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能否催生新巨頭?


社交電商能否催生新巨頭?


微信和淘寶4.5億用戶之差蘊含著什麼機會?

在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觸頂的今天,微信已是你使用時間最長、最高頻的App。

即便如此,為什麼微信裡將繁榮起威脅淘寶的電商生態?創業者在微信裡又看到了什麼新機會?

首先,本質上來講還是流量紅利。就像當年淘寶的流量紅利帶起了淘品牌,微信的流量紅利必然也會造就新的電商品牌(渠道品牌或產品品牌)。而微信的流量紅利相比淘寶,有幾個特點:

觸及淘寶觸及不到的人群。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微信MAU9.8億,手機淘寶MAU5.3億,4.5億之差不只在於數量,更在於人群的分層。微信能觸及可能不會用淘寶的50後、60後人群,也更能觸及00後的微信原生代。拼多多、雲集等平臺,以及思埠等微商集團就是利用微信做了下沉。

自帶社交關係鏈,包括朋友圈強社交,以及自媒體和粉絲的弱社交。社交關係鏈解決了電商的信任問題,並能進行用戶裂變,淘寶流量則無法裂變。

蓄水池特點。淘寶流量的留存、復購不夠好,淘寶粉絲無法被運營,但微信則像一個蓄水池,能夠通過公眾號、社群、微信個人號把粉絲沉澱下來。換句話說,商家獲取的用戶是自己的用戶而非平臺用戶。

除了流量紅利,微信生態能夠成就電商,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是微信支付的完善、小程序的成熟,使用戶能方便、流暢地在微信裡完成交易閉環。用戶在微信裡的購物習慣在逐漸被培養起來,之前小程序電商90%的流量來自公眾號內容,但現在只有50%,剩下50%中20%來自下拉、30%來自搜索等路徑。說明用戶從單純地發現型購買轉向目的型購買。

二是中國電商發展了十年,已經培養了大批成熟的電商玩家,以及倉儲、物流等電商基礎設施,因此微信電商的發展一定比當年淘寶速度更快。小程序開放後,一方面蘑菇街、唯品會、貝貝網等垂直電商迅速入場,同時還有大量電商商家從淘寶、京東等平臺擁入,比如無敵掌櫃已經服務了2000多個電商商家落地微信,其中有100多家在淘寶年銷售過億元。

微信裡的下一個拼多多、嚴選、唯品會?

1.B2C電商,由平臺或品牌商家直接服務消費者。女王的新款、蘑菇街、拼多多都屬於這類,它們有多種自主獲客方式。比如拼多多、蘑菇街的拼團,環球捕手的分銷,女王的新款和山西老鄉嚴選運營了上百個公眾號,海豚家通過多個美妝群獲取流量。

2.S2B2C電商,平臺和小B共同服務消費者,平臺藉助小B(自媒體、代購、小店主等)完成獲客和交易。這類電商對C端來說相對“隱形”,有不少甚至沒有統一的入口,通過自媒體、代購、小店主人等一個個流量主接觸C端,利用私域流量展示商品並促成交易。

3.第三方服務商家,包括有贊、微店、無敵掌櫃、51贊等,為商家提供開發小程序、運營工具等服務。SEE小電鋪也可以被看成這一類,區別在於小店鋪接觸供應鏈。

那麼,從獲客、運營、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微信內電商的競爭壁壘如何建立?

有了小程序,下一個“拼多多”長成的時間會更短。

去中心化的微信生態,讓傳統電商運營流量的套路在微信裡不再管用。

淘寶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電商平臺,有統一入口和完善的流量分配機制,也有平臺作為信任背書。而在微信裡,需要全新的思維方式、全新的打法,去解決信任、獲客、運營、沉澱等問題。

而微信能做的,則是用工具在去中心化體系內對電商進行賦能。比如說,小程序就被“拼多多”視為很有效的引流工具。拼多多早期利用紅包裂變,兩年做到3億用戶。由於小程序易於分享,且功能迭代愈加成熟,因此通過小程序做出一個拼多多的時間會比兩年更短。

小程序推出的社交立減現金功能,能讓用戶分享現金券;小程序的服務號提醒,能有效地二次喚醒用戶。更多小程序的功能在等待創業者去探索和運用。同時,我們接觸到的多個創業者和投資人均表示:小程序不應該被孤立看待,應該把小程序+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看成整體產品。

建構社群、賦能小B也是好辦法。不管是否藉助小程序工具,挖掘微信生態紅利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前文提到,拼多多、蘑菇街的拼團,環球捕手的分銷,女王的新款和山西老鄉嚴選運營了上百個公眾號,海豚家通過多個美妝群獲取流量。

社群也是觸達用戶的有效方式,有好東西就通過社群銷售商品,增強用戶黏性。目前其服務覆蓋了超過1.5萬個社群,單個成熟社群內,就有100~200名會員,每個老會員的月度購買保持在4~6次。

