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文苑」鄭樊友誼似長河

* 稷山文苑歡迎您 *

「稷山文苑」鄭樊友誼似長河// 稷山 樊喜慶

鄭樊友誼似長河

「稷山文苑」鄭樊友誼似長河// 稷山 樊喜慶

稷山 樊喜慶

最近原縣教育局副局長鄭祥林用微信給我發來他在《稷山文苑》上發表的為平隴村所撰寫的30副楹聯,7副懷鄉聯,以及近幾年所寫的20幾副自勉聯。並囑咐我:“我胡拼亂湊,請多指出瑕疵,祝您健康長壽!”

我大致瀏覽了一遍,應該說他對楹聯的格律,以及使用現代漢語的聲調已經相當純熟。好像他70歲才開始學詩詞聯律,現在已經達到這般高度。而我的《稼穡居集》中,給本村村委會撰寫的春聯只有15副,舞臺聯15副;而自勉聯才3副。於是立即給他回覆:“鄭公畢竟擅長文墨,才思泉湧,詞彙豐富,看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我自從出了那本《稼穡居集》後,已經淡出江湖,不再撰寫詩撰聯了,確實感到江郎才盡。想回贈他幾句小詩,就用了半天時間,次日早上又做了修改:

鄭公聯作傾珠河①,

我似江郎才不多②。

搜盡枯腸難覓句,

謹聊數語當酬歌。

由於我的原稿第二句是“墨無多”(化用“胸無點墨”),鄭局長立即給我發來微信,說他查字典“無”是平聲,不知古為幾聲。又問“傾珠河”是否犯“三平尾”?我給他回覆:“無”字無論古今都是平聲,是我一時疏忽。“傾珠河”是我在網上查到的。人家就是這樣用的,無奈。……原詩不是律詩絕句,五個字全平,是古體,感謝你非常較真。

我嫌用手機打字太慢,正在用電腦給他寫一封回信,意想不到,人家的一首步韻和詩,已經給我發來了:

己亥癸亥日,喜得樊公贈詩,次其韻奉和,情見乎辭。

鄭樊友誼似長河,

恨隔關山聚不多。

喜得飛鴻傳佳句,

何時對酒賞君歌?

既然他虛懷若谷,讓我給指點“瑕疵”,那我就“不客氣”啦,僅把他發表在《山西老年》上的6副自勉聯之第一副作了點修改。其原作為:

身居書室,常寫新文,增正能量;

心繫國家,偶吟佳句,添新勁頭。

我的修改稿是:

身居斗室,常寫宏文,

總覺初心猶未盡;

心繫大家,偶吟佳句,

只嫌使命尚難酬。

他的原作無論平仄、對仗和立意都很好,但上下聯有兩個“新”是無規律重字;用“新勁頭”對“正能量”,前者雅,後者俗,不太合適;上下聯各12個字,都是四字句式,有些呆板。我用“斗室”與“宏文”“大家”與“佳句”來組詞與搭配,都是“形名”偏正結構。我想他是黨員,就用“初心”與“使命”來替代“正能量”與“新勁頭”吧。

他能在“斗室”裡寫出一篇篇“宏文”,有的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物天地》《中國文物報》,有的發表在臺灣的《山西文獻》……我自愧不如,稷山大概也少有吧?唐代韓翃(hóng)“閒吟佳句對孤鶴”,而鄭公卻是“偶吟佳句想祖國”,這又是何等的情懷啊!“總覺”與“只嫌”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我把各分句搞成四四七,這樣讀起來就比較朗朗上口。各分句末字是“仄平仄”對“平仄平”(原文即如此),整聯無論每個音步、每個分句的平仄都嚴格合理、合律。不過,對聯的格律不比詩詞的格律有字數限制,對聯沒有定式、定格,靈活多變,你只要真正懂律,只要合理、合律,可以隨心所欲,任你而為,不拘一格。

我的信寫完後,忽然想起,某年鄭公從太原不遠千里,來稷山找我。事後我給他寫過一首詩,沒有留底稿。問他是否保存了?不料他立即給我發來一封信的照片!這封信有兩頁,現在我把第一頁的部分詞句抄錄如下:

鄭局長:您這次屈駕光臨寒舍,精神令我感動,回到運城,當晚草詩一首,請斧正:

農曆庚寅清明回家掃墓,恰有客居太原的原教育局副局長鄭公祥林來寓所研討詩韻,其情感人至深,茲賦詩一首。

聽說晚間來遠朋,

開門方曉是斯翁。

本當我立鄭門外,

豈料君臨樊寓中。

年邁七旬猶秉燭,

才高八斗不辭容。

葛洪負笈能千里③,

倒屣相迎學蔡邕④ 。

農曆庚寅年,即2010年,最後時間落款是4月7號,距今已整整9年了。那是我倆分別從太原和運城回到家鄉祭祖掃墓,我只是信手寫了幾句話和幾句詩,想不到他竟然珍藏至今。單就這一點就令我感激涕零!過去我編輯過兩份報紙(《稷山詩聯報》和《河東詩詞報》),不知給多少人寫過信,苦口婆心地給人家講詩聯格律,有些人不但不感謝,還捱罵,遭人白眼;誰知這位我的老上級、當時的古稀、今天的杖朝老翁(小我兩歲吧),能把我的兩頁便箋長期珍藏,視若珍寶,這種友誼,難能可貴,實實在在地似河長!

