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那麼發達,地鐵卻是在繼北京、天津地鐵建成後的第三個城市軌道交通?

暴風演影視


作為一個上海人來答一下吧!

上世紀50年代專家說 上海地質是豆腐:其實上海很早就想建造地鐵了,知道最早是什麼時候嗎?1950年國民黨大轟炸後,當初上海市政府的交通負責人和前蘇聯市政建設專家就提出了建造地鐵,當然當初的想法主要是為了防空,防止被轟炸破壞,而進行地鐵的建設。

但是經過實地勘測後,建造地鐵的事情被蘇聯專家給否定了。因為上海是衝擊平原,又是靠海邊,地下水位非常高,隨便挖挖就出地下出水,同時整個地質也非常鬆軟。當時蘇聯專家得出的結論就是上海這地質沒法造,用蘇聯專家當時的話說,就是豆腐裡打洞,打哪兒塌哪兒!

上世紀60年代 獨創盾構法零的突破:但是上海人並未死心,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我們自己在浦東進行試驗了,並且在1963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浦東塘橋採取盾構法,試挖了直徑4.2米的盾構,掘進了100多米,也就是說在豆腐裡順利的打了一個小洞,並且還沒塌掉。但是,限於當時技術的能力,還是沒法進行建造,僅僅打了一個洞之後就停止了。但是當時的技術團隊已經認定上海是可以建造地鐵的。

上世紀70年代 完成技術驗證造越江隧道:時間跨入1970年代,上海又搞了一次實驗,仍舊是採用之前的盾構法+鋼結構嘗試進行地鐵隧道建設,這條隧道不長,但是隧道的建成驗證了很多技術問題。在此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這套技術建造了上海首條越江隧道。隧道的成功給了技術團隊更大的信心,以及技術實力的提升。

上世紀90年代 攻克難關終建成:到了1990年,當年在浦東帶領隊伍進行盾構掘進的劉建航終於解決了盾構穿越市區密集建築群等眾多技術難題開始建造上海地鐵一號線。1993年上海首條地鐵1號線終於通車,這條線路其實很短,沒記錯的話大概就6站,並且有一半是在陸地上的。而當年建造的那條實驗隧道也被充分利用上了,跑的路線有一段就是在這個隧道中。

從1963年到1993年首條地鐵開通,上海人可以說是經歷了30年的時間,30年的技術攻關,終於能在豆腐裡打通了,想怎麼造地鐵就怎麼造地鐵!現在,劉建航也被我們稱為上海地鐵之父。沒有他的技術攻關,上海這地鐵可能依舊是無法建造,或許需要遲到更久。

所以,上海不是地鐵建造的晚,而是這地質實在是不適合建造,不得不花30年的時間來進行技術攻關。也正因為此,中國挖隧道造地鐵的水平絕對全球第一,而在軟土層建造地鐵的相關理論國外更是從未有過!

這裡感謝老一輩們的辛勤付出,向他們致敬!



羅氏蟲社


我國第一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是北京,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開通我國首條地鐵線路。而至於第二座開通地鐵的城市並非是天津,而是與深圳隔海相望的香港。實際上第三座、第四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才是天津和上海。而天津則是於八十年代開通地鐵,上海則是在九十年代才開通地鐵,兩者相差近十年,其中差距不可謂不大。

言歸正傳,關於經濟發達的上海,為何才成為北京、天津之後我國第三座開通地鐵的城市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北京作為我國政治、經濟的首都,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除考慮經濟發展外,還要顧及到國防戰備。至於天津與上海是同樣的直轄市,在當時的條件下兩者經濟發展處於伯仲之間,天津先修建地鐵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者上海是沿江城市,而天津是內陸城市。沿江城市雖然有便捷的水運交通,但也有大的城市發展弊端,那就是沿江城市地質地理條件都比較複雜。就比如說武漢地質條件可以用八寶粥來形容,甚至說武漢地鐵修建過江隧道最慢一天才掘進十幾釐米。我相信這一點在上海修建地鐵的時候也有發展。而也正是因為上海受到地質地理條件以及技術的限制,這才落後於天津,成為我國第四座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

不過話又說來,雖然上海首條地鐵開通時間落後天津近十年,但現在上海已經打造出以十七條線路組成,總長度約為六百七十餘公里的龐大軌道交通地鐵網。而相比之下,天津雖然是我國第三座開通地鐵的城市,但其地鐵總里程也僅只有一百八十二公里,地鐵運營總線路也就只有五條。不說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就算與武漢、南京等二線省會城市長達兩百餘公里的地鐵總里程相比,也是略顯寒酸。

