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也分好壞!兒童課外閱讀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不好?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

應該讓兒童節的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這種沒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讓孩子喜歡這項活動。

事情總會有好壞之分。兒童課外閱讀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提倡哪些做法不好,要注意避免。前一種簡單的稱為“好閱讀”,後一種稱為“壞閱讀”。

閱讀也分好壞!兒童課外閱讀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不好?

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針對孩子還不識字,大人給孩子講故事階段而言。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擔心孩子聽不懂,就儘量用通俗的口語來講。這是錯誤的做法。正確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應該儘量使用標準的,詞彙豐富的語言給孩子講故事。儘早讓孩子接觸有情節,有文字的圖書。從你給他買有文字說明的圖書起,就要給孩子讀故事,不要講故事。

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很多家長和老師翻的最無聊的一個錯誤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讀,一字一句的讀,這是不對的。衡量一個人的閱讀能力高低,有三個方面理解,記憶,速度。這三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速度是閱讀能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字一字讀的人閱讀能力最低,一行一行地較好,能達到一目十行的最好。一目十行是個比喻,指人的閱讀已經達到一種非常熟練自如的程度,閱讀的視角寬,注意範圍大一次掃是可以從一行擴展到幾行。閱讀必須達到一種半自動化的程度,才能被整體把握和吸收,才有利於理解和記憶。一字一字地讀,會阻礙這種半自動化狀態的形成,所感知的閱讀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速度取決於閱讀量,是在量的基礎上自然生成的。兒童在這方面進步驚人,一個酷愛讀書的小同學,他的閱讀量速度很快就會形成,且由於他們在閱讀中想法單純,急於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所以速度常常超過那些同樣酷愛讀書的成年人。

好閱讀在乎多了多少,壞閱讀技巧記住多少。大兒童面對一本書是如果有人向她提出了識記的要求。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識記上,而閱讀的興趣放到了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識到讀完一本書後,有那麼多任務等著他他就不會再想讀書了。破壞興趣,就是在扼殺閱讀。應該讓兒童感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有任何其他目的。兒童閱讀大多是童話和小說,不要限制,只要孩子喜歡,說明他已經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他和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過種種事件,並最後一起迎來一個結局,這本書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具體內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說的主人公名字忘記了,也不能說他白讀了。家長和教師最好不要急於讓孩子讀了一本書,就看到這個意義,體會到那個感想,記住到多少東西。您對孩子看電視,玩遊戲懷有怎樣無功利的心態,就應該對他的閱讀給出怎樣無功利的言行。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有足夠的閱讀量,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有的家長說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讀書,他給孩子的錢,孩子大多用來買書了一套幾十本,沒幾天就讀完了,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卻很差,不知是怎麼回事。結果這位家長髮現他的孩子讀的書基本上是漫畫。漫畫只是以書的形式出現的電視,這樣孩子不是一直在讀書,其實他一直在看電視。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的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自如。而漫畫,電視和電腦都是以圖像來吸引人,尤其電視,這種刺激信號不需要任何轉換和互動,孩子只需要坐在電視前被動接受即可。看電視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讀圖方式和被動接受性相對於閱讀來說,在這裡啟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習慣被動接受的孩子不習慣主動吸收,他在學習上也往往顯現出意志力缺乏。

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有深入研究,他發現“人所掌握的知識的數量,也取決於腦力勞動的情感色彩;如果跟書籍的精神交往,對人是一種樂趣,並以識記為目的,那麼大量事物、真理和規律性就很容易進入他的意識。”

每個人都喜歡好東西,不喜歡壞東西,孩子更是把好與壞區分的勢不兩立,他們純如一張白紙的生命底片上會留下怎樣的痕跡,與他們成長中千萬個細節的好壞有必然的聯繫。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家長和教師要儘量給孩子提供好閱讀,避免話越多,這也是你給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缺的一部分。

閱讀也分好壞!兒童課外閱讀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不好?

請花1秒鐘把文章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

版權聲明:本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