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倉央嘉措,也就是那位浪漫的西藏情僧-六世達賴喇嘛。在今天,倉央嘉措的神秘,是他的情詩、他的浪漫史、他的不守教規、他的荒唐做派,以及他的神秘失蹤和死亡是不可分割的。人們因為他的詩歌和他生平的浪漫傳說而對他寄予極大的好奇心。倉央嘉措的一生,是頗富傳奇的。民間廣泛傳播,使他成為藏族歷史上達賴喇嘛中特立獨行的、極具傳奇的人物。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今天,在很多“心靈雞湯”和“網絡簽名”,無不充塞著他的的詩句名言。可惜的是,

《見或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許多人都是從這首《見或不見》開始知道的倉央嘉措。在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2》裡片尾,因為小女孩的朗讀推動了劇情,讓人潸然淚下,併為更多世人所知。可惜,這首明顯帶著現代漢語言格韻和詞性風格的名詩,距今的歷史不過十幾年。這是女詩人扎西拉姆·多多(廣東女孩,詩人,作家,原名談笑靖)在2007年5月開始寫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原題目叫《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是藏語“蓮花生大師”的音譯)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談笑靖

這首詩以《見與不見》的名稱作為倉央嘉措的詩作初登於《讀者》2008年10月期,原作者告上了法庭,《讀者》為此事致歉。同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到今天也在說是泰戈爾寫就)的推手也是《讀者》。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讀者》在2007年第20期同樣做的推手是另一首更為有名的詩,叫《那一天》,後來被珠海出版社出版。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這首詩一讀,眼前就浮現了布達拉宮中,酥油燈裊繞中,閉幕誦經的僧人,大昭寺前匍匐磕長頭的虔誠者。或許這也是很多人對西藏最早的印象。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昔年,朱哲琴與何訓田在成都

但真正的作者還是現代人,那是著名音樂人朱哲琴所唱之歌,音樂家何訓田為其詞作者。出版於1997年的專輯《央金瑪》裡《信徒》中的歌詞。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作品演唱會

《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大名鼎鼎的《十誡詩》,一度是相愛卻不能相守,最後相忘於江湖,可謂是清代大詩人納蘭性德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最好的拓展解讀了。這首倒是跟倉央嘉措有一點點關係了,因為詩的開頭和結尾確實是倉央嘉措情歌的不同譯本里的。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是曾緘翻譯的。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載於1980年《西藏文藝》,譯者佚名。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前兩年火透一時的電視劇《步步驚心》,其原著中,作家桐華中引用了它,後來有粉絲手癢續寫了第三、四句,最後生生湊到了十句,變成了今天這個版本。也是馮小剛拍《非誠勿擾2》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見》把這首詩徹底傳唱開了。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倉央嘉措是藏人,從小接受的是藏語,寫的文字也是藏文。現在傳誦的為其所作的詩歌修辭之複雜、意境之優美、文字之洗練,的實事求是說,他是達不到的。所以,他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所有詩歌,也都是漢族學者翻譯過來,也就是說,有二次創作的。

其中不可不談的就是近代翻譯家曾緘。這位生於晚清書香世家的大家,民國初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師從大才子黃侃,雖然他的中文沒問題,但是他不懂藏語。因而在翻譯時,他根本看不懂倉央嘉措的原作,於是就把藏學家、語言學家于道泉翻譯的版本,拿來潤色了一遍。流傳最廣的“時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曾緘所譯。

【煙雲江湖】這些年,被誤讀的六世達賴詩句

曾緘

六世達賴的文字,今天可追尋的有1930年于道泉前輩的翻譯版本、1932年劉家駒本、1939年曾緘本和劉希武本。以及各種民間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