當然地鐵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百年大計,適當放緩修建速度也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種減負。而就我個人認為,目前天津的地鐵建設水平確實與其城市經濟發展不相匹配。相比之下武漢、南京等二線省會城市的地鐵總里程甚至都已經達到三百七十餘公里和兩百八十八公里。而其在建地鐵線路更是多達十餘條,這一點天津地鐵建設不得不自愧不如。但我相信未來隨著天津城市經濟發展,其未來地鐵建設以及城市其它設施建設也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天津雖然是我國第三座開通地鐵的城市,但其後來的發展建設卻不盡人意。不說與其同等級北京、上海、廣州一線城市相比,就連與武漢、南京等二線省會城市相比都自愧不如。當然在此我希望天津地鐵也無需妄自菲薄,畢竟其已經展開新一輪的地鐵建設規劃,其在建地鐵分段線路已經多達十餘條。所以我相信未來隨著天津地鐵的進一步建設,其早晚也能成為媲美上海、北京那種地鐵發達城市。


抵制抵制地域黑


魔都上海,是多少人心心向唸的城市,可是又有多少年輕人懷揣著夢想,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其實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上海真的極具有魅力,上海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城市,那麼為什麼在地鐵建造時間方面排到了第三呢?

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技術問題,因為當時地質勘測隊在進行勘測的時候,上海並不能特別順利的建造地鐵,所以直到我們的技術逐漸成熟之後,上海才建設了地鐵。



北京為什麼先建設地鐵,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因為北京是我們的首都,我們的門面啊,北京在全國的地位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建地鐵肯定是要先在北京建設。

天津也屬於直轄市,並且天津是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同時也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天津的頭銜也是非常之多,天津算得上是北方城市的老二了,所以修建地鐵也很正常。

1970年4月7號,天津地鐵開始建造。它是繼北京之後中國第二個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城市,然而由於技術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因素,天津地鐵最終不得不被要求停建。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


北京是我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時間是:規劃1953年,工程建設1965年,第一條線路竣工1969年。

天津是我國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時間是:1984年12月28日。

長春是我國第一個開始規劃地鐵系統的城市,時間是:1939年。

上海地鐵開通時間是:1993年5月28日。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

戰爭結束後,我們開始建設家園,首都的建設迫在眉睫,修建首都地鐵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天津是北京的門戶,也是我國的開放口岸,加之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主要來源於重工業,天津和東北是我國重工業基地,天津修建地鐵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海是我國的金融中心,那也是建國以後的事情了,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要到70年代開始,所以上海在地鐵修建上相比北京、天津要晚一些。

修建地鐵也是一個臉面問題,國家總不能先給上海修在給北京修吧,那個年代上海的經濟並不是很好,反而東三省的經濟非常優秀,就目前我們看東北,重工業依然很多。建設國家需要大量重工業做支撐的。

上海發展飛速,地鐵系統又很複雜,所以在規劃上要跟上上海的發展速度,都是影響上海地鐵的重要因素。


15秒就夠了


上海一直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的確不錯,但當初建地鐵時面臨著國際嚴峻的形勢,首先考慮到的是政治因素,再說地鐵在戰時還可以起到地下人防工事的作用,因此在首都先建地鐵也沒什麼奇怪的。
以上是本館收藏的1969年北京地鐵開通時的地鐵票,也是中國最低面值的地鐵票。

至於天津和上海幾乎是同時規劃建設地鐵的城市,只是當時國內還沒引進和設計出先進的地鐵盾構機械,天津的地下地質構造與北京差不多,因此很快在北京之後建成了地鐵。而上海位於長江沖積平原上,土質鬆軟,含水量多,這是當時建地鐵面臨的一大世界性難題,直到八十年代,先進的地鐵盾構機械引進,上海地鐵建設才迎來大發展。
上海首條地鐵1號線
於1993年建成,1995年全線建成通車,比天津幾乎晚了十年,以上是本館收藏的1995年上海地鐵1號線試運行車票。