後來我把那本小冊子《稼穡居集》給他寄去一本,他又給我回贈一首詩:

答樊公(次其韻奉和)

襪線之才⑤愧怍朋,

學通文理慕尊翁。

姓名榮列季雷第,

稼穡珍藏錢穆中。

談古論今誠自在,

敲聲探韻亦從容。

習詩早悔求公晚,

賜教毋須效蔡邕。

注:樊公的《稼穡居集》與季羨林、傅雷的作品一併被香港錢穆圖書館遴選珍藏。(刊《稷山詩聯報》2011年第39期)

他這首和詩,我有存稿但不在手頭,是他剛剛從太原發過來的。要說我們的友誼,我覺得不是從他來向我求教詩詞韻律開始。過去,我在村裡當民辦教師時,對他的文革遭遇就有所耳聞。後來他被提拔為教育局副局長、我擔任職業中學副校長期間,因為工作或個人關係,我經常去他的府上求教;不過,沒有“程門立雪”。那時他住在教育局附近,記得家裡養著狗,門上安了門鈴,只要聽到門鈴響,便急忙出來開門——差不多也是“倒屣相迎”。再後來,我辭“官”為民,到稷山中學任教化學,我們的關係依然如故。

注:①傾珠河:比喻文辭豐贍,若河流不竭。唐·孟郊的《哭劉言史》詩:“精異劉言史,詩腸傾珠河。”

②江郎才盡: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漸漸衰退。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③葛洪負笈:葛洪,東晉人,幼家貧,為了求學、拜師,揹著書箱,不遠千里,不辭辛勞。還有個“蘇章負笈”義同。

④倒屣相迎:屣(xǐ):鞋。蔡邕(yōng):東漢人,即蔡文姬之父。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

⑤襪線之才:典出《北夢瑣言》。本謂藝多而無一精者,亦比喻才學短淺。後成為文人自謙之辭。


「稷山文苑」鄭樊友誼似長河// 稷山 樊喜慶


樊喜慶,1938年生於稷山縣西社鎮仁義村,1960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稷山中學退休高級教師,原運城市詩詞學會理事、《河東詩詞》主編;原市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河東聯壇十老之一。

原為山西水利學院高等數學教師,1961年下放支農,返回故里,長期從事中學化學教學。有多種志趣,在不同學科領域取得多項學術成果:

(1)在農學方面:通過兩年的觀測統計,運用高等數學原理推求出一個適用與小麥大田估產的經驗公式《小麥排粒關係公式》,發表在1980年《山西農業科學》上,已收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又於2018年在運城禹都公園發現了野生高粱——疑似“稷”的野生祖本。論文《野生高粱的發現、觀察與源考》發表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山西農業科學》2019年01期上。

(2)在數學方面:對著名的幾何難題之一“三等分角”的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寫出了論文《我對三等分角的探索及管見》,被收入《華夏教育論文集》第三卷(節選)。2005年全文入選《中國精神文明大典》(論文卷)。

(3)在化學方面:1994年在《化學教學》上發表了《鎂與不足量酸反應初探》,立即被人民大學複印中心《中學化學教學》全文轉載,已收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4)從事業餘文藝創作將近半個世紀,是稷山縣業餘作者中創作歷史最長的。小戲眉戶劇《相親記》獲得1997—1998運城地區文化局優秀創作獎,作品刊登在1999年《蒲劇藝術》上。2006年為了紀念唐山地震30週年,編寫的小品《三女探親》,參加了運城市的防震減災匯演,獲得二等獎。

(5)晚年參與詩、詞、楹聯等活動,有多件作品在本地區或全國獲獎,如全國首屆“西柏坡杯”文學大賽古典詩詞一等獎;《對聯》雜誌“祖國頌”獲“聯壇百佳”稱號;“世界遺產杯”硬筆書法金獎等。關於楹聯理論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報刊上,如《聯唯意律結合才有生命力》發表於2005年《中國楹聯》第三期。2007年出版了個人詩詞楹聯選《稼穡居集》,並被香港錢穆圖書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