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1985年夏天

張永忠在一次排險任務中負傷失明

突如其來的災難

幾乎讓張永忠崩潰

看著昔日生龍活虎的戰友變得沉默寡言

楊榮暗下決心

“好兄弟,以後我就是你的眼睛!”


一句承諾,半生守護

從此

二人的生活軌跡交織在一起……



兩個兵的“戰友情”:以後我就是你的眼睛

楊榮和張永忠是老鄉,都是甘肅金昌市永昌縣人,同年入伍,同在一個連隊。

十八九歲的年紀,兩人意氣風發,爭入黨、奪紅旗、評先進、當班長……在部隊相互激勵,比學趕超,用楊榮的話說是“學習上誰都不讓誰,生活中情誼卻日漸深厚”。

“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圖為楊榮和戰友張永忠在部隊的合影。(資料圖)鍾欣 攝

意外發生在1985年,因排除啞炮,張永忠雙目失明。突如其來的黑暗讓張永忠難以適應。在部隊治療期間,平日裡生龍活虎的他變得沉默寡言。一個鐵骨錚錚、四肢健全的西北漢子卻要讓戰友為他端水送飯,張永忠感到痛苦、憋屈。

看到這種情況,楊榮暗下決心:“好兄弟,以後我就是你的眼睛!”

“時間久了未收到信,你還好嗎?家裡都很好,你不要想念,在部隊好好幹!”部隊在新疆,家鄉在甘肅,楊榮注意到,他用鄉音讀家人的來信,張永忠嘴唇微微顫抖。

一有時間,楊榮就跟張永忠拉家常,帶他到處走走散散心。幾個月下來,張永忠的情緒漸漸穩定,開始自學盲文,還跟著部隊的醫生學習推拿按摩。

“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圖為楊榮陪戰友在其按摩店中聊天、打下手。(資料圖)鍾欣 攝

對張永忠來說,這些並非易事,他需要每天晚上都練習,兩個大拇指磨的脫了一層皮。

轉眼間,楊榮退伍時間到了,張永忠一直將他送到車上,聽見車走遠了才肯回去。

“窩棚的陪伴”讓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1988年,張永忠被部隊評定為一等傷殘軍人,部隊提供給他兩個選擇,一是留下,進駐部隊療養院。張永忠選擇第二個——返家。

父母雖然無微不至地照顧張永忠,但在農忙季還要拖累家人,他感覺成了別人的“包袱”,情緒又非常低落。

張永忠以為家人不知,靠腦海裡的記憶,摸索著往家門前的池塘走去。正當他打算縱身一躍,結束年輕的生命時,家人撲過來,將他攔下……

得知這一消息的楊榮,嚇出了一身冷汗。

“被救後他一個人躲到村外的窩棚裡,當時我心裡像貓爪子撓一樣,很不是滋味。我們是生死兄弟,不能坐視不管。”楊榮回憶,窩棚裡的條件十分簡陋,為了照顧張永忠,他也搬進了窩棚,每天做飯、洗衣,閒暇陪張到田間地頭散步、談心。

“以後我就是你的眼睛”,楊榮的這句話像顆釘子,死死地釘在了木板上。30多年來,他一直踐行自己的諾言。“我覺得我和他之間比親兄弟還要親,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戰友需要,我就替人家拿主意。”楊榮說。

“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圖為二人雙手緊握。閆姣 攝

找縣政府、民政局,楊榮爭取到一些救濟資金,還動員自己的親友出錢出力,為張永忠蓋起了四間磚房。“我有家了,也要讓戰友像正常人一樣過上闔家幸福的日子。”已經成家的楊榮始終放心不下張永忠。

親友為張永忠介紹對象,楊榮就當第一個“把關人”。結婚對象條件太好不行,不能讓戰友以後受欺負,條件太差也不行,兩個人最起碼得“門當戶對”、相互照應。楊榮顯得比給自己找媳婦還要慎重、緊張。綜合考慮多重因素後,楊榮為戰友覓得一位合適的伴侶,並帶頭張羅婚事。

後來,在當地民政局的幫助下,楊榮送張永忠去甘肅武威市學習按摩,籌措資金為他辦起了按摩室,並貸款在按摩室旁開辦日用品小商店。這樣,方便張永忠的妻子顧丈夫和顧生意“兩不誤”。

“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張永忠說,是楊榮陪他走過了人生低谷,開導他,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有一年,張永忠的眼疾復發,無力支付昂貴的手術費,楊榮毫不猶豫拿出了家裡的積蓄立即為戰友安排手術。手術後,他始終陪護在戰友身邊,直至張永忠康復回家。

30多年的默契:第一時間想傾訴的人

張永忠按摩店的生意日漸走上正軌,他還迎來了第二個兒子的出生。張永忠常暗自想,若不是楊榮,他恐怕早就自尋短見了,怎會有今日,又怎能成家立業、結婚生子?

張永忠對楊榮充滿了感激,但性格原因,他從不將感謝的話說出口,只在楊榮來看他時,將其拽上按摩床,給他推拿按摩一番,鬆鬆筋骨。

“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圖為楊榮帶戰友出去散心。閆姣 攝

戰友的方方面面安排妥當後,楊榮安心接受單位安排,被調到遠離永昌縣城的金昌市工作。儘管相隔較遠,但楊榮還是經常驅車來探望。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楊榮來到張永忠的按摩店,看到他身穿羊毛衫,戴著墨鏡,正摸索著擺放好按摩床上的床單和枕頭。

“兄弟!”

“來啦!”聞聲,張永忠抬頭微笑著說,並摸索著朝說話聲音的方向走去,兩人雙手緊緊握在一起。簡單的問候方式,是楊榮和張永忠30多年的默契。

多年來,張永忠練就了“聞聲辨兄弟”的本領,30多個戰友站在面前,他能通過聲音,精確辨別出每一個人。

遇上節假日,楊榮會在按摩店待半天,或給張永忠打下手,幫他摺疊床單被套,或坐在空閒的按摩床上,和他聊聊最近的生活,比如孩子的近況,按摩店的生意等等。

張永忠按摩店的名氣越來越大,不斷有蘭州市、白銀市等地的人來“拜師學藝”。到目前,他已教會14位殘疾人按摩手藝,並開店營業。

2009年,張永忠被評為“甘肅省自強模範”。

正在按摩店學藝的梁海燕經常被楊榮的舉動感動到。梁海燕回憶,有一次師傅誤吞藥,楊叔第一時間趕到,並將師傅送往醫院。

“遇到啥事,第一個想傾訴的人。比親兄弟還親。”通過相處,梁海燕這樣描述楊榮對張永忠的意義。

“我就是你的眼睛”:甘肅退役軍人照顧失明戰友30餘載


圖為楊榮夫婦和張永忠夫婦在家吃飯、聊天。(資料圖)鍾欣 攝

在許多人看來,楊榮能堅持30多年做一件事,這很了不起、很偉大。

但楊榮覺得,他出生於教師家庭的原因,父輩經常教導他,幫助兄弟是理所應當的事,就像他每天吃飯一樣自然、普通。

楊榮30載的無償付出,家人也非常支持。逢年過節,楊榮夫婦還經常邀請張永忠一家一起吃飯、聊天,在各個方面給予了諸多幫助。

“部隊也是所好大學!”耳濡目染下,張永忠的兩個兒子被兩個長輩的“戰友情”感動,先後入伍,軍人的精神在兩家人的兩代人身上繼續流傳。

一朝為戰友,

終身是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