而對於S2B2C電商來說,增長引擎來自小B,因此獲取足夠多、足夠高效的小B是關鍵。平臺需要做的則是:設置小B的准入門檻,提供運營工具和培訓,維護小B利益。

好物滿倉就為個人店主提供全品類的選品庫,以及小程序開店工具。雖然好物滿倉在早期降低了開店門檻,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但產品設計的思路是顧及B端利益的。消費者通過朋友的分享進入小程序小店後,下次搜索好物滿倉還會進入同一家店。

通過微信代購幫品牌商分銷庫存的愛庫存,則在開放代理制度方面十分謹慎。雖然有助於平臺擴大規模,但會影響現存代購的利益。現在愛庫存的很多代購會自己加價分銷,但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愛庫存,原本的下級分銷商肯定也想成為代購,因此他們在想辦法保護現有代購利益。

無論是拼團、砍價等裂變方式,還是內容、社群等運營方式,微信提供了足夠多的選擇讓商家自由發揮。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最根本的地方在於,創業者要通過不斷嘗試打磨,總結出如何組合能達到最高的貨品成交效率。

供應鏈仍將是重要壁壘

雖然形態各異,但社交電商的本質還是零售。在下游大規模獲取用戶後,上游供應鏈要接得住,才能實現兩端增長。

拼多多的模式看起來門檻低、易複製,但實際上在供應鏈上積累得足夠深,通過不斷篩選商戶,以及規模效應保證平臺上的商品低價、質量過關。

用性價比+精選SKU的方式吸引用戶,目前平臺同時在線的SKU不會超過5000個,消費者聚焦;同時分銷又能讓平臺快速起量,給上游帶來議價能力,很多品牌會針對雲集渠道推出專供的產品。

社交電商比起移動電商、線下電商更有機會,也更有必要去建立供應鏈壁壘,原因有三:

首先,微信的私域流量適合銷售在開放性平臺上不適合銷售的商品,這就帶來了新品類電商誕生的機會。比如社交電商能滿足品牌清庫存的需求,而服飾品牌清庫存的痛點很大,在開放性平臺銷售又容易擾亂價格體系,因此很願意把微信代購視為重要的銷售渠道。愛庫存的App上線三個月實現月銷售過千萬。目前已有1000多家品牌入駐,包括NIKE、Adidas、拉夏貝爾、大嘴猴等。

其次,社交電商更容易按人群獲客,因此很適合創業公司從垂直品類切入,並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優化選品。比如有好東西以原產地直供產品起家,有針對性地運營媽媽群體、家庭消費者。環球捕手銷售進口零食,通過人和人的分銷裂變帶來的大多是相似的消費者。

另外,如果社交電商的裂變速度很快,上游要採用集約化的方式解決供應鏈(包括貨源和履約)等問題,才能提高整個體系的效率。相應地,當量增長足夠快時,又能反向影響上游供應鏈,雲集、環球捕手都推出了自有品牌。

在微信的開放生態和這波早期紅利中,尚不會出現明顯的頭部效應。因此如果創業團隊反應速度夠快,供應鏈做得夠紮實,微信裡有極大的可能誕生下一個網易嚴選、唯品會、聚美優品。

微信生態的最大機會來自流量紅利,微信和淘寶之間有4.5億的月活gap,代表著淘寶觸及不到的人群,同時微信流量還具備淘寶不具備的社交關係鏈,以及蓄水池特點,能夠被裂變、被運營。除了流量紅利外,社交電商的繁榮的另外兩個前提條件是:微信支付的完善、小程序的成熟,使用戶能方便、流暢地在微信裡完成交易閉環;中國電商發展了十年,已經培養了大批成熟的電商玩家,以及倉儲、物流等電商基礎設施。

由於微信生態的開放性,電商裡的信任和流量的分配、運營需要商家自行解決。社交電商因此發展出多種形態,演化出各種獲客方式。小程序、公眾號、個人、微信群都可以作為流量節點和運營工具。創業者需要通過不斷嘗試和打磨,找到能讓自己交易效率最高的辦法。不同的獲客、運營方式讓社交電商呈現不同的形態,但從零售角度講供應鏈是核心壁壘。由於微信內具備私域流量、人群分層等特點,很適合從垂直品類切入並進行差異化、精細化的選品運營。在社交電商紅利中很可能誕生下一個拼多多、網易嚴選、唯品會。微信曾是淘寶的重要流量來源,伴隨著微信圍堵去往淘寶的流量,同時自己發展社交電商生態,會產生兩類新機會,一是基於淘寶引流需求的導購類App,起量快但未來發展空間仍需探索;二是社交電商內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在提供運營工具+服務的同時,可以向產業上下游延展。

本文刊載於《銷售與市場》雜誌營銷版(原渠道版)2019年0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