上海地鐵雖然起步比北京、天津晚,但後來居上,目前是中國乃至世界地鐵里程最長的城市。



湘平古珍郵館


我國的地鐵建設為何首先在北京開建?如果單從建國初期的城市建設、發展來說,自然是當時的首都北京莫屬,因為這也是我國開啟重大城建項目的重要標誌之一。

但是,你知道北京首條地鐵開建時的情景嗎?當時大約是在六十年代後期,我去北京出差辦事,看到了北京正在建設地鐵的情景,那正是和如今採用的盾構打洞開挖法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北京長安街等地鐵所擬定經過的沿線,滿大街的路面被破膛開肚,挖掘機轟鳴,塵土飛揚,一片繁忙的地鐵建設熱鬧情景,和如今的地鐵建設情景已非可以同日而語,原來當初的北京地鉄建設用的是路面開挖,然後沉管鋪設,最後再填滿泥土,恢復地面的辦法來建設的,通俗的說,就是採用我們老百姓日常所能看得到的,城市建設部門所採用的埋管法進行的。





而今,我國的地鐵建設早已改為使用先進的盾構推進開掘方法,地下施工,地面上交通照樣通行,絲毫不受影響,而且如上海的地鐵、隧道開掘、


過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交叉等項高難技術問題,我國的工程師們已能把它精確控制到幾公分的精確度。所以,當我們享受著🚇交通便捷時,一定不要忘記我國地鐵建設的發展史、和幾代人的辛勤努力。


顧往今來


可以說,地鐵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城市經濟,城市容量,人口密度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傳統的地面交通顯然已經無法應對大家的交通出行了,藉此以地鐵減輕這一負荷。

而我國的第一坐地鐵坐落在北京,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籌建地鐵顯然是一個奢侈的決定,那時候的北京常住人口還不到300萬,機動車也只有5000多輛,當時在建造地鐵的宗旨目標是“備戰為主,兼顧交通。”從這個宗旨上看,也能夠知道為什麼首條地鐵線路要建在北京了。

不過也是以北京為起點,中國人的“地鐵夢”慢慢成熟起來了,對於老天津人來說,一定還記的首條地鐵開通的樣子吧!在那個全民備戰的年代中,地鐵更像是一道備戰的利器,所以天津也是繼北京之後的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但可惜的是隨著後輩們的後來居上,在地鐵建設上有所滯後,還是需要繼續加油的啊,重寫當年的輝煌。

渡過了那段烽火歲月後,上海也迎來了新時代下的第一條地鐵,個人覺得,在上海造地鐵的這一舉動倒是有承前啟後的意思,承接了兩個時代,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


旅遊消費視界


你知道曾經的上海有多厲害?在改革開放前,上海的經濟佔了半邊天。當時中國經濟一半靠上海。上海支援了全國,就廠遷出了好多去支援別的省區。但是為什麼不造地鐵。最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把錢支援給北京首都造地鐵了。如果沒有上海,北京拿什麼錢造地鐵。第二,北京把地鐵當防空洞,不行還能運幾個師過來。天津衛本身就是保護北京的,當然也得造。第三,地質不一樣。北京地處北方,地下水少,土質堅硬,挖起來容易。上海是灘塗堆積,而且管道複雜,租界多,圖紙不清,建造難度高。最重要的是,宣佈浦東開發後,上海才真正需要人口流動,原本都是在浦西活動,流動人口增加,再趕上中國基建的強勁,上海才真正開始了地鐵建造


看穿過去和未來


近代中國第一大都市天津,擁有中國第一座火車站,第一座民航機場,第一輛公交車,第二條地鐵,第一所大學,第一間警察局,第一條柏油馬路,第一臺電視機,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塊手錶,第一臺汽車發動機,第一張郵票,第一份報紙,第一所私立大學,第一支香菸,第一家外資酒店,第一家西餐廳。。。。。近代中國一百個第一。今天各大城市擁有的現代化的東西,都是天津人玩剩下的。天津老了,繁華太久了,厭煩了,因此天津人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看著北上廣深渝武漢成都南京等等原本落後的城市迅速發展起來,天津欣慰的笑了,就像一個忠厚長者,看著茁壯成長的晚輩一樣,笑了。


用戶5968169391


這麼淺見的問題,提問者真問得出!可見平時不讀報不看電視,最主要的是不看頭條!當北京、天津有地鐵時,提問者你老家吃得飽嗎?上海在為全國人民吃飯問題買單!全國正躺在上海身上吸血呢!所以,別再問這種無聊問題!每問一次,都被上海人看不起一次!所以,上海人就這麼傲視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