最寬鬆的時候正在過去,央行重啟流動性投放的條件不斷積累。

央行重啟流動性投放只是時間問題。4月中旬流動性供求存在的缺口顯而易見,在難以寄望於外匯佔款的情況下,缺口只能由央行流動性供給填補。

4月是傳統的稅收大月,從近5年數據來看,4月一般稅收收入約為1.35萬億元。稅費清繳入庫的過程是資金從金融機構流向國庫的過程,會消耗金融機構超儲,造成流動性回籠。4月申報納稅(費)截止日是18日,按以往經驗推測,18日及其前後一兩日會是4月稅期高峰。4月還有367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到期日是17日,恰逢稅期高峰時點。除此以外,中旬往往是月內地方債發行最多的時候,政府債券發行繳款也會增加財政庫款、消耗流動性。在多重因素影響下,4月中旬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將出現較大缺口,市場對此已有預期。

應該說,在4月稅期高峰及MLF到期之前,央行擇機重啟流動性投放基本沒有懸念,那央行會採取何種方式投放流動性?

呼聲最高的當屬降準。理由有三:一是流動投放效果顯著,降準可集中釋放較多流動性,有力對沖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降低市場利率效果明顯,配合政策引導和激勵,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三是從2018年4月開始,央行基本保持每3個月1次降準的節奏,而上一次降準是在1月中旬。結合之前的做法,不少機構預計,央行可在4月中旬實施降準,到期的MLF不再續做。

如果不降準,大致還有兩種可能的方案。“方案一”是持續大力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通過央行逆回購和MLF操作,滿足機構對中、短期限流動性的需求,這是2018年4月前央行一貫採取的做法。“方案二”是在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同時,擇機開展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從1月操作來看,TMLF到期可續做,最長達3年,且利率比MLF低,意味著TMLF投放的流動性在期限和利率上都優於MLF,是寬鬆信號更強的工具。

由於市場對降準預期強烈,倘若央行選擇後兩種方案,都難免會造成“預期差”,尤其是“方案一”。而在降準與續做MLF之間,“方案二”是折中的選擇。

目前看,降準的可能性不小,但也存在不確定性。春節過後,央行流動性操作頻率下降,貨幣市場利率中樞先下後上。我國貨幣政策採取多目標制,相機抉擇是主要特徵,當前貨幣政策需要考慮的內部均衡依舊不少。一是年初以來經濟運行的積極現象增多,經濟企穩預期逐漸增強;二是豬價明顯上漲,疊加部分工業品漲價,刺激通脹預期;三是部分資產價格出現較快上漲。這些可能促使央行延長觀察期,也為應對未來風險留出政策空間。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流動性不會持續收緊。面對4月流動性缺口,央行會適時“出手”,平抑流動性波動。

不管怎樣,近期將是重要的觀察期,央行有望做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