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门科第”坊,大明朝最有名的学霸家族

青州历史上文人辈出,而当地的政治、文学大家族当属冯氏家族,现在青州最著名的园林“偶园”,就是冯家所有。一门科第坊,就是褒奖冯氏家族自始祖冯裕至四世冯琦这一时期的进士、举人的,冯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学霸家族,四代出了七个进士,三个举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青州“一门科第”坊,大明朝最有名的学霸家族

一门科第坊,青州古城最著名的牌坊之一,牌坊为四柱三门式,高11.8米、长13.52米、底宽2.1米。顶额有“圣旨”两个金字。题额:一门科第。右额: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左额:大明工部奉敕立 万历丙戍榖旦。抱联: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

科第望族,祖孙四代七进士

冯氏家族是青州著名的科第望族,时称“北海文学世家”,科甲蝉联,闻人辈出,连续四代人中有进士6人、举人3人,以“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等科举为佳话,享誉士林。冯氏家族还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闻名海内。自明代始,冯氏家族,祖孙绵延,家学相承,形成了深厚的家学积淀。有“彼父子质行齐鲁,诸儒莫及”之誉。

第一代: 冯氏世家开山宗祖—冯裕

冯裕,字伯顺,号闾山,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历任松江府华亭县知县、安徽萧县知县、晋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甘肃平凉知府、贵州石阡知府、贵州按察副使等职,入明代青州乡贤祠。冯裕一生为官28年,七易其职,南北奔波,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官位不断升迁,所至皆有惠政,

第二代:冯惟重、冯惟讷,兄弟二人同榜进士

冯惟重,冯裕之二子,字汝威,别号芹泉。这是一个神童,他“十岁属文,观书数行俱下,有会于心,辄手录之······”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与弟惟讷、惟敏三人赴京会试,与惟讷同榜进士。

冯惟讷,冯裕第五子,字汝言,明嘉靖进士,授官宜兴知县、扬州同知、松江知府、南京户部侍郎、陕西兵部佥事、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后官至江西左布政使,为政皆有政声,以光禄寺卿身份离职。

冯惟讷是明朝著名文学研究家,一生著述颇丰,有《冯光禄诗集》10卷、《古诗纪》156卷、《风雅广逸》8卷。《古诗纪》、《风雅广逸》均选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还《楚词旁注》、《选诗约注》、《文献通考攒要》、《杜诗删注》等。其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均成就惊人。

第三代:冯子履,举人、进士联捷

冯子履,字礼甫,号仰芹。冯裕之孙,冯惟重之子。这也是个大学霸,弱冠能文,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次年联捷戊辰科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转河南参政,当时其子冯琦已升任侍读学士,子履恐怕父子同时为官,过为显赫,便辞官告归。

第四代:冯琦,山东乡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追封入阁

冯家最杰出的大学霸,第四代冯琦(1557—1603),冯裕之重孙,字用韫,号朐南。他自幼嗜学,山东乡试第一,20 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文章极有风采,每有奏疏,大家都相互传读抄录。皇帝对他很是器重。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病逝于任上,年仅46 岁。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常常追念冯琦的功绩,六次派遣朝官来青州立碑祭祀,赠官太子少保,谥号“文敏”,并追封入阁,有“死后入阁,冯琦一人”的说法。

第四代:冯瑗,官至河南布政使

冯瑗,冯裕第三子冯惟敏之孙,字德韫,号栗庵。自幼从叔父冯子咸读书,中进士后一放官,就越七品、六品直放湖广茶陵知州从五品。后知泽州知府,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山西参政、开原兵部道兼河南布政司等职,44岁辞官归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